第2章 六岁女孩和通天都不服(2 / 2)

百越风云录 苏伯泥 2022 字 27天前

“这和尚哪家请来的?”年纪最小的男孩努努嘴问。

“不知道。我爹问了,他说云游到此,歇个脚。我爹请他进屋,他也不去。”赵四答完,先说出开心的事反问了一句:“今天我二婶发大财了。中节,你买了新书?”说着看向纸包。

九岁男孩名叫谢中节,只见他点点头:“你脚能走了?”自动忽略赵四说的发财一事。

“追兔子都没问题。”赵四一脸不在乎。

“老地方,分钱。”谢中节扭头示意,大伙跟着他走向村里的晒谷场,在几个草垛中间蹲下。

高个男孩单膝半跪,从竹篮里拿出一节节甘蔗放一旁,定儿五六岁的赵加淅急忙抓起两三把稻草铺在地上,十岁女孩将包袱放在草上,高个男孩接着从篮子里拿出八个圆圆的油纸包,八个大红的红封,绕成一圈围住包袱。原来甘蔗是截短后用作伪装的,篮子底下另有玄机。

几个孩子动作行云流水,配合默契,显然不是第一次干这事。

谢中节拿起油纸包,每人面前摆了一包:“这是红糖,人人有份。化水喝一定要把水烧涨。”众人听了都咧嘴轻笑。

“这是二百文的红封,也是人人有份。这份钱不论功劳,只论同进退。”谢中节又将红封摆在每个人面前:“老规矩,一,有钱不乱花,不显摆,二,严守秘密,哪个问都不能说出去,谁说出去……”

“谁就是逆贼。”其他七人异口同声接着他的话轻喊。

谢中节解开包袱,露出五个大小不一的红封和三贯铜钱,红封上有不同的记号。

“桃哥出力最多,这是他的。”说着他把最大的一个红封推到高个男孩面前。众人猜不出里面装了多少文钱,但看起来这个红封不比刚才的小。

“秋桂姐和邵二哥能把李子卖给沐王府和云南都司的官员,又等给其他商贩,这叫文武双全,功劳不小,这是你二人的。”谢中节把两个差不多大小的红封,分别推到十岁女孩和十二岁男孩面前。这两个红封看上去比桃哥的小一点。

“老四爬树厉害,摘得最多,可惜你脚摔伤,没能跟着去城里叫卖。这是你的。”一个稍小一点的红封推到赵四面前。两人关系好,赵四比他,比他高,他也没叫哥。

“黄宝哥你叫卖声最响,说话还押韵,拉客有功,这个你的。”最小的红封推到十一岁男孩面前。

说完摸摸定儿脑袋,又轻轻刮了下小女孩的鼻翼,微微一笑:“你们两个捡李子有功,奖赏你们一人背十首唐诗。”然后拍拍手,环顾众人:“有没有不服气的?”

众人一边把各自面前的宝贝收进怀里,一边摇头。六岁小女孩却直直看着谢中节:“我不服。”

脸带讶异,谢中节脱口而出:“小淅淅,你?”

“我要背二十首。”名叫小淅淅的五六岁女孩声音清脆:“中节哥,我都会数到一百了。”

闻言,谢中节开怀大笑,挽起秋桂重新打好的包袱,里面可有三贯铜钱呢。众人收拾好,准备离场。头顶上突然有个声音:“我也不服。”

众人被吓一跳,抬头望去,比桃哥高半个身子的草垛上,一老儿伸出个头,口中叼着一根稻草,一节一节咬断,没见吐出,时不时还咂摸下,仿佛那稻草比鸡腿还香。

见这老儿慈眉善目,眼露狡黠,不似有恶意,便挥挥手,示意其他人赶快回家。走出几步的邵二哥突然轻“喔”一声,开心地蹦蹦跳跳几下,接着撒丫子跑回了家。

谢中节嘴角上扬,知道他偷偷看了后面的红封。秋桂姐和邵二哥的红封看上去比桃哥的小,可谢中节在里面放了两角碎银。他相信那两个聪明人能懂。

众人走远,谢中节回身,对着草垛施礼问道:“老丈何方高人?”

礼毕抬头,却发现那老儿不知何时已站在自己身侧,反正他没看见老儿是怎么从草垛上下来的。等看清此人,见他是道士打扮,心中更是不解。

“老夫通天是也。”老道手捻胡须,风轻云淡:“小友年方几何?”

“来年春分,即满九岁。”谢中节后退一步,打量起通天:“你刚才之言,有何指教?”语气谦虚中有股傲气。

通天不答,自顾从旁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写出一字:“你可识得此字?”

“蹇。《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看了地上一眼,谢中节张口念诵:“大蹇,朋来,以中节也。我的名字便来源于蹇卦。”

通天看着一脸不解的他,笑道:“朋来?呵呵,你这来的可不止是朋……”猛然间,似是想起什么,指尖微动,口中自言自语:“莫非……”

谢中节见通天突然沉吟起来,脸上笑容也陡然不见,反现一股郑重之色,不由大感奇怪:“你说的什么?我不懂。”

似是突然想通什么,通天哈哈笑起来:“《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你怎么不说这句?”

“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谢中节不明白他因何而笑,挺胸抬头道:“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随后补充一句:“我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