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义学里面教学的夫子,除了愿意教书的学子外,大多是一些告老还乡的官员在里面。
而这些义学的办学场所大部分是朝廷出的,还有一部分是查抄的地方。而花费却是由盛唐商行负责统筹安排。
这几年风调雨顺,庄稼的收成也是不错。
甚至于天灾都很少。
不过,当洛阳上清寺的案情摆到了李治的案头的时候,李治也是非常气愤。
跟随案情一起来的,还有对于宗教方面的建议。不用说,出这份建议的正是赵元恺的分身。
赵元恺本尊,虽然在第三重天继续进行着惩恶扬善的使命,西王母则是寸步不离的陪伴着他。可是他的那么多的分身却没有闲着。
根据赵元恺的提议,大唐新设立了一个部门,名字就叫“宗教司”。而宗教司就是专门管理大唐疆域内各教派的部门。甚至于还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
大体的意思就是:一是关于土地。所有教派的土地必须缴纳赋税,且土地没有经过宗教司的批准,不准再向外扩展。二是关于人员教众。宗教内的管理层以及弟子,哪怕是雇佣人员,必须持证,由宗教司认可的人员,才能成为这些宗教的人员。可以允许流动,但是必须在宗教司备案登记。
各地县衙是宗教管理登记的基层部门,任何没有经过登记备案的人员,不能加入这些宗教组织。不然一旦查获,便以谋反罪论处。
这些东西摆上李治案头上的时候,李治看的头都大了。最关键的是,政策定的再好,施行不下去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施行。
放眼望去,整个大唐,现在有多少教派,他们的实力也是很厉害的。如果这些东西让赵元恺去施行,以赵元恺自身的高战力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如果让朝廷去施行,这不是要逼着各门派联合起来造反吗?
李治看了看这份东西,先不说东西好不好,既然没有办法施行,再好也是不好,只能搁置起来,等以后有了机缘再去实施。
李治后宫里面,因为没有了武照,那王皇后与萧淑妃也没有早早的领盒饭下线,她们俩之间的争斗,仍然没完没了的继续着。
王皇后到目前为止,没有诞下儿子,不过却并不是不能生育,或者说没有生育能力,去年倒是生下了一个女儿。
太子也没有换掉,还是李忠。
东瀛那边还在挖矿,一连挖了这么多年,还没有挖完。
西部天竺那边,年前发生过一次叛乱,不过因为有赵元恺的大乘期分身在此镇压,叛乱很快便被镇压了下去。所有参与叛乱的贵族以及家奴全部处死。
大食与拜占庭的战争还在继续。
拜占庭的骑士被大食的军团打的节节败退,眼看就要攻进拜占庭的国都君士坦丁堡,国王甚至于都要想迁都了,可是他的想法还没有实现,就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