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历法(1 / 2)

12月31号,虽然第二天的1月1号没有假期,但是陈勇的带教老师并没有打算留他一起上班,大手一挥放他出去玩了,只要别让医务科管实习生的负责人知道了就行。

第二天早上,陈勇在手机上和家人朋友们互道元旦快乐,但这却让天幕下的人有些迷糊了。

宋-宋仁宗赵祯

赵祯:“主播睡糊涂了?这才腊月初二啊”。

参与朝会的臣子想到了一种可能,会不会是后世元旦一词意思变了,和我们理解的元旦不一样。一位臣子站出来说:“元旦一词在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看主播的样子和昨日街上的景象,不像在为新年做准备,节日应该是发生了变化”。

在北宋时期,元旦是农历正月初一,也称元日、正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元旦是一年之始,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初一),谓之元旦,俗称为新年”。在元旦到来的时候,京城宫廷里会举行大规模的朝会,皇帝要受百官的朝贺,人们称之为“排正仗”。这种盛大的景象常常有辽、高丽、西夏、于阗、回纥等地的外交官前来朝贺。

当时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视元旦为大节日,《野客丛书》中说:“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为大节日,七日假。”也就是说,北宋时期的“元旦”相当于现在的春节,当时国家的“假日办”要发出通知,给“上班族”放假七天。

可再看看陈勇以及外面的景象,好像完全体会不到这种感觉啊。

最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好奇,系统提醒正在超市闲逛的陈勇准备解决问题了。

“主播主播,你为什么要在腊月祝别人新年快乐啊”。

陈勇:“这是历法的问题,我们这个时代通常采用太阳历,或者说公历,但我国在使用公历的时候依旧会配合夏历,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农历一起使用,两个历法因为算法不同不能重叠,那自然就有两个‘新年’了”。

“在公元1911年,先辈通过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当时初步决定,使用夏历也就是农历(阴历,准确说应该是阴阳历)来指导农业生产,使用公历(阳历)以方便国际交流和计时,并规定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当时并不称为‘元旦’。”

清。

此时全体清皇帝感觉,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而陈勇肯定是不愿意听他们讲的,继续说自己的:“后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了使用公历。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一直到了1949年9月27日,经过协商会议讨论后,我们依旧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公历(阳历),并正式公布将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也就是1月1号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陈勇:“两个历法两年新年,所以元旦和春节都有举办跨年晚会,但大部分还是将正月初一视为新年,将春节看的更重要”。

连麦的人听完,发出一计暴击:“那为啥你们没放假”。

“...因为,节假日出事的人更多,而且都是些教科书上编都编不出来的情况,这是医生会比平日更忙,但其实警察这些才是最忙的,还要巡逻,他们才是真辛苦,我们还算好,在室内”。

宋仁宗赵祯。

赵祯没顾陈勇这边的嘻嘻哈哈,自言自语道,“农历,指导农事的历法吗,还真是贴切的说法”。想了想,最后还是找来了司天监监正问了问他历法方面的事。

司天监监正:“回陛下,夏历中,呃..农历中有个概念叫朔望月,又称“太阴月”,是指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为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以从朔到下一次朔或从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为长度,平均为29.5天。先贤把完全见不到月亮的 一天称“朔日”,定为农历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望日”,为农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