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毛熊与玉米 二(1 / 2)

【约瑟夫逝世后,玉米书记穿过冷战的帷幕,开始积极与美国进行农业上的交流,不断派出农业代表团访问老美以及其他农业发达国家,访问重点就是吸收有关种植玉米的先进经验,因为他曾得出过结论,增加谷物生产的最大潜力,就是扩大境内玉米的播种面积。】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决定将玉米播种到全境,按照设想的计划,玉米将成为第二面包,并且有望解决其自身农业的两个问题,分别是缺乏谷物和缺乏牲畜饲料。毛熊那边在关于增加畜牧产品的生产的报告里写有,要用增加谷物生产的办法来发展畜牧业以及保证人民生活需要,而增加谷物生产的最大潜力就是扩大境内的玉米播种面积,玉米是最高产的作物,应该在境内所有的地区广泛推广,在赫鲁晓夫的大力推动下,到1955年,玉米的种植面积已达约1800万公顷,但他仍对此仍感到不满意,提出了要在1960年使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

“1800万公顷都不满足吗,还要扩大!”

“毛熊不是很强吗,为什么这方面有些儿戏的感觉,如此大的国土不可能全部适合种植玉米啊,南稻北粟,南橘北枳,种植的作物要服水土才行啊,这些道理都不懂吗”。

人们听着天幕的介绍,期间也看到好多弹幕,大概也能猜测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但令他们疑惑的是,一个强大的联盟领导者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劲的表现。面对如此草率的行为,人们只能想到,或许是年轻时的成功,让他忘乎所以了吧。

“我记得之前讲毛熊时,也提过毛熊有的吃,但不多,而且都是基本物资,当时我们还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回头看,原来问题出在这啊”。

【后来,一场声势浩大的玉米推广行动就此展开,在这股热潮之下,哪怕是那些从未种过玉米,甚至根本不具备玉米生长条件的地区也开始大规模的进行种植,这场玉米种植浪潮席卷而来,许多原本种植其他粮食作物的农场,也被要求改种玉米,仿佛只要种上玉米,毛熊的农业困境就能立刻得到解决。】

【玉米不仅在农业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还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莫斯科的展览馆,特意开辟出一个专门的玉米展厅,用来展示玉米的各种成果,城市的街头巷尾,也出现了许多专门售卖玉米食品的店铺,玉米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元素。】

【1953年至1962年,毛熊玉米种植的面积扩大了十倍,尽管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努力,这场看似充满希望的玉米运动,最终却还是以失败告终,因为在推广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书记忽略了最基本的东西——玉米生长的自然环境。他年轻时曾依靠玉米获得的美誉,并没有让他积攒更多的有关玉米的知识,反而让他忘乎所以,玉米难以在西伯利亚的冰原生长,而一些地方的农业领导人为完成上面下达的不可能完成的种植玉米的硬性任务不惜作假,掀起了一股浮夸风,甚至一些国家机构人员从国外购进大“棒子”,谎报收成。】

明-朱元璋

朱元璋:“好耳熟啊,咱好像在哪听过”。

一旁陪同的臣子一听,立马跪下:“还望陛下明察”。

朱元璋提的是献稻穗祥瑞的故事,,虽然知道这可能是后人艺术加工出来的,但不妨碍他拿来用,随口那么一说,剩下你们体会去吧。其实这口锅得陈勇背,高中以后他就没碰过古代历史了,那大数据给他推的除了他的兴趣爱好外,但凡涉及王朝历史的,那就基本上是野史了.......,而陈勇又喜欢看这些野史小剧场,面对古人的质疑他的回应是,虽然不够正,但真的很有意思,不是吗。

【然而有趣的是,玉米书记居然继续不切实际地推行玉米种植运动,一意孤行。最后,经历惨痛失败的毛熊不得不向加拿大等国家大量进口粮食。有人曾调侃说,这就像是表演了一场魔术,在哈萨克斯坦辛苦种下粮食,最后出现在了加拿大。】

【这场玉米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盲目地在地理条件根本不合适的地区播种玉米,这是一个严重的决策失误,毛熊过去传统的玉米种植区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的南部,那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玉米生长,但在这次大规模推广中,许多其他地区不顾自身实际情况跟风种植,而广大农民又普遍缺乏在这些新地区种植玉米的经验,这就导致不少地方的农民辛苦劳作一年最终却颗粒无收,更别指望用这些玉米来作为饲料发展畜牧业了。】

【此外化肥供应不足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高产种子不代表一定能丰收,养分是十分关键的,1962年,毛熊美工型土地所适用的化肥量与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相比,差距悬殊,在缺乏营养的情况下,玉米生长得不到充足的养分支持,产量自然难以保证,最终这场玉米热也就成为了笑柄,慢慢落下帷幕。】

故事结束,一场原本以为高产种子能解决一切问题的白日梦彻底破碎了,而此时天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