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察哈尔诸部(1 / 2)

玛纪克将李自成的意思带到了察哈尔诸部,诸部首领听完之后商量了一阵,觉得大顺的条件还算可以接受:

这些条件还在他们的预计之内。

察哈尔诸部这些部落早就没了争雄天下的雄心,虽然极盛时期林丹汗麾下的察哈尔士兵加起来不下十万人,但随着林丹汗与清军作战屡战屡败,被清军从辽河撵了出去,一路从东边的辽河河套一直跑到了西边的青海,察哈尔部也随着林丹汗的败亡分崩离析,现在早就不行了。

如今察哈尔诸部的诉求就是找个大腿好继续生存下去,而大顺比大清更强,察哈尔诸部便投靠了大顺,以防大顺将来对察哈尔诸部进行打击。

当然察哈尔诸部改换门庭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清廷对于察哈尔诸部实在太过严苛。

清廷不仅削减了察哈尔诸部的牧场,还迁来土默特部的人进驻察哈尔诸部的地盘进行牵制,显然还是防着察哈尔诸部的。

最要命的是,清廷还动不动就向察哈尔诸部征收牛羊,乃至征召察哈尔人参与战事,这令察哈尔诸部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如果清廷拿东西的时候给予赏赐,那察哈尔诸部也许也就忍了下来,但这两年清廷自己都自顾不暇,哪有空去管察哈尔诸部的死活,于是察哈尔诸部的物资紧缺情况愈发严重。

和其他大部分蒙古部落一样,察哈尔诸部自己没有什么像样的手工业,大部分生产,生活用品都要依靠外部输入。

但是清廷一方面赏赐极其吝啬,一方面又严令察哈尔诸部不得与大顺进行商贸往来,这使得察哈尔诸部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已经难以为继,最终使得察哈尔诸部下定决心改换门庭。

这个时候索诺木杜棱这老家伙不知用什么方法和大顺的北方开拓商社搭上了线,通过和商社贸易,成功给察哈尔诸部解决了燃眉之急的物资紧缺问题。

也因此索诺木杜棱这家伙才得以得到了察哈尔诸部的敬重,不然他一个垂垂老矣的敖汉部首领凭什么让家伙听从他的意见?

敖汉部又不是什么响当当的大部落,实际上敖汉部的历史并不长,在察哈尔八部之中也不是什么顶级的存在,要不是搭上了大顺的线,索诺木杜棱就是个老头而已。

索诺木杜棱显然也很清楚这点,当儿子玛济克带着一众首领来见索诺木杜棱的时候,索诺木杜棱相当淡然,他很有自知之明,既没有什么争雄的想法,也没有自认为自己真的是什么厉害角色。

实际上现在索诺木杜棱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自己就是一个普通蒙古部落领袖而已。

多年的风风雨雨让索诺木杜棱早就看明白了,属于蒙古人的时代早就结束了,与其去争取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如好好享受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