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州的刘宗敏不久之后就收到了刘芳亮的文书,他皱了皱眉头,这场辽南会战实际上有些偏离一开始顺军预想的情况。
首先清军战力还是非常强悍,而且战斗意志相当坚决,很显然虽然经过了这些年的损耗,但清军战力下滑程度并不明显。
其次就是清军不与顺军打运动战,而是玩起了正儿八经的阵地战,双方挤几十万人挤在辽南西边小小的狭长平原中进行拉锯,这种战争模式顺军还没有遇到过。
因此顺军打到现在取得的战果相当有限。
盯着地图想了一阵,刘宗敏觉得既然刘芳亮他们既然暂时无法对盖州和海州造成真正的威胁,那么不妨继续向东打,扩大战果,如果能把东边大片土地占下来,和朝鲜连城一片,对于顺军来说也是不错的战果。
“捷轩,”一个声音打断了刘宗敏的思考,李过走过来说道,“鞑子在榆林铺修筑了大量的堡垒工事,不靠大量重炮是打不过去的,你我联合给朝廷上一道折子,让朝廷调集更多重炮前来助阵,不然这场仗打下去就成了烂仗了。”
刘宗敏说道,“我知道,辽东这地本来就不好打,要不然前明能在这和鞑子打了几十年?咱们才打多久?不要急。”
李过有些无语,他说道,“这不是急不急的问题,咱们十几万士兵堆在这里,每天的消耗都是一个大数目,虽然鞑子消耗也不小,但鞑子可以不把百姓当人,我们可不能这么干。”
刘宗敏揉了揉额头,说道,“那这样,刚好刘芳亮他们送来了军情文书,他们那边也卡住了,我看要不这样,对盖州方向的进攻先停一下,给刘芳亮他们加一些兵马,让他们往连山关和宽甸那边打一打,说不定反而会有奇效。”
李过接过刘宗敏递过来的文书看了之后思考了一下,说道,“那样的话他们还是有风险的,虽然鞑子大部分兵力都堆在了咱们这里,但谁知道鞑子会不会抽调兵力去往他处呢?”
“那我们这边就保持进攻,给鞑子压迫感,策应刘芳亮他们,还有,告知刘芳亮他们,他们也不需要占领多少地盘,形势不对就走,只要守住岫岩就行。”
刘宗敏说着在连山关敲了敲,说道,“当然,连山关离辽阳不远了,如果能占领连山关,就能把鞑子的兵力进一步拉扯开,咱们这边才有更大的机会,所以让他们尽可能地攻下连山关。”
与此同时,阿济格也带着兵马抵达连山关,清军不是白痴,顺军能想到的,他们也能想到。
而且雄心勃勃的阿济格不打算在连山关死守,他心中有一个非常大胆的作战计划:
阿济格准备在草河口设置一个伏击圈,重创前来进攻的顺军,然后乘胜追击,进逼岫岩,把顺军这些天来取得的战果全部打回来。
当阿济格向连山关中的尼堪和前来支援的博洛说了自己的计划之后,两人脸色都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神色。
对于阿济格提出的这个计划,尼堪和博洛都认为阿济格的这个作战计划有些大胆,万一失败的话连山关就丢了。
而一旦连山关丢了,清军的防守面积将陡然增大,不仅辽阳有危险,还有宽甸乃至边墙外的赫图阿拉也将处于顺军的辐射范围之内。
但阿济格却说道,“如今仗又打成了僵持局面,以大清的钱粮,和大顺拼一个僵持的局面是相当不理智的,如果我们不主动干点什么的话,八旗大军迟早会被顺军拖垮,到时那才真的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