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后记(二)共和思想(2 / 2)

所以张可颐更倾向于另一种政治体制:

保留大顺这个招牌,保留李家,毕竟永昌皇帝的名望摆在哪,即使美洲都司实质上早已脱离中央掌控,但他们仍不敢公然喊出脱离大顺:

因为美洲都司本身就是因为永昌皇帝的行动而诞生的。

皇帝完全可以作为礼法上的至高存在存在于大顺,而实际事务由共和派的那一套理论所产生的官僚去统治,这样也能安抚住勋贵,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勋贵和共和派之间剑拔弩张,互相拆台。

想到这,张可颐对徐文杰说道,“我还是那句话,勋贵之家决不会伤害皇室,一切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徐文杰听了之后心里叹了口气,暗道大顺皇家这个牌子还真是坚挺……

他不再多说,转而对张可颐表示会赠送一整套共和派的理论书籍,让张可颐真正了解共和派的政治理念。

不久之后,张可颐收到了徐文杰寄来的书籍,他认真研读多日,终于大致摸清了共和派的政治理论。

在这个世界,【共和】一词不是从经过二手翻译而来的,而是取自《史记·周本纪》:“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当然,这是共和派早期的解释,共和派早期对共和的理解是政治事务不应该由皇帝一人说了算,而是应当由集体决定。

而在欧洲的共和思想传入大顺之后,共和派根据欧洲的共和思想和大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理论:

共和派认为,既然朋党无法避免,不然大家伙开诚布公一些,直接把党派摆上明面,竞争上岗,并设立任期。

而关于竞争,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斗到涉及人身安全是不行的,大家伙的斗争要在一定范围内,比如划出一个专门的机构让大家伙去斗。

到了这,共和派其实已经有了后世共和政治的样子,随后,这个世界的共和理论大师庄世吉将欧洲的共和思想和华夏的民本思想结合,阐述了大顺的共和理论:

首先,在庄世吉看来,“共和”的最基本的概念是天下为公,即国家权力是公有物,国家的治理是所有大顺民众的共同事业,而不是独属于皇家的权力。

其次,共和的最基本要求是实质上的国家元首不通过世袭产生,而是交由【公议】产生,至于如何公议,庄世吉给出的方法是各个地方通过【公议】产生代表,再由代表们产生国家元首。

最后,庄世吉指出,共和之下,法大于一切,以前的大顺律太过粗糙,各级官员,秘书可以随意解读法律,这是不对的,应该重修大顺律,使大顺律变得足够的明确,同时,贯彻法治,大顺所有人,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

可以说,庄世吉提出的共和理论已经包含了几个最重要的要素,包括法治,公权力公有,选举,政党政治等,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成熟的了:

庄世吉的共和理论后来反向传播欧洲,又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