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银行,纸币,海关,债券,凡是大顺那边的金融系统有的东西,朱慈烺一律照搬。
甚至为了这些金融系统能运作得更好,朱慈烺特意开了大价钱从大顺挖了一些管理人员过来指导大明的金融工作。
除了金融系统,大明也仿照大顺进行了政治改革和军事改革,大明在朱慈烺的努力下从摇摇欲坠的将亡之国变成了雄踞南亚的一大强国。
在当了四十五年皇帝之后,疲惫的朱慈烺终于病倒,他在回光返照之时召来太子,嘱咐太子“我等虽已远离中原,但我等仍是炎黄之后,孔孟之道不可废,华夏之道不可弃,无论何时,都要记住,我们是华夏人。”
说完之后,朱慈烺在新南京,也就是后世的达卡城逝世,大明官方给予庙号【明绍宗】。
对于朱慈烺,大明对于其评价自然是非常高的:
【时大明倾颓,官无能将无胆,顺军所到之处无不闻风而降,更兼顺主李自成乃一代雄主,人心思顺,故绍宗境遇之困苦,实乃古之未有也。然绍宗以坚毅之心行不可为之事,筚路蓝缕,扫荡群夷,存大明宗庙,继大明社稷,播孔孟之道于番邦,弘华夏之道于蛮夷,其行何其壮也!】
而在大顺,由于大顺修得明史只修到明顺签订和平协议,那时候朱慈烺还没死,依据“盖棺定论”的传统,明史并未评价朱慈烺。
等到多年以后共和国建立,共和国史学家对朱慈烺的评价也是比较高的。
当然共和国褒扬朱慈烺的点在于其在孟加拉地区重建大明的时候确立了华夏本位原则,使得大明没有被印度文化所同化,大明民众持有的认同感仍然是华夏认同。
大明坚持华夏认同使得华夏的文化影响力得到了很大的扩展,而在大顺晚期崩坏的时候大明强势崛起,使得华夏文化挺过了由于政治低估而形成的文化低谷和文化不自信,为华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