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张天准备发飙的时候,蔡邕、卫仲道和蔡琰等人被这边的吵闹声吸引了过来。
卫仲道皱着眉头向他熟悉的几人询问情况。
“诸位,这边发生了什么事?”
在几人添油加醋的一番描述之下。
张天和典韦成为了不学无术、狂妄无度、流氓至极,过来混吃混喝的乡村野人。
卫仲道明显面露不快,皱着眉头对着张天两人说了句。
“既然二位已经吃饱了,还请回去吧,切勿扰了在座各位参与诗会的雅兴。”
虽然他看起来说话十分客气,但明眼人谁听不出来这语气中充满了鄙夷和不屑。
张天已经来了脾气,随即挑着眉毛怒怼道。
“这长安诗会,难道只有你们这些酒囊饭袋才能参加?”
听闻此话的卫仲道脸上微微愤怒,但很快便被他遮掩过去。
他心中也看出来了,这小子明显是来挑事。
就是不知道他卫仲道,他卫家什么时候得罪过这号人。
不过看他的穿着打扮,想必也不是什么有权有势的世家子弟。
想到这里,他也略微放下心来。
既然不是卫家惹不起的人物,那也就没必要给他脸面。
他不是想在诗会上出风头吗?
那我卫仲道就给你这个机会,到时候看你怎么丢人现眼!
“兄台哪里的话,这诗会当然是有意者皆可参加。”
“既然如此,为何要赶我兄弟二人走?”
“不敢!如果兄台想留下来,还请就坐,诗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张天算是看出来了,这货真的是把假仁假义这套手段玩得明明白白。
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他也懒得和这种人多废话。
“老典!坐下来继续吃!我看谁还敢找我们麻烦!”
反正卫仲道的行事作风他看不惯。
老子可是主角!还能被你这个跑龙套的欺负了?
其实张天的心里也有些疑惑,按理说他不是这种太过性情的人,怎么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收不住自己的脾气呢?
难道说……
想到这里,张天自己心里忍不住一惊,他下意识看了眼跟着卫仲道一同离开的蔡琰。
卧槽!
不会吧?
难道是吃醋?
他赶忙晃了晃脑袋想要将自己的想法甩出去。
可越是这样,蔡琰的背影越是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恰好此时蔡琰饶有兴趣的回头看了一眼张天。
她对这个穿着朴素,但敢于直怼河东卫家子弟的年轻人也起了兴趣。
更何况这人看起来还那么英俊。
另一边,卫仲道已经恭敬的朝着蔡邕施礼,请他作为主考官向众人出题。
虽然对河东卫家的印象不是很好,但毕竟在这大庭广众之下,人家又对自己没有失了礼数。
所以蔡邕也只能叹着气答应了下来。
摸着两撇花白的胡子,仰头望着夜空略微思考一番之后。
蔡邕用他独创的飞白体,在身后屏风上贴着白纸的地方行云流水般写下两个大字。
明月!
“蔡大家这是要让我们用明月为题作诗啊!”
“以月为诗,不是很简单吗?”
“简单个屁啊!古往今来明月确实是文人墨客一直歌颂的对象。”
“没错,就是因为太多人写过,关于月亮的各种寓意都快被用烂了。”
“对啊,想要写出超越古人的诗句,还真是难上加难!”
就在众人皱着眉头,低头为难的时候。
卫仲道只略微思考了一会,便自信的走到台上。
“在下不才,胸中已有一诗,还请蔡大家指导点评。”
蔡邕也显得有些惊讶,这么快就能做成一首诗,不得不说这卫仲道还是有些真才实学的。
“贤侄但说无妨,不必多礼。”
听闻此话,卫仲道微微施了一礼,随后摇着折扇在台上踱了几步,开口吟诵道。
“坐看明月起山涧,夜洒银辉落人间。仰头不望旧时朝,俯首方见美人怜。”
他十分潇洒的一边吟诗,一边走到蔡琰的面前。
直至最后一句落尾,卫仲道还假装情不自禁的牵起了蔡琰雪白的小手,一脸痴情的望着她。
不出意外的,蔡琰并没有他想象中的感动,反而快速抽回了双手。
不过蔡琰没有反应,不代表台下的少女也能平静如她。
这一番骚操作直接让全场炸开了锅,这些所谓的才女们瞬间高潮迭起、尖叫连连。
卫仲道的诗词也确实让蔡邕有些刮目想看。
如此年轻,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能写成这样,已经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
就在卫仲道尽情享受这一高光时刻的时候,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在人群背后传来。
“什么狗屁玩意,虽然俺老典听不懂,但肯定没俺家军师写得好!”
这一句话立马引来了众人的嘲讽,以及卫仲道满脸不快。
可是卫仲道也不恼怒,他有自信,在场同辈之中,没有人能在诗赋方面与他比肩。
于是他继续假模假样的来到台上,对着正在狂炫的张天拱手说道。
“既然在下作的诗不入阁下法眼,还请仁兄也上台作诗一首,好让我们学习学习。”
张天忍不住朝典韦翻了个白眼,但也无可奈何。
人家都骑到自己脸上了,不露两手怎么对得起穿越而来的身份?
又怎么对得起正满眼精光看着自己的小姬姬呢?
中华上下五千年,月亮一直都是亘古不变的创作题材。
对于身为唐诗宋词背诵小能手的张天来说,还不是手到擒来?
只略微思考,一首关于描写月亮的大作便在他脑海中出现了。
他学着卫仲道的样子,微微摇着羽扇迈着霸王步,很风骚的走上台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吟诵完毕,张天还很装逼的摆着造型站在台上。
小爷还就不信了!
我把苏轼的词都搬出来了,还震慑不住你们这群没文化的货?
果不出张天所料,台下此时寂静无声。
被唬的一愣一愣的蔡邕忍不住开口夸赞。
“好一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景象氛围,反衬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对远方兄弟的怀念,空灵飘逸!意境澄澈!”
“蔡大家过奖,这只不过是小子刚刚仰望明月,思念远在青州的兄长,随性所作,不值一提!”
听到蔡邕的夸奖,张天忍不住偷偷看了眼不远处的蔡琰。
只见她满眼星星的看着自己,这倒让他的心里虚荣心爆棚。
可是蔡邕接下来的话,差点让张天两眼一黑摔倒在地。
“只不过……这种行文格式,老夫倒是第一次所闻。”
蔡邕话音刚落,台下众人瞬间捧腹大笑起来。
“哈哈哈,这写的什么玩意啊!连蔡大家都没听过这种文体!”
“就是,刚刚差点把小爷唬住,还真以为他是仙人转世呢!”
“咱们这是诗会,你写的东西狗屁不通,算诗吗?”
一阵阵嘲笑声传入张天耳中,他这才突然想起来。
汉朝的时候好像还没有词这一类的写作形式。
这玩意是在唐朝才开始出现,在宋朝才开始兴盛起来的。
娘的!阴沟里翻船了!
这逼算是装大岔了!
但是张天是什么人?
那可是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优秀青年。
只见他脸不红心不跳,满脸忧伤的四十五度角仰望星空,微微叹了口气。
“唉,这只不过是在下偶然间自创的一种新的诗赋体裁,名曰词,想不到号称包容天下的长安,也不过如此啊!”
蔡邕和蔡琰听闻此话倒是信以为真。
毕竟以他们的才学能够看出,张天新发明的这种词,比之诗赋更为灵动自由,读起来同样朗朗上口。
换句话说就是更加具有音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