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宁听言瞬间恍然,心中隐隐恍然。
他就说,自己为何从未听说过这场洪水。
现在看来,应当是规模不大,并未造成严重后果所致。
想到这,陆宁心里便有了对策。
“我明白了,既然洪水还未到,那王大人觉得是否可以提前在下游挖掘河道,让洪水改道?”
“这样做,时间是否充裕?”
让洪水改道?
王阳明大惊,这种方案他还没有想过。
不过经过一番思索后,他却并没有回答,而是先提出了反问,“敢问陆先生,如何挖掘河道?”
陆宁听完,几乎毫不犹豫到:“二八分流,原河道留二,其余全都通过数条新挖掘的小河道分流出去。”
嘶!
王阳明皱起眉头,在脑海中大致计算了一下河流大小,以及挖掘河道的工程时间,和人手等问题后。
他突然发现,这种操作好像还真的可行。
但鉴于自己并未挖掘过河道,他还是给出了一个保守的答复。
“也许可行,但微臣从未这样尝试过。”
“不过,经过臣仔细想来,就算此举成功,最后的结果也仅仅能保证两岸居住百姓的村庄不被摧毁,能让百姓保住性命。”
“至于那些靠近河流的农田……”
接下来的话,王阳明没有说。
但在场的人,全都明白其是什么意思。
那就是,人命可以保住,但农田怕是要损毁了。
对此,朱元璋却听的两眼放光。
他起身拍了下桌案,立刻点头道:“就算能保证人命也够了,至于农田……”
“告诉两岸百姓,就说要是不想被洪水淹没,就全都参与到挖掘中来。”
“只要是参与进来的百姓,朝廷会给他们分发粮食,让他们安然度过冬季。”
“明年春天,还会给他们发粮种!”
朱元璋作为乞丐出身,对于普通百姓的心里,可是再了解不过了。
他明白,每次发洪水时,很多百姓甚至就算死也不愿意离开。
这其中因素复杂,但不管怎样,现在有了新的活命机会,这些人无论怎样都会尝试。
当然,他这样做,也是想要看看陆宁给出的建议到底能不能起到作用。
倘若可以,日后在洪武也未必不能效仿。
至于说开掘出来的河道,会不会出现问题?
呵呵,别忘了他还有陆宁给的水泥,这点还是能保证的。
“是,微臣这就去办!”
王阳明对朱元璋的命令,并没有过多质疑,当即点点头便要转身出去。
挖掘河道,和迁移百姓,这两件事可以同时进行。
就算挖掘河道失败,也不会损失什么,最多无非是损失一些人力物力罢了。
跟人命比起来,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而待王阳明走后,正堂之内。
朱棣沉吟半晌,找到陆宁问道,“陆先生,这种方案真的可以么?”
“不知道!”
“不,不知道?”
朱棣明显没想到,自己会听到这种回答。
“陆先生此言何意,为何回答不知道?”
“难道,这等事情在后世,没有案例么?”
对于几人的接连发问,陆宁却只是耸耸肩表示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