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倾城这边有心准备专科科举,让那些人先去改卷子,另一边,则诏告天下。
而且萧倾城因为觉得满朝文武特别烦,最近她一旦提出问题,他们第一反应都不问对不对就是反对,着实令人懊恼。
既然大家谈不拢,那就不用谈了。
萧倾城干脆直接从兵部这边走,让各地的驻军把皇榜张贴到告示上。
她本就是靠着带兵打仗直接拿下的天下,这一路上与将士们同吃同住,甚至在对方欺辱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
这一系列的种种,直接导致了萧倾城在军中的地位宛如神一般的存在,声望高到令人发指。
她前脚把皇榜送到兵部,三天之内,整个新朝连犄角旮旯的城镇都已张贴上皇榜了。
而且全都按照琼州岛上的规矩,每个皇榜旁边站着两个带刀士兵,外加一个识字的书生,高声将皇榜上的字大声喊出来,昭告天下。
眨眼之间,就连山里面不怎么出来的猎户都已经知道皇帝要举办专科科举,专门收纳各种奇人异士、匠人、工科。
等满朝文武反应过来的时候,朝廷要在三个月之后举办专科科考的事已经全国皆知。
最离谱的是她们路过皇榜时听到有人高声念皇榜上的告示,是和百姓一起知道这消息的!
满朝文武顿时就炸了。
正常皇帝下达命令:百官知晓——先和文武百官扯皮——扯不过群臣们生气,扯得过疲惫言官骂一顿——皇帝稍微退步一些与百官们建立良好的上下属关系——事情以中庸的方式达成。
而到了他们皇帝这里:我知道我说出来要跟你们扯皮——我不说了——我也有我自己的渠道下达政令——把你们所有人都抛开,政令下达完了——百官知晓。
整体上来说,他们这陛下和其他皇帝做事完全是反着来的,人家都是最先让百官知晓,他是最后才让百官知道,还是从别人那里知道的。
这要是谁是大臣,谁能忍?
当即就有人上了一堆书,痛斥萧倾城这种做法实在不把百官放在眼里,一意孤行,不顾大局。
这折子自然是直接到季锦书手里,而不是到萧倾城手里。
他看完这褶子直接笑了,然后管都没管,直接原原本本的扔给了萧倾城。
这些叫叫嚷嚷的言官就是烦人,恶人得有恶人磨,还是交给萧倾城最妥帖。
然后当天下午,那名上奏的大臣家里就被禁军给围了。
不但把人家给围了,还让那些进军视线一动不动的必须盯着那位大人的家里,并给那位大人安排了一位“专属盯梢员”,受皇命视线绝对不能从那位大人身上离开半分,主打的就是一个“把那位大人放在眼里”。
短短两天时间,连那位大人府上的小妾与小厮有私情都被暴露出来,顿时成为了全京城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