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寇员外既然得到了重生,重新整理了旗帜、鼓乐,僧道亲友们都依旧送行,不再赘述。唐僧四人上了大路,果然西方佛地与其他地方不同,到处都是美丽的花草和古老的柏树松树。所经之地,家家向善,户户供奉僧人。每逢山下有人修行,又见林中有客人念经。师徒们夜宿早行,已经过了六七天,突然看到一片高楼,有几层雄伟的阁楼。真的是:
高得冲天,耸立在云端。低头可以观赏落日,伸手可以摘取飞星。宽敞的窗户吞噬着整个宇宙,巍峨的建筑与云屏相接。黄鹤传来秋天树老了,彩鸾的书到了晚风清凉的时候。这里是灵宫的宝阙,琳琅满目的珠宫。真堂上讨论道理,宇宙中传播经文。花朵在春天中美丽绽放,松树在雨中青翠欲滴。紫芝仙果每年都长得很美,丹凤在空中飞翔,感受万种灵动之感。
三藏举起马鞭远远指着道:“悟空,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啊!”行者说:“师父,你在那个虚假的境界,假佛像面前,还强迫我们下拜。今天到了这个真实的境界,真正的佛像面前,你却不下马,这是怎么回事?”三藏听了,慌忙跳下马来。已经到了楼阁门口,只见一个道童斜站在山门前,应声问道:“你们是不是东土取经的人?”长老急忙整理衣服,抬头观看。看到他:
身穿锦衣,手持玉麈。身穿锦衣,常常去宝阁瑶池参加宴会;手持玉麈,经常在丹台紫府中扫尘。肘上挂着仙箓,脚上踩着履鞋。他飘然如真正的羽士,美丽而又奇特。修炼出长生的居住环境,成就了永恒的寿命,远离尘埃。圣僧不认识这位灵山的客人,但当年金顶大仙曾经来过。
孙大圣认出了他,便喊道:“师父,这是灵山脚下的玉真观金顶大仙,他来接我们了。”三藏这才醒悟,走上前行礼。大仙笑着说:“圣僧你才来到,我被观音菩萨忽悠了。他十年前接到佛陀的旨意,要在东土找取经人,当时说二三年就会到我这里。我每年等候,却毫无消息,没想到今年才见面。”三藏合掌道:“非常感谢大仙的盛情,感激!感激!”于是,四人牵马挑担,一同进入观里,与大仙一一见面。大仙命人端茶布斋,又叫小童烧香汤给圣僧洗浴,好准备登上佛地。正如那句诗所说的:
功勋已满,行程已完,宜沐浴以洗净尘埃,修炼本性以合天真。
经历了千辛万苦,现在才得到休息,守着九戒三皈,重新开始修行。
魔障已尽,果然登上佛地,灾难消散,所以能够见到沙门。
洗去尘埃,洗净污垢,恢复本来面目,身体不再受损。
师徒们洗浴完毕,不知不觉已经天色将晚,就在玉真观安歇下来。
第二天早上,唐僧换上了新衣服,披上锦襕袈裟,戴上毗卢帽,手持锡杖,上堂向大仙辞别。大仙笑着说:“昨天模糊不清,今天清晰明亮,看你的样子,真是个真正的佛子。”三藏行礼告别,大仙说:“等等,我送你们。”行者说:“不必您送了,老孙认识路。”大仙说:“你认识的是云路,圣僧还未登上云路,应该从本路出发。”行者说:“您说得对。老孙虽然走过几次,但只是在云中飞行,从未真正踏足这片土地。既然有本路,还麻烦您送送吧。我师父对佛非常虔诚,请您不要犹豫。”大仙笑着拉着唐僧的手,引领他们登上法门。原来这条路不出山门,从观宇中堂穿过后门就是了。大仙指着灵山说:“圣僧,你看那半天中有五彩祥光,千重奇异的景象,那就是灵鹫高峰,是佛祖的圣境。”唐僧见了就拜了下去。行者笑道:“师父,还没到拜的地方呢。俗话说得好:‘望山走倒马。’离这个镇还有很远的路程,怎么就这么急着拜呢!要是拜到山顶,得磕多少个头啊?”大仙说:“圣僧,你和大圣、天蓬、卷帘四位已经到了福地,看见了灵山,我就回去了。”三藏便告别离开。
大圣引着唐僧等人,慢慢地登上了灵山。走了大约五六里,他们看见了一道活水,水声潺潺,波浪滚滚,宽阔约有八九里,四周没有人迹。三藏心中惊讶地说道:“悟空,我们走错了路吗?难道大仙给错了指引吗?这水如此宽阔,如此汹涌,又没有船只,我们怎么过得去?”行者笑着说:“没错!你看那边不是有座大桥吗?我们要从那座桥上走过去,才能成功。”长老等人走近一看,桥边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凌云渡”。原来是一座独木桥。正是:远远看去,横跨在空中,像一座玉栋;近近观察,水面断开,只剩下一根枯槎。如果是架在河上,还容易过去,但这是一根独木梁,人怎么走得过去呢?万丈虹霓像是平卧在桥上,千寻白练似乎接触天际。桥面非常细滑,十分难以过去,除非是神仙才能踏着彩霞行走。三藏心中惊恐,胆战心惊地说道:“悟空,这座桥不是人能走的。我们还是寻找其他路途吧。”行者笑着说:“这就是路!这就是路!”八戒着急地说道:“这是路,谁敢走?水面又宽,波浪又涌,只有一根木头,又细又滑,怎么走得过去?”行者说道:“你们都站在这边,等我走一段让你们看。”大圣勇敢地迈开步子,跳上了独木桥,摇摇晃晃地走着。片刻之间,他已经跑过去了,在那边招呼道:“过来!过来!”唐僧摇手,八戒、沙僧咬着手指说道:“太难了!太难了!太难了!”行者又从那边跑回来,拉着八戒说道:“傻瓜,跟我走,跟我走!”八戒卧倒在地上说道:“太滑了!太滑了!走不动!你饶了我吧!让我驾驭风雾过去!”行者按住他说道:“这是什么地方,你凭什么能驾驭风雾?必须从这座桥上走过去,才能成佛。”八戒说道:“哥哥啊,成佛不成也罢,实在是过不去!”
他们在桥边争斗不休,扯扯拉拉,直到沙僧上前劝解,才松开手。三藏回头一看,发现有人划着一只船过来,喊道:“上船!上船!”长老高兴地说:“徒弟们,别闹了。有只渡船过来了。”他们三个跳起来站定,一同注视着,船越来越近,原来是一只没有底的船。行者眼疾手快,早已认出是接引佛祖,又称南无宝幢光王佛。行者没有透露真相,只是叫道:“过来这边!靠近一点!”船很快靠近岸边,又喊道:“上船!上船!”三藏看着,心中又惊又疑:“这只没有底的破船,怎么能渡人?”佛祖说:“我的船:
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
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
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
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孙大圣合掌道谢:“感谢您的盛情,接引我们的师父。——师父,上船吧。这只船虽然没有底,但很稳定,即使遇到风浪也不会翻船。”长老仍然心存疑虑,行者叉着胳膊将他推上了船,他一脚踩不住,跌入水中,被船夫拉起来站在船上。师父还在抖衣服、跺脚,埋怨行者。行者带领沙僧、八戒,牵马挑担,也上了船,站在上面。佛祖轻轻地撑开船,只见船头下面浮出一个尸体。长老大惊,行者笑道:“师父别怕,那其实是你自己。”八戒也说:“是你,是你!”沙僧拍着手道:“是你,是你!”船夫打着招呼,也说:“是你!可喜,可喜!”
他们三个人一起高声合唱,撑着船,不一会儿就稳稳地过了凌云仙渡。三藏转身后,轻轻地跳上了彼岸。有一首诗作为证据。诗说:
脱去了亲人的肉体,亲密相爱的是灵魂。
今天早晨完成了成佛的道路,洗净了过去的尘埃。
这真是广大的智慧,登上彼岸的无极法门。
四个人上岸回头,却不知道无底船去了哪里,行者才说是接引佛祖。三藏才恍然大悟,急忙转身,反过来感谢了三个徒弟。行者说:“我们互相扶持,不用互相感谢。我们受益于师父的解脱,通过门路修行,幸运地获得了正果;师父也得益于我们的保护,秉持教法,喜悦地脱离了凡胎。师父,你面前的花草松篁,鸾凤鹤鹿的美景,与那妖邪的显化之处相比,哪个更美好,哪个更邪恶?哪个是善,哪个是恶?”三藏不断地表示感谢。一个个身轻体快,步入灵山。很快他们看到了雷音古刹:
顶部触摸着苍穹,根部连接着须弥山。巧峰排列,怪石错落。悬崖下有瑶草琪花,曲径旁有紫芝香草。仙猿摘果进入桃林,就像火烧金一样;白鹤栖息在松树上,就像烟捧玉一样。彩凤成双,青鸾对对。彩凤成双,一鸣天下瑞;青鸾对对,迎风舞动世间稀。还看到了黄金瓦片上叠着鸳鸯,明亮的花砖铺满了玛瑙。东边一排,西边一排,都是宫殿和宝阙;南边一片,北边一片,看不完的宝阁珍楼。天王殿上放着霞光,护法堂前喷出紫焰。浮屠塔显现,佛陀花香。这里真是地胜胜似天,云闲觉得白天很长。红尘无法进入这个宁静之地,万劫也无法损害这座伟大的法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