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2 / 2)

\"朕在西牛贺洲的朱紫国,自开国以来,统一四方,百姓安居乐业。近来因为国家事务不顺利,我得了一种顽疾,躺在床上久久难以痊愈。本国的太医院已经多次尝试各种良方,却未能治愈。现在发布这个榜文,邀请天下贤士。无论是北方还是东方,中华还是外国,只要有精通医药的人,请来宝殿,为我治疗。如果稍有病好,愿意平分社稷,决不会虚伪。为此悬赏张挂榜文,必须到榜上者。\"

浏览完之后,满心欢喜地说:“古人说:'行动有三分财气。'早就不能在馆中久坐了。既然如此,就不必多费心思,先把取经的事情安排好一天,等老孙玩玩医生。”好大圣弯腰,不小心碗盏掉了,捏起一把土,撒向空中,念起咒语,施展隐身术,轻轻地走到榜上,又朝着巽地吸了口仙气吹过去,旋风起起处,他却转身径直走到八戒身边。只见那呆子的嘴扶在墙角,却仿佛正在睡觉。行者并不吵醒他,将榜文折了起来,轻轻地揣在他怀里,转身走,先去会同馆,不再多提。

刚才楼下的众人,看到风起时,各自蒙头闭眼。等到风停了,皇榜不见了,大家都感到惊恐不已。原来榜上本应有十二个太监和十二个校尉,刚刚被领出来挂上不到三个时辰,就被风吹走了,他们战战兢兢地四处追寻。突然看见猪八戒眼角露出一角纸,众人走近前问道:“你将榜揭下来了吗?”那呆子猛地抬起头,嘴巴一撅,把几个校尉吓得连退几步,摔倒在地。他却转身要走,却被几个胆大的人拦住道:“你将招医的皇榜揭下来,却不进宫给我们万岁医治,打算去哪里?”那呆子慌慌张张地说:“你们儿子揭的是皇榜!你们孙子会医治!”校尉说:“你怀里揣的是什么?”呆子低头一看,果然有一张纸。他展开一看,咬牙咒骂道:“这猢狲害杀我啊!”咬牙切齿,他准备扯破,但早被众人拦住道:“你要是扯破,必然会有医治国家的手段,快和我们一起去!”八戒喝道:“你们不知道。这榜不是我揭的,是我的师兄孙悟空揭的。他偷偷地塞到我怀里,然后就离开了我。如果明白了这件事,我会去找他。”众人说:“说些什么乱话!‘现钟不打打铸钟’?你明明揭下了榜文,还叫我们去找谁?不管你了!扯走见主上!”那群人根本不分清白,推推搡搡地将呆子拉扯。但是呆子稳稳站着,就像长出了根一样,就是十个人也无法使他动弹。八戒说:“你们不知道高低!再扯一会,把我急脾气发作了,就别怪我了!”

不多时,引起了街上的人群围观。其中有两个年老的太监说:“你的相貌奇特,声音不对,你是哪里来的,这么嚣张?”八戒说:“我们是从东土来到西天取经的。我师父就是唐王的法师弟弟,刚刚入朝,去换关文了。我和我的师兄来这里买调味品,我看楼下人多,没有敢进去,正好我师兄让我在这里等候。他看到有榜文,搞了个旋风揭下来,暗藏在我的怀里,然后先走了。”那太监说:“我之前见到一个白脸胖和尚,径直朝朝门而去,想必就是你的师父吧?”八戒道:“正是,正是。”太监说:“你师兄去了哪里?”八戒道:“我们一行有四个人。师父去换关文,我和其他两个也在会同馆休息。师兄弄了我,他就先回馆了。”太监说:“校尉们,不要拉他了。我们一起去馆中,就能弄清楚了。”八戒说:“你们俩是两个奶奶知道事情。”众校尉说:“这和尚真不懂规矩!竟敢叫官员奶奶?”八戒笑着说:“不要害羞!你们反了阴阳了!这正义的两位夫人,不叫你们做夫人、奶奶,倒叫你们做官员!”众人说:“别开玩笑了!快去找你的师兄。”

那街上人喧嚷不止,不亚于三五百人,一起将事情扛到了会同馆门前。八戒说:“各位停下。我的师兄可不像我,随便让你们戏弄。他可是一个认真严肃的人。你们见到他,必须行一次大礼,称呼他为‘孙老爷’,他才会应答。否则,他就会变脸,这事情就不能办成了。”众太监、校尉都说:“你师兄果然有本事,能医治国王,他也将获得一半江山,我们应该下拜。”

那些杂人都在门外喧哗。八戒带着一群太监和校尉,径直走进馆中,只听到行者和沙僧在客房里正在说揭榜的事情引来笑声。八戒上前扯住行者,乱喊道:“你这个家伙!骗我去买素面、烧饼、馍馍给我吃,原来都是空头话!还搞旋风,揭了什么皇榜,偷偷地塞在我的怀里,故意让我长胖!这算什么哥们儿!”行者笑道:“你这个呆子,估计是走错了路,跑到别的地方去了。我经过鼓楼时买了调和,急忙回来找你,我先来了,我在哪里揭榜?”八戒说:“现在有寻榜官员就在这里。”话还没说完,只见那几个太监、校尉向上行礼道:“孙老爷,今天我王有缘份,上天派了老爷下凡,必然要施展智慧,用心治理。能治好我王的病,将会分享江山,共同平衡国家。”行者听了,端正了神态,接过了八戒的榜文,对众人说:“你们是来看榜的官员吧?”太监叩头道:“奴婢是司礼监内的臣子。这几个是锦衣校尉。”行者说:“这个招医榜正是我揭的,所以让我师弟引见。既然你们的王有病,俗话说得好:‘药不跟卖,病不讨医。’你们去告诉国王亲自来请我。我有治病的本领。”太监听了,无不惊惧。校尉说:“口出大言,必定有能力。我们一半在这里静候,请一半进朝禀告。”

分别了四个太监和六个校尉,更不等召唤,径直进朝,当阶禀告道:“主公万分高兴!”国王正与三藏用餐完毕正在聊天,忽然听到这个报告,问道:“原因何故高兴呢?”太监禀告道:“奴婢等早领出了招医皇榜,张贴在鼓楼下,有一个从东土大唐远道而来取经的圣僧孙长老揭了榜,现在会同馆内,要求您亲自请他,他有治病的本领。因此特来禀报。”国王听了,心中充满了喜悦,就问唐僧:“法师有几位徒弟?”三藏合掌回答道:“贫僧有三个顽徒。”国王问:“他们中有谁擅长医术?”三藏说:“实话告诉陛下,我的徒弟们都是山野庸才,只懂得背马挑包,过涧寻波,引领贫僧登山越岭,有时候能在险峻之地伏魔降妖,捉虎降龙而已。没有一个懂得草药的人。”国王说:“法师为何如此谦逊?朕今天上殿,幸得法师前来朝见,这真是上天的安排。既然徒弟们不懂医术,那他怎么肯揭我的榜文,让我亲自迎接呢?毫无疑问,他肯定有医治国家的本领。”他叫道:“文武众臣,朕身体虚弱,力气薄弱,不敢乘坐华轿。你们可替朕前去,一同到朝外,真心邀请孙长老为朕治病。你们见到他,一定不能轻慢,称呼他为‘神僧孙长老’,都以君臣之礼相待。”

这些官员们领命后,与来看榜的太监和校尉一同前往会同馆,按排班次跪拜。吓得八戒躲在房间里,沙僧躲在墙角下。而大圣行者看着他们坐在中间,一动不动。八戒暗自抱怨道:“这猢狲真是活活折磨人啊!为什么这么多官员拜礼,他却不还礼,也不站起来!”不多时,礼拜结束,分班上报道:“向神僧孙长老禀告,我们都是朱紫国王的臣子,现奉王旨,以洁礼请神僧入朝看病。”行者这才站起身来,对众人说:“你们王为何不来?”众臣说:“我们王身体虚弱,力气薄弱,不敢乘坐华轿,特命我们代他行君臣之礼,恳请神僧。”行者说:“既如此,请各位前行,我会随后赶去。”众官依照品级从前,结队前行。行者整理衣着,八戒说:“哥哥,千万别忘记我们。”行者说:“我不会忘记你们,只需要你俩帮我收草药。”沙僧问:“收什么草药?”行者说:“凡是有人送来的草药,按照数目收下,等我回来使用。”两人答应了下来,不再提起。

行者与众多官员一同,很快就到了宫殿,众臣先去报告。国王高卷珠帘,双目炯炯有神,开口问道:“哪一位是神僧孙长老?”行者前进一步,厉声说:“老孙就是。”国王听到声音凶狠,又看到相貌刁钻,吓得战栗不已,跌倒在龙床上。女官和内侍慌忙将他扶进宫中。他说:“真是吓死我了!”众官对行者生气地说:“这和尚为何如此粗鲁无礼!竟敢擅自揭榜!”

行者听了笑道:“各位误解了我。如果是一个这样的笨人,你们国王的病就是一千年也治不好。”众臣说:“人生能有多少年寿,就一千年也治不好吗?”行者道:“他现在是个病君,死了是个病鬼,就算再转世也还是个病人,岂不是一千年也治不好吗?”众臣愤怒地说:“你这个和尚,真不懂礼貌!怎么敢满口乱说!”行者笑道:“这可不是乱说。你们听我说:

医术高深微妙玄,关键在于观察细致。

要看神情和容貌,推断健康与疾病;

要听清楚声音的清浊,判断真话与胡言;

要问病因持续几天,饮食和精神如何;

要准确地把脉,了解脉络的浮沉。

我没有观察、听候、询问和把脉,这辈子别指望能安然无事。”

在文武官员中,有太医院的官员,一听这番话,对众人赞扬道:“这个和尚说得有道理。即便是神仙也需要观察、听候、询问和把脉,才能进行神圣的医术。”众官们依此话,命侍从传达道:“长老要使用观察、听候、询问和把脉的方法,方可确定病情并用药治疗。”那国王躺在龙床上,喊道:“叫他走吧!寡人不想见任何人了!”侍从出宫来传达道:“主公已经同意他使用观察、听候、询问和把脉的方法,快请孙长老进宫诊视。”

行者径直上了宝殿。唐僧愤怒地迎着骂道:“你这个无赖猴子,害了我!”行者笑着说:“师父,我可不明白,你怎么说我害你?”三藏喝道:“你跟随我这几年,从来没有见你医治成功过!你连草药的特性都不知道,医学书籍也没读过,你怎么敢冒险担此大责!”行者笑道:“师父,你不了解情况。我手头有几个秘方,可以治疗大病,保证能治好他。就算治死了,也只能算是不称职的医生杀人,不至于死刑。你怕什么!没关系,没关系,你就坐下来看我怎样把脉。”三藏又说:“你从来没见过《素问》、《难经》、《本草》、《脉诀》这些书,也不懂它们的章节和注解,就这样胡言乱道,懂什么悬丝诊脉!”行者笑道:“我身上有金丝线,你没见过吗?”他伸手从尾巴上拔了三根毫毛,捻在一起,叫了一声:“变!”顿时变成了三根丝线,每根长约二丈四尺,按照二十四气,握在手中,对唐僧说:“这不是我的金丝线吗?”近侍的宦官在旁边说:“长老请不要再说话了,请进宫诊视。”行者向唐僧告别,随着近侍进宫看病。正是心中有秘方能治国,内藏妙诀注长生。现在不知道看出了什么病,要用什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