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1 / 2)

话说师徒两人策马前来,直到山门口观看,果然是一座寺院。只见那层层殿阁,连续的廊房,山门外,彩云缭绕,壮丽绚烂;五福堂前,红雾缭绕,绚丽多彩。两条松树和竹篱相伴,一片槲树和柏树显得傲丽多姿。还可以看到高耸的钟鼓楼和浮屠塔。安静的僧人静心冥想,树上鸟儿的鸣叫声悠闲自在。寂寞无尘,真是一片寂静之地;清虚有道,果真是一方清幽之境。有诗为证,诗曰:“山中幽翠寺,景胜超婆娑。果真净土人间少,天下名山僧占多。”长老下马,行者卸下行李,正准备进门,忽然从门里走出一群僧人。你看他们仪表如何:头戴圆顶帽,身穿洁白僧袍。耳上佩戴铜环,腰间束着丝带。脚上穿着草鞋,手中拿着木鱼。他们口中念念有词,虔诚向般若佛皈依。三藏见了,站在门旁,道问候,那和尚连忙回礼,笑着说失瞻,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请进方丈品茶。”三藏说:“我是东土派来的使者,前往雷音寺拜佛求经。天色将晚,想在这里借住一宵。”那和尚说:“请进里面坐,请进里面坐。”三藏才叫行者牵马进来。那和尚突然看到行者的样子,有些害怕,便问:“牵马的是什么东西?”三藏说:“小声说!小声说!他脾气急躁,如果听到你说他是什么东西,他会生气的。他是我的徒弟。”

那和尚打了个寒颤,咬着手指道:“这样一个丑陋脸庞的,怎么让他当徒弟?”三藏说:“你看不出来,丑陋也能派得上用场。”

那和尚只得和三藏、行者一起进了山门。进了山门,又见到正殿上书写着四个大字,是“观音禅院”。三藏大喜道:“我屡次受到菩萨的圣恩,还没来得及感谢。今天见到禅院,就好像见到了菩萨一般,非常好,我要拜谢。”那和尚听了,立即命人打开殿门,请三藏上殿行礼。行者拴好马,丢下行李,和三藏一起上了殿。三藏展开背,俯身拜地,望着佛像叩头。那和尚去打鼓,行者去敲钟。三藏低头祷告。拜谢完毕,那和尚停止了鼓声,行者却仍然敲钟不停,或快或慢,敲了很久。那和尚说:“拜谢已经完成了,为什么还在敲钟?”行者才放下钟槌,笑道:“你不会明白,我敲钟只是按照一天敲一次的规矩而已。”这时候惊动了寺庙里的大小僧人和长老们,听到钟声乱响,一起涌出来说:“那个野人在这里乱敲钟鼓?”行者跳出来,喝道:

“是我孙外公敲着玩的!”那些和尚一见,吓得跌跌滚滚,都爬在地上说:“雷公爷爷!”行者道:“雷公是我的曾孙儿!

起来起来,不要害怕,我们是东土大唐来的贵人。”众僧才放心,并且恭敬地行礼,见到三藏才安心。寺庙的主持请道:“贵人们请到后方丈品茶。”于是解下马笼牵马,扛起行李,绕过正殿,径直走进后房,按次坐下。

那位主持献上茶,又安排了斋供。天还早,三藏还没有结束感谢之词,只见后面两个小童搀着一个老僧走出来。看他的打扮:头戴毗卢方帽,有着猫眼石的宝顶闪光;身穿锦绒袍,边上饰着翠绿毛线,闪闪发亮。他的僧鞋上有八宝装饰,手中拄着拐杖,上面嵌着星星云彩。脸上布满皱纹,像骊山老母一样;眼睛虽然模糊,却像东海龙王一样。他的口中不断地念经,心中常依止于般若。众僧说道:“师祖来了。”三藏恭敬地行礼迎接:“老院主,弟子拜见。”老僧也行礼,坐下后大家互相寒暄。老僧说道:

“适间小的们说东土唐朝来的贵人,我才出来奉见。”三藏说:“冒昧造访,恕罪恕罪!”老僧说:“不敢不敢!”然后问道:“贵人,从东土到这里,有多少路程?”三藏回答:“从长安边界出发,大约五千多里;经过两界山,接了一个小徒弟,一路上经过了西番哈国,行了两个月,又大约五六千里,才到了贵处。”老僧说:“这可是万里之遥了。我这辈子虚度一生,山门也没有出过去,可算是坐井观天,愚昧之人。”三藏又问:“老院主活了多少岁了?”老僧说:“愚昧已经活了二百七十岁了。”行者听了说:“这还是我曾孙儿呢?”三藏瞪了他一眼说道:“小心说话!不要冒犯别人。”那和尚又问:“贵人,你今年多少岁了?”行者说:“不敢说。”老僧只当作他的胡言乱语,也不在意,也不再追问,只叫人来奉茶。一个小仆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盘子,里面有三个蓝法杖锦茶杯;另一个小童提着一个铜壶,为他们斟了三杯香茶。茶的颜色红得让榴莲花羞愧,味道香得比桂花还要香。三藏看了,大加赞美道:“好东西!好东西!真是美食佳器!”老僧说:“不要瞧不起,贵人你是来自天朝上国,广览奇珍,像这样的器具,不值得称赞。贵人来自自己的国家,是否还有什么珍宝让我看看?”三藏说:“可惜!

在我东土,没有多少珍宝,即使有些,路途遥远,也不能带来。”行者在一旁说:“师父,前几天我在包袱里见到了那件袈裟,不是件宝贝吗?给他看看如何?”众僧听到袈裟,一个个冷笑起来。行者说:“你们为什么笑?”院主说:“贵人刚才说袈裟是件宝贝,实在可笑。如果说袈裟,像我们这样的人,不止二三十件;如果说我师祖,在这里做了二百五六十年了,至少有七八百件!”然后叫人拿出来给他们看看。老和尚也是为了炫耀一下,于是命人打开库房,提梯抬出十二个柜子,放在天井中,打开柜子,两边放上衣架,用绳子围起来,将袈裟一件件展开挂起,请三藏观看。果然是满屋的锦绣,四壁都是丝绫!行者一个个看过去,都是些刺绣的金线,绚丽多彩的物品,笑着说:“好,好,好,收起来收起来!拿我们的袈裟出来给他们看看。”三藏扯住行者,悄声说:“徒弟,不要和人比富贵。我们是一个人独身在外,可能会出错。”

行者说:“看看袈裟,有什么错?”三藏说:“你没有理会,古人云,珍奇宝物,不可让贪婪奸诈之人看到。如果一旦进入他们的眼中,必定会动他们的心思;一旦动了心思,就会生出私心。你是个害怕祸害的人,如果他们向你索要,你必定答应他们要求;否则,就会导致死亡和灭顶之灾,事情不小。\\\"行者说:“放心放心!我会承担一切!”你看他二话不说,迅速地走了过去,打开包袱,里面红光闪闪,还有两层油纸包裹,去掉油纸,取出袈裟!展开时,红光弥漫房间,彩气充满庭院。众僧见了,无不心生欢喜,赞叹不已。真是一件好袈裟!上面挂满了精巧的明珠,万种珍奇的佛宝。龙须绫绒布满五彩绮,兜罗四面都带着金边。穿上这袈裟,妖魔都会消失不见,拥有这袈裟,可以穿越黄泉。它是由天仙亲手制作的,只有真正的僧人才能穿。

那位老和尚见到这件宝贝后,果然生出了邪念,走上前对着三藏跪下,眼中垂泪道:“我这个弟子真是没缘分啊!”三藏扶起他道:“老师,你有什么话要说?”他说道:“老爷这件宝贝,刚才展开,天色已晚,可惜我的眼睛昏花,看不清楚,怎么也无缘分啊!”三藏教:“拿来灯,再看一遍。”那老僧说:“老爷的宝贝已经很亮了,再点灯一下,反而刺眼,根本看不清楚。”悟空问道:“你想要怎么看才好?”老僧道:

“如果老爷信任我,就让弟子拿到后屋,细细地看个通宵,明天早上还给老爷,不知老爷意下如何?”三藏听了,吃了一惊,责怪悟空道:“都是你的错!都是你!”悟空笑道:“怕他怎么样?等我把宝贝包起来,让他拿去看。只要有瑕疵,都是我来整理。”三藏无法阻拦,便把袈裟递给老僧道:“你拿去看吧,明天早上还给我,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破损。”老僧高兴地接过袈裟,命令幸童将其拿进后屋,并吩咐其他和尚把禅堂打扫干净,准备两张藤床,摆好被褥,请两位老爷安歇。另外还吩咐安排明天早晨的斋饭,然后众人各自散去。师徒们关闭禅堂,就寝不再提及。

而那个和尚成功地骗到了袈裟,拿到后屋灯下,对着袈裟痛哭不已,慌得本寺的其他和尚都不敢先睡。小幸童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便去向众和尚报告:“老和尚一直哭到深夜已过,还没有停下来。”其中有两个徒孙是他非常喜欢的人,上前问道:“师公,你为何哭泣?”老和尚说:“我哭是因为无缘看到唐僧的宝贝!”小和尚说:“师公年纪已经很大了,看过了他的袈裟,放在你面前,你只需要解开来看看就好了,何必如此痛哭?”老和尚说:“看不了太久。我今年已经二百七十岁了,总共挣到过几百件袈裟,怎么可能得到他这一件呢?又怎么能成为一个唐僧?”小和尚说:“师公误会了。唐僧是一个离乡背井的僧人。你年纪这么大了,享受也差不多了,为什么还要像他一样四处行走呢?”老和尚说:“虽然我现在过得很舒服,乐享晚年,但却没有机会穿他的袈裟。如果让我穿一天,我就放心地闭上眼睛,这也算是我作为僧人在阳世间的一次体验!”众和尚说:“真是没有正经!你要穿他的袈裟,有什么难处?

我们明天留他住一天,你就穿他一天;留他住十天,你就穿他十天,然后再让他走。没有必要如此痛哭。”老和尚说:“即使留他住半年,我也只能穿半年,终究不能长久拥有。他最终还是要离去,我们怎么能长久地留住他呢?”

正说着话,出现了一个名叫广智的小和尚,说道:“师公,要想长久留住他其实很容易。”老和尚听了,高兴地说:“我儿,你有什么高见?”广智说:“那唐僧他们两个是行走的人,非常辛苦,现在他们已经入睡了。我们可以召集一些力量强大的人,拿着枪刀,打开禅堂,将他们杀掉,把尸体埋在后园,只有我们一家知道,然后再夺走他的白马和行囊,留下袈裟作为家传之宝,这样不就能长久地保住了吗?”老和尚听了,心满意足地揩干了眼泪道:“好!好!好!这个计划太妙了!”于是开始准备枪刀。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名叫广谋的小和尚,他是广智的师弟,走上前说道:“这个计划不太妙。如果要杀他们,我们得要考虑一下风险。那个面容端正的人似乎容易,但那个面目狰狞的人似乎不容易。万一杀不死他,那岂不是自找麻烦?

我有一个不用刀枪的方法,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听听?”老和尚说:“我儿,你有什么方法?”广谋说:“根据小孙的看法,现在让大家集合柴火,每人携带一捆干柴,舍弃那三间禅堂,点燃火焰,让他们无路可走,顺带把马一起焚烧。等到山下的人看见,只会以为是他们自己不小心引发了火灾,把我们的禅堂都烧了。那两个和尚也就会死在火中。这样一来,我们既能掩人耳目,又能保留袈裟作为家传之宝。”众和尚听后,无不欢喜,纷纷表示:“好!好!好!这个计划更加妙!更加妙!”于是各房开始搬运柴火。唉!

这计策真是让那位高寿的老和尚命不长久,观音禅院化为一片尘土!原来他的寺庙里有七八十个房头,大小约有二百多人。当夜众人一齐搬运柴火,将禅堂四面围得水泄不通,准备放火,细节不再详述。

说到三藏师徒们,已经安顿好了休息。孙悟空是一只灵猴,虽然睡下了,但他保持神志修炼气息,心神依然清醒。突然听到外面不断有人走动,柴火摩擦发出响声,他心生疑惑道:“此时夜深人静,为何会有人走路的声音?难道是贼盗图谋害我们?”他一下子腾起身来,本想开门出去查看,但又怕惊醒师父。你看他一番动作,变幻成了一只小蜜蜂,口甜尾毒,身姿纤细轻盈。穿梭于花丛之间,飞行如箭,粘附在絮絮花朵上寻找香味,仿佛是一颗闪耀的星星。他小小的身子能承受重物,轻盈的薄翅膀能够乘风飞翔。他自己悄悄地从梁棱下面钻了出来,观察得清清楚楚。只见那些僧人们搬运柴火,已经围住禅堂准备放火了。

行者暗自笑道:“果然按照我师父的话,他们想要危害我们性命,谋取我的袈裟,所以才起了这样邪恶的心思。我本想用棍子打他们,可惜又不能随意打,一顿棍子打死了他们,师父又会责怪我凶残。罢了,罢了,罢了!我索性顺势牵羊,将计就计,让他们无法得逞!”好小行者,一下子跳到南天门上,吓得庞统等纷纷弯腰行礼,马超、赵云等战将背过身去,都说:“不好了!不好了!那个闹天宫的主子又来了!”行者挥着手道:“大家别行礼,不要惊慌,我是来找广目天王的。”话还没说完,天王已经到了,迎着行者道:“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之前听说观音菩萨来见玉帝,借了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以及揭谛等人,保护唐僧西去取经,说你成为了他的徒弟,今日怎么有空到这里来了?”行者道:“暂且不说见面,唐僧遇到了恶人放火,情况非常紧急,我特地来找你借一把火罩,救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