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在华山,洗净往日的膻臭。
箕子被释放,比干的墓地有了封记,
商容的村庄也有了规划。
放逐的宫人回归,四海得到丰厚的赏赐,
使天下人民欣喜不已,武王与众庶民同享太平。
后人也有诗来表述这一景象:
八十公公杖策行,相逢欣笑话生平。
眼中不识干戈事,耳内稀闻战鼓声。
每见麒麟鸾凤现,时听丝竹管弦鸣。
于今世上称宁宇,不似当年枕席惊。
接着,武王和子牙继续前行,渡过黄河,经过渑池,穿过五关。在行进中,子牙忽然想起了许多随行的将领在征伐中牺牲的事情,内心充满了哀思。终于,他们到达了金鸡岭,这里曾是战斗的地方,武王对这个地方充满感慨,有诗歌来表达他的情感:
驾车返回西岐,龙入大海之势。
与民欢忭,如尧时太平之景。
思及昔日在渡孟津,白鱼跃舟,兵戈扰攘,
如今再次经过,不禁感叹不已。
后人还有诗歌来哀叹这段历史:
驾车返回西岐,龙入大海之势,
与民欢忭,如尧时太平之景。
归途之中,回忆往事渡孟津,
白鱼跃舟,兵戈扰攘,无奈周王之忧心。
武王与子牙继续前行,渡过黄河,经过渑池,穿过五关,一路上,周民前来迎接武王,欢迎之声不绝于耳。最终,武王到达了西岐山,这里距离岐州只有七十里的路程。在前行的道路上,人民纷纷前来欢迎,武王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武王銮驾簇拥,来到了西岐城,城内笙簧嘹亮,香气弥漫。武王下车后,前去内庭见太姜,拜见太妊和太姒,然后在显庆殿设宴款待文武百官。这一切都表明了太平盛世的到来。武王宴赏百官,君臣欢饮,直到大家都醉倒才散去。
次日早朝,文武官员齐聚宫殿,向武王行礼完毕。武王宣布:“有奏章的出班见我,没有事情的可以早些散去。”子牙当即出班奏道:“老臣奉命征讨,推翻了纣王建立了周朝,陛下大业已经实现,但有很多在战斗中阵亡的将领和尚未受封赏的仙人。老臣不久将告辞陛下,前往昆仑山拜见尊贵的掌教师,请封发玉牒、金符,封赏众人,让他们各自有了地位,不至于无依无靠。”武王说:“相父的提议非常好。”
话未完,午门官前来通报:“外面有商臣飞廉、恶来在午门等候陛下的旨意。”武王问子牙:“现在商臣来见我,他们意欲何为?”子牙奏道:“飞廉和恶来是纣王的佞臣。在我们攻打纣王的时候,他们曾经隐匿起来,如今见到天下太平,他们前来想迷惑您,希望获得爵位和荣誉。这些奸佞之人,怎能容忍在天地之间呢?不过,老臣还可以利用他们,陛下可以传召他们到宫殿,等老臣分配任务给他们,自有办法处理。”武王听从了子牙的建议,命令将飞廉和恶来传入宫殿。左右将这两人引至丹墀,他们跪下磕头,说:“臣等是亡国之臣飞廉、恶来,愿陛下万岁!”武王问他们有何愿望,飞廉回答说:“纣王不听忠言,沉湎于荒淫之乐,导致国家崩溃。我听说大王仁德普照四海,天下人都归心,实在值得像尧舜一样受封的。我不惜千里迢迢前来求见陛下,愿意效力如同犬马一样。如果能够获得宠召,成为陛下的左右臣佐,那将是我的幸福。我特地献上玉符和金册,请陛下收纳。”子牙说:“飞廉和恶来都曾忠诚于纣王,可惜纣王不识人才,导致败亡。如今既归附周朝,是时候利用他们了。陛下可以封他们为中大夫,正所谓‘舍珷玞而用美玉’。”武王听从子牙的建议,封了飞廉和恶来为中大夫,两人表示感谢。后人有诗赞美他们:
贪求高官自远来,献上玉符金册台。
子牙明断防奸计,避免封神剑下灾。
故事继续,子牙出朝回到相府,这里不再叙述。
马氏曾经笑话子牙不能成就大事,离开了他。如今武王登基,天下归顺,太平盛世,无论在茅草屋还是深山中,无一不受到武王伐纣的恩惠。如今子牙既出将入相,享受无尽的富贵,地位媲美国君,罕有前例,全天下人都对他的伟业赞叹:“当初子牙处于困苦之境,隐居磻溪,已经年老成竹。谁能想到八十岁时被文王聘请回国,如今创造出如此伟大的事业。”人们一天天地传颂,马氏也听得耳朵痛了。
此时,马氏跟随一个乡村的农夫,一天她听到邻居的一个老妇人对她说:“当初你嫁给姜某时,现在他已经成就了多大的事业。”老妇人用短短的话回顾了子牙的成就,而马氏却感到非常羞愧和懊悔。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心情越来越烦躁。老妇人劝解了她一番,说:“当时你没有跟随姜某,现在错过了这个机会,真是命运不济!”马氏听后更加痛心,觉得自己丢脸。她决定等晚上,等丈夫回家后再问个清楚,看看是否真的是子牙。
晚上,她迎接丈夫回家,一起吃了晚饭,然后问道:“关于姜子牙的事情,我听说他出将入相,富贵荣华,是不是真的?”她的丈夫张三告
诉她,子牙已经成为了丞相,享受了巨大的荣誉和权势。他解释说,以前他没有告诉她是因为担心子牙身份尊贵,怕她去见他会招惹麻烦。现在已经太晚,子牙已经回到朝歌多时,只能在城里的时候才有机会。
马氏听后沉默了半晌。张三担心娘子生气,再次安慰了她一番。马氏假装劝丈夫早些休息,然后自己整理得一尘不染,悄然哭泣几声,然后选择了悬梁自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灵魂前往封神台,永远离开了人世。
当张三老醒来时,天已经亮了,他发现娘子已经去世,只能购买棺木并为她安葬。后人有诗来表达对这一悲剧的感慨:
痴妇为荣富贵托,应悔当初一念迷。
三思垂垂无计策,悬梁虽死愧黄泉。
故事继续,次日,子牙入朝见武王,向他奏报:“昔日,我奉师命下山,协助陛下平民伐罪。现在大事已经完成,人类和仙灵都经历了杀劫,封神台上已经立下了封神榜。现在大局已定,人类和仙灵的灵魂无所依附。老臣特来启奏陛下,请求前往昆仑山见掌教师尊贵,取得玉符和金册,封赏众神,早些安定他们的位置。望陛下批准老臣去实施此事。”武王说:“相父多年来辛苦努力,当享受太平盛世的福分。这个任务也是无法推卸的责任,相父可以快速施行,不必再在仙岛逗留,让我等期待您的归来。”子牙回答:“老臣怎敢耽搁,背离了圣恩,只愿早日施行。”子牙匆匆辞别武王,返回相府,完成了沐浴后,采用土遁术前往昆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