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楼纣王自焚(2 / 2)

说到纣王看到朱升下楼后,他自己换上了华丽的衣冠,手握着碧玉圭,身上佩满了珠宝,然后庄严地坐在楼中。朱升将柴薪堆满,挥泪行礼完毕,才敢点燃火焰,放声痛哭。后人有诗来表述这一情景:

摘星楼下,火焰初红,烟雾卷起,四面狂风呼啸。今天社稷倾覆,朱升原是忠臣孤忠。

朱升点燃火焰,楼下的柴薪熊熊燃烧,只见烟雾滚滚,风势汹涌,六宫内的宫人纷纷惊呼,刹那间天昏地暗,世界崩溃,鬼哭神号,帝王失位。朱升见摘星楼如同一片火海,情势极为凶险。朱升掀起衣襟,痛哭数声,高声呼喊:“陛下!我以死报答陛下!”说罢,他将自己投入到熊熊火焰之中。可怜朱升,作为一个宦官,依然坚守忠诚,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纣王在三层楼上,看着楼下的火势蔓延,烈焰高耸,不禁心头沉重地抚胸长叹:“我悔不听从忠臣的劝告,如今自焚,死亡并不可怕,但要面对我的先王在泉下会是何等难堪!”只见火势越来越猛,风势加剧,顷刻间四周都被火光包围,烟雾滚滚。可以用一首诗来形容这个场景:

烟雾迷茫,火光灿烂,冲天而起,烈风呼啸如雨崩。火焰灼烧,如同灾祸降临。片刻之间,万物化为灰烬,栋梁震撼天际;瞬间千里都染上红尘,不管雨水和云彩如何聚集。五行中最无情,二气之间火势最旺盛。精美的建筑,不知花费多少工夫才建成,此刻化为碎片;华丽的装饰,不知用去多少金钱,都化为灰烬。摘星楼下的火势势不可挡,六宫三殿都在火海中倒塌;天子在短时间内丧命,八妃九嫔也受到牵连,头发烧焦。无辜的宫女也蒙受了灾难,作恶的内臣都在劫难逃。这位纣王啊!摆脱了尘世,不再提及贡山和航海,华丽的服饰和食物、社稷和财富、锦绣和世界,都被汹涌的洪水冲走。脱离了欲望之海,不再吹捧妆扮和花瓣,不再享受清香和温暖,不再歌颂美声和珍珠,而是随着梦境的旋转,投身到轻盈的羽化之中。正如:从前我的余焰狂妄,激发了灾祸,如今我自己受到了报应。成汤曾以至仁之心释放桀于南巢,拯救了人民于水火之中,天下从未少赞扬他;而今天,大王联合天下诸侯,奉天之命来讨伐,安抚人民,制裁罪恶,实际上也是光荣的事情,大王不必自责。”

子牙正在中军与其他诸侯商讨攻打皇城的计划,突然有人报告说:“启禀元帅,摘星楼起火了。”子牙急忙率领众将前去,武王、东伯侯、北伯侯等天下诸侯也纷纷上马前往辕门观看火势。武王骑马观望时,看到烟雾中坐着一人,身穿赭黄色的礼服,戴着冠冕,手握碧玉圭,端坐在烟雾之中。

武王询问身边的人:“那烟雾中的是否就是纣王?”众诸侯答复说:“正是无道昏君。今天的局面就是他自作自受的结果。”武王听后,不忍再看,掩面离开,骑马回到军营。子牙急忙走上前,询问道:“大王为何掩面而回?”武王答道:“纣王虽然无道,得罪了天地和鬼神,但我们都曾经北面侍奉他,如今亲眼目睹他的死亡,却也难以接受,同时也蒙受了逼君之罪。还是回营为好。”子牙说:“纣王作恶多端,伤害百姓,引来了天怒和人民的愤怒,即使太白星也挂在他的旗帜上,也难以洗净他的罪孽。他的自焚正是应了他的罪行。但大王之所以不忍,正是大王的仁慈、明智和忠爱至极。不过还有一种看法:昔日成汤因至仁之心而放逐桀到南巢,拯救了人民脱离水火之灾,这个行为受到了世人的称赞。今天大王领导天下诸侯,奉命讨伐,拯救人民,制裁罪恶,与汤有何不同,大王不必自责。”

众诸侯与武王一同回到军营,子牙领着众将和门人监视火势,以便进攻皇城。只见火势越来越猛,火焰卷向楼顶,楼下的柱子纷纷崩塌,随着一声巨响,摘星楼倒塌,纣王被火焰吞噬,转瞬间化为灰烬。一瞬间,他的灵魂已经进入封神台。后人有诗来表达这一情景:

放逐桀南巢当日事,深仁厚泽立国基。

谁知殷纣多残虐,烈火吞噬悔已迟。

还有史官观史,有诗谴责纣王的暴政:

女娲宫里祈求甘霖,忽然心动操控云雨。

何曾有情人联袂而行,应该知道邪恶之道早已显现。

妇女的意见被那个残酷的黄耇所傀儡,忠言被忽视,纵容放荡。

炮烙之下冤魂众多,古往今来罪行最深重。

还有诗赞美纣王的才干和武艺:

打虎雄威气焰嚣张,膂力过人居众王之上。

倚靠亲信超越今古,赤手擒飞过鹰雕之手。

抵挡劝谏自称才高出众,巧舌如簧任意纵横。

最终三怪令他堕入邪道,导致他的肉体在火中被烧焦。

摘星楼燃烧后,众诸侯都留在午门外扎营。不久,午门打开,众宫人和侍卫将军、御林士卒拿着水和鲜花,献给武王的车驾,然后点燃香烛,热烈欢迎武王和其他诸侯进入九间殿。姜子牙匆匆传令说:“暂时停止宫中的火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