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牙下令将殷破败的尸体抬出营外,在高坡处按照礼仪进行安葬,然后命令众将攻打城池。正在这时,纣王正在殿上与文武百官商议事务,突然有午门的官员前来报告:“殷破败因言语触犯姜尚,已被害死,请陛下决定处理办法。”纣王大为惊慌。与此同时,殷破败的儿子前来哭诉:“‘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我父奉天子的命令,进行两国友好交流,却反被这匹夫害死。我为了替父报仇,宁愿舍命。”纣王安慰他说:“你虽然忠诚可嘉,但务必小心谨慎处理事情。”然后,殷成秀率领兵马离开城池,前去周军营寨发起挑战。
子牙正在军营中商议如何攻城,突然有报马传来:“有人前来挑战。”子牙询问:“谁愿意前去迎战一次?”东伯侯姜文焕出来说:“末将愿意。”子牙同意了。姜文焕调集自己的部队,出了营门,面对的是殷成秀。姜文焕说:“来的是殷成秀吗?你的父亲不明事理,嘴硬舌头,得罪了姜元帅,所以被我处死。你现在又来送死吗?”殷成秀大怒,骂道:“大胆的匹夫!‘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我父亲奉天子之命,促成两国友好,却遭到你这个匹夫的害死。为了替父亲报仇,我决定将你碎尸万段,以泄心头之恨!”说完,他纵马舞刀,直奔姜文焕而来。姜文焕手中的刀也挥向对方。两马相交,双刀交击。有诗为证,形容他们的激烈战斗。
两位将领交锋,势均力敌,战局白热化。其中一个为保卫忠实的主人,另一个则为帮助纣王的忠臣,他们的战斗势如猛虎,凶如狼豺。一个的刀法如同冬天的雪花,另一个的利刃则如同夏天的霜冻。他们都以忠诚之心保卫各自的君主,战斗激烈异常。历史上的恶战皆如此,怎能与千古英勇的将军相比呢?
故事继续,两位将领激战了三十余合,姜文焕是东方着名的武将,殷成秀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很快就被姜文焕的一刀砍倒在马下。可怜这对父子都为国家忠诚无比!姜文焕下马,将殷成秀的首级带回营地,向子牙详细报告了前情。子牙非常高兴。
与此同时,有人奔入午门报告情况,来到殿前上奏说:“殷成秀的首级被姜文
焕带回来了,他的部队号令辕门,请求陛下决定处理方法。”纣王听到后,心神不宁,急忙询问左右:“事态紧急,我们该怎么办?”随后又有人报告:“周军四面攻城,设置云梯和火炮,围城非常紧急,我们几乎支撑不住了,请陛下尽快决定如何守城!”纣王还没有来得及回应,鲁仁杰站出来奏道:“臣愿亲自上城,设法防守城池,保卫城池,如果不抵挡,我们将烧刮城市,再做商议。”纣王同意了他的建议。鲁仁杰走出朝堂,上城筹划城防。不再叙述。
子牙见到城内有一定的防守措施,很难攻破,于是命令鸣金收兵回营。子牙与众将商议说:“鲁仁杰是一位忠诚之士,全力守城,我们很难攻下去。再加上都城的城墙坚固,如果采取武力攻城,只会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我们应该用计谋来取胜。”众门人纷纷表示:“我们可以进城,进行内外合围,一举成功,何必在城下与敌决一雌雄?”子牙说:“不是这样。现在百姓进城,可能会受到伤害,百姓们怎么能承受这种屠杀?而且都城的百姓就在我们身边,已经受到了纣王的残酷虐待,痛苦不堪,如果再加上我们的杀戮,那将不是拯救百姓,而是害了百姓。我们不如先写一封告示,射入城中,告诉大家,让百姓自己离开城池,导致内乱,不久城池就能够落入我们手中。”众门人表示赞同:“元帅说得对!”于是,子牙拿起笔,起草告示。后人有诗称赞子牙的妙计:
告示传达免去战争,军民日夜受煎熬。
如果没有妙计来分散人心,如何能让军民高兴歌唱?
子牙起草告示,并命令中军官写了数十份告示,然后将它们射入城中。告示有的射到城墙上,有的射到屋顶上,有的射到道路中间。城内的军民拾到这些告示,阅读后,看到上面写得非常明确。告示上写道:
成汤的大元帅扫除告示,朝歌的百姓都要知晓:上天爱护下民,是圣主的慈父,保护着乾元的生灵,统治着万国。但是没想到,纣王荒淫无道,残害百姓,不举行郊祀,断绝了礼法,杀害忠臣,残酷酷刑,恶性已成,使人神共愤怒。没想到,纣王恶贯满盈,残忍凶狠,断绝了人性,取童子的肾脏,令人痛心至骨!百姓有何罪过,受此酷刑!现在我奉天命来惩罚,召集各位诸侯,讨伐这个独裁者,解救悬垂的百姓,拯救受苦的众生。而且,我们周武王的仁德素来闻名,薄海通知大家,本来打算进攻城池,但考虑到你们百姓长期受困于水深火热之中,渴望解救,我们担心城市一旦被攻破,城中宝物和百姓都会毁于一旦,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的目标是救民伐罪。因此,请你们尽快讨论并执行,以免后悔。特此通告。
话说众多的军民、老人和父老等看了告示后,纷纷议论:“周王仁德名闻天下,姜元帅前来讨伐,确实是大义之举。我们遭受昏君的虐待已深入骨髓,如果不献出城池,就是违背民意。”整个城池一片嘈杂,民情变化难以控制,合城的军民都要这样。一直等到深夜时分,突然响起一声呼喊,朝歌城的四大门都被打开,父老、军民和百姓一齐走了出来,大声呼喊着:“我们都是军民百姓,愿意献上朝歌,欢迎真正的君主!”呼喊声震撼人心。
且说子牙正在自己的帐篷中静坐,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杂乱的声音,子牙急忙命人去查明情况。左右的人回报说:“军民、百姓已经献上了朝歌,请求元帅决定。”子牙非常高兴,迅速下令给众将:“各门只允许进入五万军队,其余都在城外扎营,不能进城扰乱。进城的军队不可随意杀害、擅取民间财物,违者将依照军法处以枭首之刑!”子牙命令人马夜间进入朝歌,按照次序前进,分别站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尽管杀声震天,但百姓仍然安定如初。子牙驻扎在午门,各位诸侯都按照次序扎营。
话说纣王在宫内正在与妲己举行宴会,突然听到一片杀声震天,纣王大吃一惊,急忙问宫中的官员,只见午门的官员上报:“启禀陛下,天下诸侯请陛下答话。”纣王听后,急忙传下命令,亲自穿上盔甲,排兵布阵,率领御林军。鲁仁杰保驾,雷鹍和雷鹏分列左右。纣王骑在一匹盛装的马上,拿着金背刀,日月龙凤旗在飘扬,戈戟发出铿锵之声,他的仪仗队整齐排列,气氛庄严。左右两侧还有二十四对穿着大红服装的军政官员,雁翅摆列。正中央下着大红伞的地方才是姜子牙,乘坐着四匹不同的马依次出现。可以看出子牙的气度。有诗赞美姜子牙的成就:
四八修炼,修身养性,修仙之路艰难无比。仙道难以成就,人间的福报也不容易获得。他奉天命下山,辅佐国家,经历了八年的困难,但一直保持着对义命的忠诚。他捉住怪物,为纣王效力,担任了政府的职务。妲己却传谣言,他辞去了职务,隐居修行。他持着竿子钓渭水,隐居在磻溪,修养内心。八十岁时,他入梦见到飞熊,遇到了好兆头。他先成为相父,协助处理政务,然后将孤儿封为国君,确立了国家事务。纣王的恶行不断增加,而周的德行日益昌盛。三十六路诸侯都纷纷竞相进谏。九三大会,金台盟正。他助君护卫,建立了国家安宁。他的智谋筹划像极了欺骗风后,掌握着阴阳,超越了老彭。他领导着三十六个路线,相互竞逐,九三大会,金台盟正。他的指挥才能得以发挥,他的名声永咏古今。正是六韬留下来的成就,他的巧妙谋略无法穷尽。出将入相,千秋的业绩,伐罪吊民,万世的功绩。运筹帷幄,他欺骗了风,解决了难题。亘古军事统帅中,他是第一位,他的声誉直逐隆起的泰山。
话说纣王看到姜子牙,头发皓白,面色依然年轻,穿着全副甲胄,手持宝剑,非常威风。他还看到东伯侯姜文焕、南伯侯鄂顺、北伯侯崇应鸾,其中有武王姬发和四总督诸侯,都举着红伞,整齐地站在子牙的后面。子牙看到纣王戴着高耸的盔甲,身披锁子甲,非常勇猛。有诗赞美纣王的装束:
盔上有龙形交织图案,锁子甲如兽首相衔。滚龙袍上沾满了猩猩的血液,蓝色鞓带紧紧束着腰间。他手中的鞭子挥动如铁塔,挥动剑时闪烁着红光。他骑在马上,如同独角兽一样,金背刀闪耀,令人心寒。各位诸侯见到他,纷纷前来向他致敬,与众将士一同奋战。论力气,如同托起了梁柱,辩论能力出奇制胜,智胜众言。自古以来,为君的大都是聪明绝顶,可怜的是被蒙蔽,变得顽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