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继续,子牙看到捉住了洪锦,知道龙吉公主取得了胜利。他将洪锦放在地上,不久后,龙吉公主进入相府。子牙欠身感谢道:“今天公主成就了伟大的功绩,这都是社稷和百姓的福分。”公主说:“自从下山以来,我还未曾与丞相有任何实际的贡献,今天捉住了洪锦,还需要丞相来做最后的决定。”龙吉公主说完,自己离开去了净室。子牙命令左右将洪锦推到殿前,问道:“像你这样胆大妄为的人,又怎么能平安回去呢?”他下令:“把他带出去,准备执行斩首命令!”南宫适被任命为执行官,等待执行死刑的命令下达。
正要动刀,突然一位道士匆匆赶来,气喘吁吁,大喊:“刀下留人!”南宫适看到后,不敢轻举妄动,赶紧前来禀报:“告知丞相,我本想执行斩杀洪锦,但刚要动刀,却有一位道士说‘刀下留人’,我不敢擅自行事,请您决定。”子牙传令说:“请道士进来。”不久,那位道士来到殿前,向子牙行了一礼。子牙问道:“道兄从何处来?”道士答道:“贫道是月合老人。因为曾听到仙翁的话,说龙吉公主与洪锦有一段俗世姻缘,曾绾红丝之约。所以贫道特地前来通知,另外,也可以协助子牙渡过五关,提供一些帮助。子牙大人不可拒绝这件大事。”子牙心里想:“她是瑶池的仙子,我怎么能与她讨论世间的婚姻之事?”于是他命令邓婵玉先去见龙吉公主,将月合仙翁的话告诉她,然后再进一步商讨。
邓婵玉径直走进内庭,请求公主出来商议事情。公主匆匆出来,问:“有什么事要我听?”邓婵玉说:“今天月合仙翁提到公主与洪锦有一段俗世姻缘,曾有红丝之约。现在在殿前与丞相商议此事,所以丞相要我事先通知娘娘,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商讨。”公主说:“我因为在瑶池犯了规矩,被贬到人间,不能再回到瑶池与母亲团聚。现在下山来,怎么又要经历一次世俗的婚姻呢?”邓婵玉不敢多言。不久,月合仙翁和子牙一同来到后厅,龙吉公主见到仙翁,向他行礼。仙翁说:“今天公主已经回到正道,贬下凡间只是为了解决这段世俗的缘分,自然会回归本来的仙境。再者,子牙拜将在近,等到兵力通过五关,公主和洪锦将共同建立不世之功,名扬竹帛。等到功成之日,瑶池会派旌旗来迎接公主回宫。这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即使公主想要强行反抗,也无济于事。所以我受到符元仙翁的命令,不远千里前来,特地帮助公主。否则,洪锦刚刚被带去执行死刑,我来得早不晚,正好赶上时机。公主应该听从我的建议,不要错过美好的时机,否则后悔将来会为时已晚。请公主三思!”龙吉公主听了月合仙翁的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谁知道会有这样的苦命缘分!既然仙翁说得如此,我也不能强烈反抗了,我愿听从两位的安排。”子牙和仙翁非常高兴,于是释放了洪锦,并用药治好了他的伤口。洪锦自己回到军营,招回了季康和他的部队,选择了吉日与龙吉公主成为夫妻。总之,天意和红线已经注定,他们的缘分非常深厚。
故事继续,洪锦和龙吉公主成为夫妻,时间是纣王三十年的三月初三日。西岐城的众将领们准备好了东征所需的一切,包括钱粮等物资,只等子牙上书出兵的时机。第二天,武王举行早朝,对大臣们说:“有奏章的可以前来呈上,没有事情的可以离开。”话还没说完,姜丞相捧出了出兵的奏表,武王命人接过来,将表文展开在王案上。武王开始阅读表文,表上写着:
上表由丞相姜尚呈上。臣听说,天地万物的父母就是上天,人是万物的灵魂。上天保佑百姓,立人作君,作人民的老师。只有克尊崇上帝,恩泽四方,才能做到君民如父母。然而商王没有尊敬上天,导致灾祸降临百姓,流传邪恶,毒害国家,剥夺了元良的地位,破坏了忠臣的谏言,狎侮了五常,荒废了敬神之事,沉迷于酒色,罪行滔天,将百姓当作牺牲,将宫殿、楼台、池塘、华丽服饰作为掠夺的目标,停止了祭祀祖先和宗庙的仪式,疏远了老百姓,亲近了罪犯,废除了刑法,拘禁了贤士,杀害了妻儿,纵容淫乱,以满足妇女。他不修建郊社,不兴修宗庙。商王的罪行堆积如山,引起了天地神明的愤怒。如今,天下诸侯都聚集在孟津,准备兴兵讨伐罪恶,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请求大王以生民之心行事,取悦四海诸侯,思念天下百姓的疾苦,大举出兵,秉承天罚,社稷将蒙幸福,百姓将获得救赎!请陛下详细考虑并下令实行。谨此奉上表章。
武王读完后,陷入了沉思。王说:“相父的这份奏表,虽然说商王昏庸无道,应该兴兵讨伐,但我曾听先王的遗言:‘绝不可臣民伐君主。’今天的事情,全天下后代将以我为罪人,何况我已经违背了先王的话,就是不孝了。我与相父一同守卫这片土地,等待商王改过自新,岂不是很好吗?”
子牙说:“臣怎敢背弃先王的遗命。但是,天下诸侯已经广泛宣扬商王的罪行,控告他的罪行已经足以让他丧失天下君主的地位。他们已经聚集在孟津,兴师问罪,拯救受苦的百姓,请求大王展示正义之威,观察商的政治行为。在东伯侯姜文焕、南伯侯鄂顺、北伯侯崇黑虎的领导下,他们已经准备好出征。如果有任何诸侯不前来的话,我们应该首先询问他们违抗的罪行,然后再行伐罪。臣担心拖延国家大事,因此呈上表章,请陛下做出决定,愿陛下裁定。”
武王说:“既然东伯侯等三路准备出兵讨伐商汤,就听他们自行决定吧。我和相父将坚守本土,充分履行臣子的职责,上不失为忠臣,下不失为孝子,这样岂不是美事吗?”
子
牙说:“只有上天是万物的父母,人是万物的灵魂。明智的君王是上天的代表,上天为了惩治商王的罪恶,命令我们先王,但是尚未尽功。现在大王要出兵讨伐,正是代表上天彰显天命,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不顺应上天的意愿,我们的罪行将不可避免。”
接着,上大夫散宜生上前奏道:“丞相的言辞都是为国家考虑的忠诚之策,大王不可不听。如今天下诸侯聚集在孟津,如果大王不兴兵相应,就无法获得诸侯的信任,他们将认为大王不支持他们,必然责备我国帮助了商王的虐政。如果推迁兵权给他们,到时候反而无法免受指责。况且,商王信任谗言,多次侵犯西土,百姓遭受了惊恐之苦,文武勤劳有汗马之劳。现在终于安宁,如果再次动用天下之兵,将会引来更多的祸患。以臣愚见,不如依从相父的建议,统一各地的军队,与天下诸侯一同列阵在孟津,展示天下之兵,观察商王的政策,等待他自己改过自新,这样天下百姓都会因此而受益,同时也不会失去诸侯的信任,不再担负西土的灾祸。这样上可尽忠于君主,下可尽孝于先王,堪称完美的策略。请大王考虑一下。”
武王听了散宜生的话,感到高兴,说:“大夫的言辞甚是中肯。不知需要多少兵马?”散宜生回答说:“大王要兴师征伐五关之地,应该拜丞相为大将军,授予黄钺、白旄的权杖,总理大权,以便可以独揽外政,这样才能方便行事。”武王答应道:“就依大夫的建议,我将拜相父为大将军,专门负责征伐。”散宜生说:“古时黄帝拜风神后,也要筑台,拜告皇天、后土、山川、河流之神,捧着凤翅,推着车轮,才算是拜将之礼。”武王说:“一切事宜都由大夫负责。”于是,武王宣布了早朝结束。散宜生又去了相府,向子牙表示祝贺,百官和门人都感到高兴。
第二天,散宜生去相府见子牙,命南宫适和辛甲前往岐山监造将台。两人到了岐山,选择木材、砖石等建筑材料,开始着手兴工。不久,将台完工,两位将领回报了子牙。散宜生回到内庭,向武王报告说:“我奉王命监造将台已经完成,特定在三月十五日邀请大王前往金台亲自拜见相父。”武王批准了这个提议,等到了指定的日期,前去拜见相父。
子牙在三月十三日任命辛甲为军政司司令,并在帅府挂起了“斩法纪律牌”,以让各位将领都能了解。辛甲接到命令,挂出了帅府的告示:“扫荡成汤天宝大元帅姜的条约规定,通知大小众将领都要遵循以下纪律,否则将会受到斩杀的处罚。”详细的规定如下:
1. 如果听到军号声而不前进,听到金铃声而不后退,举旗而不升起,按旗而不俯伏,这被认为是慢懈的行为,犯者将受到斩杀。
2. 如果呼唤名字而没有回应,点名而没有出现,违反指定时间未到场,或者违反军纪,这被认为是欺瞒上级的行为,犯者将受到斩杀。
3. 夜间传播虚假消息,懒惰而不报告,私自更改决策,声音号令不清楚,这被认为是懈怠的行为,犯者将受到斩杀。
4. 多次发表怨言,诽谤主将,不听从纪律,故意制造麻烦,这被认为是不听指挥的行为,犯者将受到斩杀。
5. 大声说笑,无视禁令,嘲笑军规,这被认为是不尊重纪律的行为,犯者将受到斩杀。
6. 滥用军需物资,浪费钱粮,导致弓弩失效,箭矢损坏,
剑戟无法使用,旗帜破损,这被认为是贪婪的行为,犯者将受到斩杀。
7. 散布虚假言论,制造谣言,假扮神明,公然传播邪说,误导军士,这被认为是妖言惑众,犯者将受到斩杀。
8. 用奸诈的舌头,制造是非,调动士兵争斗,导致混乱,这被认为是横暴的行为,犯者将受到斩杀。
9. 在征讨地区欺侮百姓,逼迫妇女,这被认为是奸恶的行为,犯者将受到斩杀。
10. 盗窃他人财物,为己谋利,夺取人头,为己立功,这被认为是盗窃的行为,犯者将受到斩杀。
11. 军中私自集会商议事项,擅自接触外界消息,使敌人获知,这被认为是背叛的行为,犯者将受到斩杀。
12. 在军队内外传播作战计划,泄露军事机密,这被认为是透露军事机密,犯者将受到斩杀。
13. 在调动军队时结巴不应,低下头,脸色变化,这被认为是懦弱的行为,犯者将受到斩杀。
14. 超越队伍,混乱前后次序,大声嚷嚷,不遵守纪律,这被认为是混乱的行为,犯者将受到斩杀。
15. 假称受伤或生病,以逃避战斗,伪造疾病或假扮死亡,以逃避责任,这被认为是奸诈的行为,犯者将受到斩杀。
16. 在管理军需物资时,偏袒亲朋好友,使士卒感到不公平,这被认为是贿赂的行为,犯者将受到斩杀。
17. 在观察敌情时不审慎,探察敌军情报不详细,未能按时报告,不言而不报,或多言而无用,或少言而有用,这被认为是失误的行为,犯者将受到斩杀。
子牙将这些规定挂在帅府,所有将领都恪守纪律。
宜生于十四日进入内庭,见到武王说:“请大王明日清晨前往相府,请丞相上坛。”武王问:“拜将的仪式应该如何进行?”宜生回答:“大王可以像黄帝拜风神一样,这才算是拜将的仪式。”武王说:“你说得对,正合我心意。”次日,也就是三月十五日吉时,武王带领文武百官前往相府。只听到相府内传来了三次乐声,军政司门官放炮开了门,只见三声炮响后,相府大门打开。宜生领路,武王跟随,走到了银安殿。军政司忙上报元帅,说:“千岁亲自前来请元帅上殿。”子牙随即从殿内出来。武王欠身说:“请元帅上殿。”子牙连忙致谢,与武王一左一右,并行至大门。武王欠身行礼,两边的士兵扶着子牙上殿。宜生请武王亲自扶着子牙的袍裾,然后一同前进三步。后来有人写诗赞美子牙晚年荣宠,诗曰:
周主今朝列将台,风云龙虎四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