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散宜生离开城池来到汤营,对旗门官说:“请通报给邓元帅,说岐周差遣上大夫散宜生前来有要事求见。”军政官将这消息报告给中军,说:“启示元帅:岐周差派了一位上大夫前来求见。”邓九公说:“我与他所在的岐周是敌国,为何派人前来见我?他必定有话要说,不能容许他进入营地,以免扰乱军心!你告诉他:‘在两国正在争战之际,相互见面不合适。’”军政官回营传达了这个消息给散宜生。宜生说:“‘两国正在交战,不阻止来使。’见面无妨,我前来是奉姜丞相之命,有事情要当面商议,不能传言,再请通报。”军政官只好再次进入军营,将散宜生的话转述给邓九公。九公沉思片刻,旁边的正印先行官太鸾上前说:“元帅,不妨放他进来,看看他有何话要说,或许能够从中解决问题,又何妨呢?”邓九公说:“这个说法也有道理。”于是他命令左右:“请他进来。”旗门官走出辕门,对散宜生说:“元帅有请。”散大夫下马,进入辕门,走到了三层的鹿角处。邓九公前来迎接,散宜生行礼,称呼:“元帅!”九公说:“大夫,你来了,失迎。”彼此彼此地互相礼让。后人有诗单赞子牙妙计,诗曰:子牙妙算世无伦,学贯天人泣鬼神。纵使九公称敌国,蓝桥也自结姻亲。
话说两人彼此让座坐下。邓九公说:“大夫,你我现在是敌国,尚未决定胜负,我们各自代表自己的国家,不可随便乱说。大夫今天前来有何事情要明确说明,没有别的吗?”散宜生笑着说:“元帅,我既然是敌国的使者,自然不敢冒然前来。只是有一件大事,特地前来请示,没有其他意思。昨天因为我们拿住了一个将领,原是元帅的女婿。在审讯过程中,涉及到了这个问题。我丞相不忍心急于判处极刑,割断人间的亲情,所以命令宜生亲自前来辕门,特地请示元帅的决断。”邓九公听了,大为惊讶,说:“谁是我的女婿,被姜丞相抓住了?”散宜生回答:“元帅不必生气,这位女婿就是土行孙。”邓九公听后,脸色顿时变红,内心大怒,用严厉的语气说:“大夫,你胡言乱语。我只有一个女儿,叫婵玉,虽然已经到了嫁人的年龄,但是有人向我提亲,我都觉得不太合适。现在土行孙是谁,竟然会有这种说法?”
散宜生说:“元帅请息怒,请听不才禀告。古代婚姻并不一定要考虑门第。如今土行孙也不是无名小辈,他原本是夹龙山飞龙洞衢留孙门下的高徒。因为申公豹与姜子牙有矛盾,所以他下山来帮助元帅征伐西岐。昨天他的师父下山,捉住了他在城里,因此穷究此事。他的说法虽然受到申公豹的影响,但主要是为了得到元帅的认可,于是有了这段姻缘。他因为全心全意支持元帅,甚至秘密潜入岐城行刺,目的是为了早日成功。这一切都有充分的理由。他已经被擒获,没有逃脱的理由。但是他多次哀求姜丞相和他的师父衢留孙,说‘为了这段姻缘,死不瞑目’。即使姜丞相和他的师父都不肯放过他,我在一旁劝慰,难道可以因为他一时的过错而破坏一段美好的人间姻缘吗?因此,我劝说姜丞相暂时留下他。我不怕辛苦劳顿,特地来见元帅,恳求您能够允许这段人间美好的姻缘,成就儿女之情。这也符合元
帅作为天地之父母的心愿。因此,宜生毫不回避危险,特地前来见尊颜,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裁决。如果元帅确实有此意,那么姜丞相会将土行孙送回来,以达成这段婚姻。再次决定胜负,没有其他的意思。”
邓九公说:“大夫啊,你不知道,这土行孙只是胡言乱语而已。土行孙不过是申公豹荐荐的,他一直是我的先锋,不过是一个小牙门的副将。我怎么可能突然许下将女儿嫁给他呢?他只是借此说辞来逃避惩罚,以侮辱我的女儿罢了。大夫不要轻信他。”宜生回答:“元帅也无需太过坚决,这件事情必有原因。难道土行孙平白无故编造这种话?其中一定有误会。我想是元帅或在某次庆功宴会上,因欣赏土行孙的才能,或是出于安抚他的心情,说了一句话,他便误以为是真实的,产生了这个幻想而已。”
邓九公被散宜生的话触及到了他的心事,他不禁答应道:“大夫所说大有道理!当初土行孙被申公豹引荐到我军中,我也并不太重视他,一开始只是担任副先锋督粮使,后来因太鸾失利,他凭借自己的才能,被提升为正先行官。他在第一场战斗中擒获了哪吒,第二次擒黄天化,第三次擒了姜子牙——虽然后来被岐周众将抢回去了。土行孙进入营地后,我看到他多次领军获胜,我为了奖赏他的功绩,在庆功宴会上与他共饮。在饮酒时,他说:‘元帅,如果早点让我担任先行,我早就攻下了西岐。’那时我在酒后失言,答应他说:‘如果你能够攻下西岐,我就把婵玉嫁给你做妻子。’当时只是为了奖励他全力为国效劳,尽早完成王业。现在他既然被擒获,怎么又用这个话语作为借口,让大夫来回奔波呢?”
散宜生笑着说:“元帅,你的话可不妥。一个人一旦说出口,就很难收回。何况婚姻关系是人生大事,怎么能当成玩笑?前段时间元帅的话已经传开,土行孙相信了,土行孙又传开,世界都相信了,这就像谚语所说的‘路上行人口似碑’。如果元帅不兑现承诺,只会让人以为元帅不负责任,随便把女儿当做玩笑。如果这件事情不处理好,只会让女儿白白受累。我实在为元帅感到可惜!现在元帅是汤国的大臣,国内外的小孩子都会遵循元帅的命令。如果突然改口,我不知道会引发什么后果。请求元帅明智处理此事。”
邓九公听了散宜生的一番话,陷入了沉思,无话可答。太鸾上前私下对他说:“这是个好计划。”邓九公听了太鸾的话,从愤怒转为高兴,说:“大夫的话真是明智,我会听从命令。只是需要一个口才好、能言善辩的人,我知道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了。请你明天亲自前去,这样大事就有望成功了。”太鸾说:“如果元帅不嫌末将能力不足,明天我会前去周营,让子牙亲自前来,不会费力斗智,早早取胜回军。”邓九公非常高兴,晚上的景象就不再描述。
第二天,邓九公升起帐篷,命太鸾前去西岐提亲。太鸾告别九公,出营,来到西岐城下,对门守官说:“我是先行官太鸾,奉邓元帅之命前来见姜丞相,请通报一下。”城守官将此事告知姜丞相,说:“城下有来自汤营的先行官太鸾求见,请您决定。”子牙听闻后,对衢留孙说:“大事情办妥了。”衢留孙也暗自高兴。子牙对左右说:“快去请他进来吧。”城守官和军校前来开启城门,对太鸾说:“丞相有请。”太鸾急忙进城,来到相府,下马后,左右通报:“太鸾进府。”子牙和衢留孙降阶迎接,太鸾控背行礼,说:“丞相大人,我
只是一个小小的先行官,只能马前卒,不敢对丞相如此过谦。”子牙说:“我们是两国宾主,将军不必过分谦虚。”太鸾再次表示感谢,然后才坐下。
彼此互相安慰完毕后,姜子牙故意挑拨说:“前段时间因为衢道兄擒获了土行孙,本来想要斩了他的首级。但他多次哀求,称邓元帅曾经有过许婚的约定,请求我暂时延缓他的死刑,所以派散大夫前去邓元帅的中军,询问此事是否属实。如果元帅确实有此承诺,我会释放土行孙,以满足他们的爱情和感情,这也是人间的情分和爱意。幸运的是,元帅应允了,现在等待他们商议后日的事宜。今天将军前来,元帅必有所指示。”太鸾躬身回答:“感谢丞相的关心,我愿意向元帅转达。我现在是代表主帅前来,还没有书信,但主帅当初确实是在喝酒后不经思索地答应的。没想到土行孙被擒获后,竟将这事张扬出来,元帅也不敢推却。但主帅非常珍惜自己的女儿,所以这事必须要按照礼仪进行,后日是一个吉利的日子,打算邀请散大夫和丞相一同亲自迎接土行孙,以重视这一事件。主帅才会有面子,然后再商议有关军国大事。不知丞相是否同意?”子牙说:“我知道邓元帅是一个忠信之士,但多次有天子的军队来此征伐,都是不容商议的,只是采用武力相争,而我们周国一直秉持着忠君爱国之心,没有背叛的意思,却不能在天子面前解释,真是令人心情沉重。今天幸运地有了这个姻缘,也许可以将我们的诚意传达给天子,并向全国人民表达。后日我们将亲自送土行孙到邓元帅的营地,并举行庆祝筵席。请将军能够说服,姜子牙将非常感激!”太鸾表示谢意。子牙随后慷慨解囊,然后告别太鸾。
太鸾离开城府,回到了邓军的营门前等候。左右通报:“有先行官前来命令。”邓九公下令:“让他进来。”太鸾来到中军,邓九公问道:“事情如何?”太鸾将姜子牙答应后日亲自前来的情况再次重述了一遍。邓九公欣喜若狂,说:“这是天子的幸运,他们自己送上门来!”太鸾提醒:“虽然大事已成,但仍需小心防备。”邓九公交代:“选出三百名精壮士兵,每人携带短刀等利器,埋伏在帐外,等待酒席中的信号,然后同时出动,不分敌我,统统杀到,将敌人切成肉酱!”众将士接到命令后退下去。随后,他命赵升带领一支队伍埋伏在左侧,待中军响起炮声后出动支援。接着,他命令孙焰红领一支队伍埋伏在右侧,待中军响起炮声后出动支援。最后,他命太鸾和子邓秀在辕门处等候,引诱敌将,同时命令后营的邓婵玉领队,作为三路的援兵。邓九公安排周到,准备好了后日的行动,然后让将领们离开去安排部署。至此故事暂告一段。
姜子牙送走太鸾后,与衢留孙商议说:“我们必须按照计划行事,大事方能成功。”光阴飞逝,不知不觉已经是第三天。在前一天,子牙命令:“杨戬,变身隐匿在我身边。”杨戬得令,接着子牙又命令选择五十名精壮士兵,伪装成抬送礼品的脚夫;辛甲、辛免、太颠、闳夭等四名英俊之士扮演随从的角色,他们都藏匿着利器和兵器。然后,他命令雷震子率领一支队伍,准备抢占敌军的左侧哨岗,待中军响起炮声后出动支援。接着,他又命南宫适率领一支队伍,准备抢占敌军的右侧哨岗,待中军响起炮声后出动支援。金
吒、木吒、龙须虎则统领大队士兵,准备作为主力部队,随时提供支援。子牙下令各支队伍隐匿埋伏在各处,然后等待行动。下文不再赘述。
故事接着说,邓九公当日与女儿邓婵玉商议说:“今天子牙将送土行孙前来成婚,本是要引诱子牙出城,然后成功地擒获他。我和众将已经商定好计划,你要紧紧穿上掩心甲,准备支援抢占的士兵。”邓婵玉答应了父亲的安排。邓九公回到自己的帐篷,下令铺设毡席,准备庆祝,等待子牙的到来。下文不再详述。
子牙当日命令将士们装备整齐,然后命土行孙前来听取指令。子牙说:“你和我一同前往汤营,当听到我放炮声音后,立刻进入后营,抢占邓小姐要紧!”土行孙听从了命令。子牙等人走到午时,然后命散宜生先行,子牙自己也出了城,朝着汤营出发。宜生率先到达辕门,太鸾前来迎接,并向邓九公汇报。邓九公说:“麻烦大夫再返回一趟,表示感谢。我们在这里等候,没有关系吧?”宜生说:“不想扰乱元帅的安排。”邓九公说:“不妨。”于是双方等待了很长时间。邓九公远远地看到子牙骑着四匹马,带领着一队脚夫,大概五六十人左右,并没有穿戴盔甲和携带兵器。九公看后心中欣喜。
只见子牙和众人行至辕门。子牙看到邓九公、太鸾、散宜生等都在那里迎接,急忙下马。邓九公上前迎接,恭敬地说:“丞相大驾光临,我等未能远迎,还请恕罪。”子牙急忙回礼说:“元帅盛德,姜尚一直听闻您的美名,未曾有幸亲临,今天得以会面,实在令人感到幸运!”只见衢留孙和土行孙也上前行礼,九公问子牙:“这位是谁?”子牙答道:“这是土行孙的师父,衢留孙。”邓九公赶紧致意说:“久仰仙名,未曾见过,今天有幸相识,实在令我感到欣慰。”衢留孙也表示谢意,双方礼节周到,然后一起走进了辕门。子牙睁大眼睛观看,只见席上摆设豪华,五彩斑斓,非常华丽。怎么形容呢,有以下的诗句来表述:
结彩悬花气氛新,麝兰香气笼罩茵蓐。
屏开孔雀千年瑞,色映芙蓉万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