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牙整理行装准备启程,向宋异人和孙氏嫂嫂辞行:“姜尚蒙兄嫂的照顾和关怀,如今却突然别离!”异人设宴与子牙送行,饮酒后,送行一程。离别时,异人问道:“贤弟将去何处?”子牙答道:“小弟将前往西岐做些事业。”异人说:“如果贤弟成功,可寄信通知我,让我安心。”两人含泪道别。正如诗所云:
异人送别在长途,两下分离心思孤。
只因金兰恩义重,几度搔首意踌躇。
接下来说道子牙离开宋家庄,经过孟津,穿越黄河,前往渑池县,再到临潼关。只见一群群朝歌的百姓正在奔逃,其中有七八百名黎民,父亲牵着孩子哭泣,兄弟为弟兄感伤,夫妻眼泪汪汪,男女悲鸣之声响彻耳畔。子牙见状问道:“诸位是朝歌的百姓吗?”其中也有人认出了姜子牙,众人大声说:“姜老爷!我们都是朝歌的百姓。因为纣王要建鹿台,命令崇侯虎监督。那个天杀的奸臣,三丁抽二,独个丁负责役使,有钱的人可以在家中休闲。已有数万人因累死,尸体填满鹿台之下,昼夜不停。我们承受不了这种苦楚,因此逃离朝歌。不料总兵张老爷却不让我们出关。如果被逮捕回去,就会死在非命之下,因此我们伤心哭泣。”子牙说:“你们不必如此,我去见张总兵,替你们陈述情况,劝他放行。”众人感激地说:“这是老爷的恩德,像雨露一般普照,干枯的骨头又焕发生机!”子牙把行李托付给众人看管,独自前往张总兵的府邸。门人问道:“你是何人?”子牙回答:“麻烦你通报:商都下大夫姜尚前来拜见总兵。”门口的仆人回报:“启奏老爷:商都下大夫姜尚前来拜见。”张凤心想:“商都下大夫姜尚前来拜见?他是文官,我是武官;他近朝廷,我却在关隘驻守。诸事都是他的分内事。”于是急忙命人让他进来。
子牙装扮成道士的样子,没有穿官服,径直走进去见到张凤。凤一见子牙身着道袍而来,便坐下问道:“来者是谁?”子牙回答说:“我是下大夫姜尚。”凤问:“大夫为何穿道袍而来?”子牙回答道:“我来这里并非为了别的,只是为了人民的苦楚。天子昏庸,听信妲己之言,铺张浪费,修建鹿台,派崇侯虎监督工程。谁想他却残暴地使万民受苦,贪图贿赂,不顾民力。何况四方兵乱不息,上天显示警示,水旱不均,百姓难以为继,天下失去希望,百姓遭受灾害,可怜的军民饿死填埋在台内。荒淫无度,奸臣蛊惑天子,迷惑天聪,命我监督鹿台的建造。我怎能欺瞒君主误导国家,伤害人民浪费财富?因此我直言不讳。天子不听,反而想要加害于我。我本应以死来报答封赏之恩,但命运尚未完结,蒙受宽恕,被放归故里,所以我前来这个地方。偶然看到许多人民携带男女,扶老搀幼,悲号痛苦,实在是令人伤心。如果他们被押送回去,又担心遭受拷打、烙铁、毒刑等残忍的刑罚,导致身体残缺,魂魄消散,可怜的人们无辜丧命,怨灵充满冤屈。现在看到这一切,我心中实在不忍,所以不顾愧疚,前来谒见台颜,恳求允许百姓出关。让百姓从死亡走向生存,将军的恩德如同高天深海,真是上天的仁德。”张凤听罢大怒,说道:“你不过是江湖术士,一旦富贵就不记得君恩,反而以巧言诱惑我。何况逃民背叛不忠,如果听从你的话,也是使我陷入不义之中。我受命守卫关隘,自当遵循臣子的道义。逃民违背国法,不遵守国家规定,应当被送到朝歌受审。我自认为只要不放过此关口,他们自然会回国,我就能保留一线生机。如果依照国法,将你和逃民都送回朝歌,以正国家典章。但我初次见面,暂且饶你。”喝令身旁的人:“把姜尚押送出去!”众人一齐喝声,将子牙推了出去。子牙满面羞愧。
众民见子牙回来,问道:“姜老爷,张老爷是否会放我们出关?”子牙答:“张总兵连我都要带进朝歌城去!这是我已经说过的。”众人听了,一起发出呼苦声,七八百个百姓哭号痛哭,哀声充斥大地。子牙见状不忍心。他说:“诸位百姓不必哭泣,我会带领你们通过五道关口。”有些不太明白的百姓听到这话,只是想安慰他们,说:“老爷自己也出不去,怎么能救我们?”内中有些了解的人,恳求说:“如果老爷肯帮助,那将是再次赐予我们生命的恩惠!”子牙说:“你们要通过五道关口,黄昏时候,我会叫你们闭上眼睛,你们就闭上眼睛。如果听到耳边有风声响,不要睁开眼睛。如果在睁开眼睛的时候,摔出大脑,不要怪我。”众人都答应了。
等到子牙时至半夜,望着昆仑山一番祭拜,口中念念有词,发出一声声响。在这一瞬间,子牙以土遁之术救出了万民。众人只听见风声呼呼作响,不一会儿,行程四百里,经过了临潼关、潼关、穿云关、界牌关、汜水关,到达了金鸡岭。子牙收起土遁之术,众人落地。子牙说:“诸位可以睁开眼睛了!”众人睁开眼睛。子牙继续说:“这里是汜水关外金鸡岭,属于西岐州地区。你们可以自由地前往了!”众人感恩地跪地谢恩:“老爷,您像天上降下甘露,普救众生。这份恩德,何时能够报答!”众人告别离去,不再赘述。
现在说说子牙隐居磻溪的事情。有一首诗为佐证:
放下朝市的喧嚣尘埃,以法施土遁拯救民生。
在渭水旁宁静地垂钓等待,只等风云际会的缘分。
武吉的灾祸引导了他,飞熊的仁兆主求贤士。
在八十高龄迎来了明主,为周朝立下了八百年的基业。
话说众人等待天亮,果然来到了西岐的领地。穿过金鸡岭,就是首阳山。经过燕山,又走过了白柳村,前往西岐山,行了七十里,终于到达了西岐城。众人进城,欣赏着周围的景色:人民富足,物产丰饶,过路行人主动让道,老少不欺,市井和谐,实在是堪比尧天舜日,独特的一番风景。众人制作了一份书面材料,送交给大夫府,由宜生接收并阅读。第二天,伯邑考传命:“既然朝歌的逃民是因为纣王失政而来归我领土,那些没有妻室的人将会获得银子,用于娶妻。并且赠送银子,让大家租住安稳之地。而那些丧偶或孤独的人,可以去三济仓安顿,领取口粮。”宜生接受了这项命令。
伯邑考说:“父王在羑里被囚禁了七年,孤欲前往朝歌,代父赎罪,诸卿意下如何?”散宜生上奏道:“臣奏闻公子:主公临行时曾说,‘七年的厄运已经结束,灾难还未完全平息,自然会回国。’不可轻率行动,以免违背主公临行时的教诲。如果公子心中不安,可以派遣一名士卒前去问候安慰,也无损于作为子女的行为规范。何必亲自驰骋鞍马,置身于危险之地呢!”伯邑考叹了口气道:“父王遭受困难,七年之久被囚禁于异乡,抬头无亲。作为儿子,内心怎能忍受?所谓建立国家和家庭,不过是虚构的事情,对于我们九十九个兄弟又有何用!我自带着祖先传下的三件宝物,前往朝歌献上,以赎父王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