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倭国内乱(1 / 2)

本来甘宁的大军在倭国完成银矿和硫磺的开采,粮食则通过大汉工商联合会的运作下,逐步收集就好。哪里知道,随着倭国国内幕府将军手下的百姓日渐凋零,幕府的日子渐渐也不好过起来,想着如若对大汉用兵,必然是讨不到好处,于是,一些过不下去的倭国将军把目光放在了琉球国,这个小国身上。随着倭寇的日益严重,琉球竟然被这帮倭寇占领了。

琉球群岛,曾经出现过南山、中山、北山三个国家,但如今已经统七十六年,由于大汉工商联合会的海外贸易吞吐量较大,琉球做为东北亚和东南亚的海上贸易中转站的重要作用就体现出来,而这次倭国的幕府将军通过控制这个小国竟然也解决了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所需。

而国内无力外出寻找出路的幕府将军们,只得更加狠厉的压榨手下百姓,以维持幕府的日常开销,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倭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内乱。虽然此时的天皇,虽然已经被幕府将军架空,但对于天皇的日常开销,也是没有落下。使得天皇日日笙歌、无比快活。而国内的动乱,自然也是各扫门前雪,各大幕府负责清剿辖区内的动乱。可是,由于粮食的短缺,动乱如燎原之火竟然越烧越大,动乱的民众也是纷纷加入。而原来不被幕府当人看待的武士,更加是养匪自重,彼此串通。使得情况越来越复杂。无奈之下,幕府将军们只得联合,一方面大力清缴,一方面改变原有的压榨,使得百姓可以有一口吃食。可事与愿违,半年的时间内,一个名叫犬业二郎的武士统领着叛军,占领了以北海道为中心的北方。大有一统倭国的势头。天皇见时局不对,赶忙召集各大幕府将军商议,最终,决定由派出属下大朗前往大汉求援。

而此时的宫殿内,琉球国王子尚安,正在跪在殿内,声泪俱下的控诉着倭国的强行占领。我看着这个十六七岁,矮墩墩的身材,黎黑的脸庞,一身中原士子的衣袍,头发却梳成东瀛人的发型,显得不伦不类的,不觉的感觉异样。不过那一双眼睛倒是十分有神。

尚安说,琉球完全依赖与大明,以前大汉不与倭国通商,他们便将倭国的商品买来利用朝贡的机会高价卖往大汉,再把从大汉买回的东西加价转卖于倭国。而如今大汉的海上贸易日渐增多,使得琉球和台湾成为不可多得的中转补给站,也引得倭国引兵占领,故而请求大汉能够派兵前往。

我言道:“若是派兵,大汉兵退去后,倭寇再来又如何?”

尚安听到我有意派兵,便言道:“还请大汉驻兵保护,自然,军士的用度有我等一力承担。”

听到如此上路,我便言道,:“如此,你便先行在鸿胪寺安顿下来,朕自会和朝臣商议后,再做决定。”

看着这个尚安憨厚直朗的身影退下,想到暗军的信息,没有想到一个少年,竟然有着丰富的生意头脑。他们原本是向大汉出售倭国的白银、漆器、刀剑、屏风和扇子。将中国出产的药材、瓷器、丝绸、铜钱转售到倭国和朝鲜。不过,若是派驻一两万海军前往,也是够他喝一壶的了。不过,相比和王国相比,他还是可以接受的。

而紧接着觐见的倭国使臣,便也是声泪俱下的将倭国目前的形势告知,还有就是倭皇的亲笔信,信中也是言辞恳切的请求大汉统一将派驻的倭国军队,帮助前往北方进行剿灭叛军。

看着手中的信件和使臣那一番表演,我心中便有了个想法,不若此次派兵彻底占领,以免后世那一例例惨剧上演。便言道:“倭国国王也是昏聩,本以为大汉派兵协助你等保住皇位,哪里知道竟然被手下幕府将军架空,如今虽然迫于形势联合在一起,但难保日后不会再次上演被架空的命运。这样吧,我会派出大军前往,不过,你等也要配合大汉军队趁机削弱幕府的势力。当然,此次出兵的用度也要你等承担的。为保倭国以后的长治久安,这只军队就派驻在北方,保你等安宁。”

使臣树下大朗,不免震惊,本以为很难的事情,没想到大汉皇帝竟然如此轻易答应了。虽然军队的用度支出是一项大的支出,但想到如今的形势便也跪拜谢恩了。

命曹腾召集内阁成员来到殿内商议。

众人得知倭国的内乱后,以卢植和王允为首的阁臣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远征恐劳师无果为由,奉劝我三思。唯独郭嘉默不作声。

我言道:“远征倭国,既然朕已经应允,就万不可出尔反尔,毫无信用可言。诸位臣工不必劝阻了。如今,朕欲派遣张飞、张合、高览领兵二十万,前往倭国,以台湾、琉球为中转补给地。着留赞、蔡瑁着手准备。卢师傅,还是劳烦你好好谋划一番。”

见到无法劝阻,便也提出了几条建议后,便退下了。而我留下郭嘉、戏志才,道:“奉孝、之才,二人为何刚才不言说?”

郭嘉笑道:“皇上已经有了主意,何须我等多言。”

我笑到:“不妨言说一二。”

“皇上,倭主此时已经被架空,即使他日平定北方,也仍是被幕府掌握地方实权,想必皇上是有意借助此事,将幕府消灭,继而掌控全岛。如今,甘宁将军虽然驻军南方,掌控矿地,但每一两年就将做工之人更换一批,而这些人因身体原因,回去后便会日渐疾病缠身,无法劳作,只得靠大力丸缓解。如此下去,倭国战力必然会逐步消耗殆尽,此次平乱,若是策划得当,相信两方也是会互相攻伐,无力在做其他。”

“奉孝真乃是鬼才也。”不想郭嘉竟然推演出大致谋划。“之才还有何补充的?”

戏志才上前道:“皇上,刚刚奉孝已经将谋划说出,臣也没有什么补充,不过,若是如此,倭国的本土人将逐渐消耗干净,那如何恢复生产。”

“不知二位有何高见?”我看向郭嘉和戏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