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连忙起身将廖化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欣慰道:“本王知晓你之忠心与能力,有你在南阳,本王甚是放心。你且下去歇息准备吧,过些时日便启程前往南阳。”
廖化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转身离去。我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如今局势虽然初定,但依旧暗潮涌动,每一步都需谨慎谋划。而身边这些忠心耿耿的将士们,便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次日一早,在许褚的护送下,我坐在马车中前往东宫,如今禁卫军已被蹇硕掌握,见来人是我,便轻松被放了进去。来到东宫,唐姬已经和太子等在了主殿之上,我挥退大殿内众人,上前躬身道:“臣弟拜见皇太后,拜见太子殿下。不知皇太后和太子殿下可以决断。”
“摄政王,我知此事乃是哀家之过,如今酿成如此境地,哀家也无话可说,太子年幼,只求摄政王不要伤害太子,哀家愿意留在宫中。”唐姬道。
“母亲,孩儿不走,孩儿宁死也要留在母亲身边。”刘民道。
这一点到时即像我那皇兄,没有丝毫的隐瞒,完全是随心而我,由心而发。
“啪!”一声脆响传来,原来是唐姬狠狠的扇了刘民一巴掌。“哀家没有你这个逆子,昨天已经告诉你了,为何如此。”
“皇嫂,不用如此对待太子,待禅位完成后,本王会妥善安置皇嫂和太子的去处,皇嫂勿要担忧。”我恭敬的说道。
唐姬泪流满面,哽咽着说道:“摄政王,一切都听凭您的安排,只希望您能信守承诺,善待我们母子。”
我微微点头,郑重道:“皇嫂放心,本王一言九鼎。”
随后,在刘岱和刘瑶的主持下,朝廷便开始安排禅位事宜。在紧张而有序的筹备下,禅位大典如期举行。整个皇宫弥漫着庄重而肃穆的气氛,朝中大臣们纷纷齐聚,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在那庄重而又肃穆的朝堂之上,太子刘民面色凝重,眼中满是无奈与悲哀。他身着华丽的龙袍,端坐在皇位之侧,身形显得有些单薄与落寞。
朝堂之下,群臣们神色各异,有的心怀忐忑,有的则隐隐流露出期待。而大多则是昂首挺胸,眼神中透露出志在必得的神情。
太子刘民缓缓站起身来,声音略显颤抖地说道:“本太子年幼无知,而今天下纷争不断,百姓受苦,社稷动荡。本太子深知无力维持这大汉江山,为了天下苍生,为了这江山社稷的安定,本太子决定禅位于摄政王刘协。”说罢,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我则昂首阔步地走上前来,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喜色。太子刘民举着双手,将象征着皇位的玉玺交到我手中,那一刻,仿佛整个朝堂都被一种沉重的气氛所笼罩。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有那玉玺在我手中闪耀着光芒,见证着这历史性的一刻。随着刘辩的故去,太子刘民禅位的完成,让我感叹一个时代就此终结,而新的篇章也即将开启,历史的车轮无情地向前滚动着,留下的是无尽的感慨、叹息与希望。
当刘民正式将皇位禅让于我时,我心中百感交集。从这一刻起,我肩负起了大汉王朝更加沉重的责任。但我毫不畏惧,我坚信,在我的带领下,大汉必将迎来新的曙光,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而我也将用我的智慧和勇气,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让大汉的威名再次响彻天下。
禅位之后,我按照承诺,安排暗卫护送唐姬和刘民一行人前往北海郡的石落村,并将一处此地宁静的别苑居住,给予他们足够的生活保障,将附近的小岛起名“海上刘氏别业”赐予了刘民。而此后被当地人称为刘岛、刘家岛。
多年后,听到暗卫来报,刘民竟然学会了出海打鱼,而且在一次打鱼过程中竟然救了一位名叫嵘燕的落水女孩,嵘燕也就成为后来的刘公之妻刘母。刘民的母亲唐姬病故后,刘民和嵘燕相依为命,感情日深。后来他们辗转到了刘岛,在岛上垦荒种地,救助过往遇险的船民。
至于后世传说的每当海上风起浪涌时,人们都会看到有位老人手持火把或堆篝火为船民引航,不知搭救了多少遇险的船民,后人把两位老人尊为\"海圣刘公刘母\",而这座小岛又因此得名\"刘公岛\"。这就不得而知了。
而此时的皇宫,我坐在皇位之上,看着眼下群臣三呼万岁,气势磅礴,待仪式完成后,我发布了大赦天下的昭告。这也是历史上惯用的套路。
大赦天下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显示统治者的胸怀宽广、仁慈贤能,同时也是为了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不过,在大赦天下时,通常会对一些罪行较轻的罪犯进行赦免,比如一些非暴力犯罪、过失犯罪等。但对于一些罪行较重的罪犯,比如杀人犯、强奸犯等,通常不会被赦免。
而后,我毅然宣布要组建内阁,当然,此提议遭到了郭嘉和诸葛亮的反对,尽管荀彧、荀攸觉得这种体系能够更好地管理国家,但他们也担忧突然改变原有的政治体系,唯恐尚未统一的大汉会因此出现动荡局面。然而,我依旧执意要推行,主要是为了防止军政不分以及地方太守州牧势力坐大等问题。即便面临阻力,但以当下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完全有能力去化解。倘若一味因袭旧制,那么就根本无法进行革新。唯有体制建立起来之后,一切改革才能够着手开始,只是目前众人还尚未知晓这其中的深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