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收归江东(2 / 2)

待郭嘉离开后,我招来江东暗军首脑,道:“召集江东暗军,将之前反对朝廷的江东世家洗劫一番,同时对孙权长女孙鲁班,侍中孙峻,以及所有参与的江东之人,全部让其消失。”

暗军首脑领命而去。多日后,柴桑城中传来孙权长女孙鲁班自尽而亡,众人皆是感叹这个为了追随孙权而去的贞洁烈女的高尚,而孙峻等人的自杀,则是迎来了不同的反响,一些人认为这是追随孙权而去的忠贞行为,另一些人则是没有太多的表态。当然,这些人可能想着更多的是如何维持家族利益,哪有为他们哀伤凭吊的心思。

其实,这些人的离开,更多的人只是认识到这样可以使得朝廷可以更加方便的掌控江东局势,减少了江东世家大族的阻碍,而没有人知道的是,这些可是争权夺利,使得江东内耗羸弱的关键,虽然现在孙权已经覆灭,但若是参与到朝廷统治中去,必然也是牵绊朝廷的一股势力。若不是孙鲁班的搅局,杀害兄弟,残害妹妹,孙权可能不会如此糊涂。

历史上的孙鲁班,作为孙权的长女,深受孙权喜爱,由于孙鲁班和王夫人有矛盾,孙鲁班害怕孙和即位后对她不利,便想方设法挑拨是非,离间孙权父子感情。一次,孙权身体不适,派太子孙和去长沙桓王庙帮他祭祀,太子妃的叔父离着不远,就将太子请到了家里,这本身很正常的小事,却被孙鲁班大做文章。孙权病卧在床,孙鲁班前来求见,孙权很宠爱长公主,自然对她的话也十分信任,孙鲁班道:“陛下让太子去庙中祭祀,但他却去太子妃叔父家饮酒作乐!”

在此之前,孙鲁班已经多次在孙权面前诋毁太子,孙权对太子的看法也越来越不好,这一次,彻底激怒了孙权。孙鲁班见时机差不多了,继续道:“我听说,王夫人见陛下病卧在床,竟然还挺高兴的。

孙权听到这话,更是怒发冲冠,因此王夫人开始被孙权冷落,不久之后王夫人忧愤而终,换言之,正是因为孙鲁班的诋毁之言,逼死了王夫人。倘若太子倒台的话,受益人就是鲁王孙霸,鲁王是孙权的第四子,按照顺序也该轮到他了,在孙鲁班的支持下,鲁王便纠集手下,多次构陷太子,两宫之争就此开始。

孙鲁班是这场争端的导火索,也是最大的责任人之一,除此之外,孙权身上的问题也很多,孙和被立为太子之后,鲁王就应该离开京城,去他的藩地就藩,但孙权执意将鲁王留在身边,还跟太子的礼仪如出一辙,孙权这么搞,二宫之争就无法避免了。

此后,孙权一直处于犹豫当中,一方面,很多直言敢谏的大臣劝说孙权,太子是国家根本,不能随意废立,刘表、袁绍就是前车之鉴,另一方面,以孙鲁班、鲁王为首的集团,多次诋毁太子,令孙权对太子十分厌恶。

二宫的斗争持续了数年,但孙权仍没有下定决心废掉太子,鲁王那边的机会也变得有些渺茫。

为此,孙鲁班在250年,将目光瞄上了孙亮,虽说孙亮当时年纪尚小,但他的母亲潘夫人十分得宠,因此,孙鲁班便将自己的小侄女,许配给了孙亮。

孙鲁班此举是为保住她的富贵,她原本将牌压在鲁王身上,但最后鲁王无法成功,便将赌注压在孙亮这里,此后便是设法将太子、鲁王全部废掉,再说服皇帝改立孙亮。

孙鲁班的这一出,和汉景帝时期废太子刘荣,改立刘彻,几乎如出一辙。长公主刘嫖为了长久的富贵,打击栗姬,联合王美人,还把女儿陈阿娇嫁给了刘彻,在刘嫖和王美人的共同努力下,汉景帝终于废掉太子刘荣,改立刘彻为太子。

命运就是如此戏剧化,如果孙权不糊涂,熟读《汉书》的他应该很熟悉这个桥段,但他根本没有足够的警惕,还被大女儿当成了“提线木偶”。

孙鲁班的计划很顺利,她联合侍中孙峻,对孙权旁敲侧击,孙峻是孙权的心腹,他的话孙权还是很重视的。

孙权为何长时间没有废立太子?并非他对太子的态度有所转变,而是他逐渐发现,鲁王孙霸这小子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即便太子真的有错,他鲁王也不应该一次次来打小报告,所以,孙权同样不想将皇位让给鲁王。

思虑混乱的孙权,便找来孙峻,孙权说道:“子弟不合,臣子就会分为两派,如果出现袁绍那样的情况,会被天下人耻笑,如果只立一个人,朝廷必定会混乱。你说该如何处理?”

在孙权内心,已经准备废掉两人,立最喜欢的孙亮为继承人,孙峻顺坡下驴,马上说了孙亮一通好话,如此这般,孙权下定了决心,随即废掉太子和鲁王,改立孙亮为太子。

孙峻这个人,外表上谦和礼让,事实上却是一肚子男盗女娼,他不仅私生活混乱,还跟曾孙鲁班私通,正是因为如此,两人才联起手来,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孙鲁班对二宫之争,乃至东吴政权的动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只顾自己的富贵,根本不在乎社稷安危,在孙鲁班的搅和下,鲁王被杀,其党羽大多死于非命。孙权死后,长公主孙鲁班权倾朝野,孙和被赐死,妹妹孙鲁育被诬陷而死,其阴险和毒辣,由此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孙鲁班的两任丈夫,周瑜之子周循、卫将军全琮都死在孙鲁班之前,她这克夫的毛病,也令人“刮目相看”。

在之后的一月内,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江东各个城池陆续得知孙权已死的消息,与此同时,朝廷宣告已成功收复江东,并正式立孙亮为江东太守。这一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在这大势所趋之下,各个城池纷纷选择投降献城,以表归顺之意。

而智谋过人的诸葛亮与陈晔则共同精心谋划,对于江东降军,他们做出了妥善的安排,将其安置到沿海地区,负责防御倭寇的侵扰,确保边疆的安全。而那些空出的城池,则被朝廷的大军迅速占领,进一步巩固了朝廷对江东地区的控制权。

随后,朝廷派来的官吏迅速开展工作,将江东的行政事务牢牢掌控在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管理。与此同时,大汉工商联合会也积极行动起来,将其触角深入到这些地区。他们通过收购那些破产家族的田地和房铺,为当地带来了充足的资源。并且将粮食、盐巴、布匹等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断地投入到江东各地,使得百姓的生活逐渐得到了稳定,他们不再为基本的生计问题而担忧,脸上也渐渐浮现出了安心的笑容。在朝廷的有效治理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江东地区逐渐展现出一片繁荣安定的景象。

会稽城太守府中,我坐在主位之上,看到众人满脸喜色,也是心中欣慰,道;“众位辛苦,江东如今已是稳定,全有赖各位付出。如今,朝廷以任命孙亮为江东太守,对众位也是封赏一番,故,本王命令,太守诸葛亮、长史张绣、太守留赞、太守马腾、军师陈晔率军回防驻地,皇甫嵩将军随本王回京述职,魏延为都尉统领扬州郡兵卒,周泰为水军都督,鲁肃为水军副都督,张绍任有丞,负责扬州郡政务,程普将军统领沿海江东军,抵御来犯倭寇。江东之地,为我大汉粮草重要供给之地,诸位要上下齐心,保我大汉万世之基业。”

众人皆是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