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孙权的灭亡(1 / 2)

皇甫嵩将军和周泰将军二位,为了稳定刚刚收复的扬州郡县,便留下来整顿江东军,稳定地方,而留赞带领着水军和诸葛亮手下步卒,前往了乌伤城与魏延会合。

留赞则率领着水军和诸葛亮手下的步卒,浩浩荡荡地朝着乌伤城进发。他们沿着水路前行,一路上乘风破浪,士气高昂。

而在会稽城的孙权,还被蒙在鼓里。他每天都在焦急地等待着祖茂的消息,却始终没有得到确切的回报。他不知道,此时的祖茂已经离开了大末城,而魏延已经占领了乌伤城。孙权还在幻想着祖茂能够带领江东军取得胜利,却不知道局势已经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消息的封锁,让孙权陷入了一种被动的局面。他无法及时了解到战场上的真实情况,也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而江东唯一的水军此时正在山阴驻守,却不知危险已经渐渐靠近。

留赞精心指挥着水军,小心翼翼地将诸葛亮和魏延手下的部属顺利送达距离山阴很近的上虞县进行集结。

在上虞县,诸葛亮与魏延手下的步卒们稍作休整,养精蓄锐。随后,在夜色的掩护下,他们悄然无声地踏上了前往山阴的征程。一路上,他们谨慎前行,巧妙地避开了可能存在的眼线,如同黑夜中的幽灵一般,悄然靠近江东水军的驻地。

当他们逐渐接近山阴时,留赞敏锐地察觉到江东水军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危险即将降临。面对这一绝佳的机会,留赞当机立断,果断地指挥水军发起了突袭。刹那间,喊杀声震天动地,江东水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在这混乱的局面中,江东水军虽然奋力抵抗,但面对留赞等人的突然袭击,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难以招架。而此时,远在会稽城的孙权还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对山阴的战况一无所知,完全沉浸在焦虑与不安之中。

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留赞等人凭借着出色的指挥和顽强的斗志,逐渐占据了上风。他们成功地突破了江东水军的防线,如同一支利箭般冲入了山阴城。山阴城内的守军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前惊慌失措,完全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留赞等人长驱直入。

留赞趁机迅速控制了山阴城驻守的水师水寨,彻底切断了城内与外界的联系,使其成为一座孤城。与此同时,马休率领着军队勇猛地占领了山阴城中的重要据点,将其牢牢掌控在手中。而魏延则率领着军队在山阴城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清剿行动,将城中的江东军逐一清理干净,确保了山阴城的安全与稳定。

孙权终于得知了山阴的战况,他震惊不已,意识到局势已经变得极为严峻。他急忙召集手下将领,商讨应对之策。但此时,江东军已经陷入了被动局面,要想扭转局势,并非易事。

张绍道;”主公,如今行事危急,还请主公早作打算才是啊!“

”是啊!主公,我江东已经失去了水军精锐,若是此时能够向朝廷议和?江东还有一线生机啊!“鲁肃道。

孙权听后,心中也在盘算和朝廷之间议和的可能性。

而陆逊此时出列道:”主公,不可,虽然我江东就损失惨重,但也不是不可一战。我会稽城城墙高阔,兵力充足,备战物资粮草充足,足以可抵御一年有余,何须向朝廷低头,若是议和,先王苦心打下的基业不就白白送给了朝廷。还请主公三思啊!”

孙权听后,心中也是纠结起来,亡兄之言,至今在耳,可如今,确是节节退守,兵将损失。若是投靠朝廷,自己有何面目面对九泉之下的父王和亡兄哪?

鲁肃道;“伯言,怎可如此固执,我江东军如今局面,已是强弩之末,若是反抗,我江东子弟性命不是枉送。还请主公早作决断,如今我等还有谈判资本,若是还一味抵抗下去,恐后果不可想象啊!”

张绍也言道:“是啊,如今我江东将卒损失惨重,此时议和,乃是上策,不仅可以保护主公的待遇,还可保我江东子弟性命,何乐而不为那?”

“住口!你二人就是想那朝廷的高官而已,我陆家世居江东,效忠于主公一人,又怎可轻言放弃。如今会稽城周边郡县还在主公的掌握之中,若是全力防守,朝廷大军又怎可轻易攻取,时日长久之下,朝廷必然无心再战,退兵而去。”陆逊道。

其实,陆续哪里不知如今的局势,只是前番背叛朝廷,此次若是投靠,以后陆家必然会遭到清洗,这在之前的江东世家纷纷倒台没落,就是实证。为了家族利益和族人性命,此番只有博上一波了。

“主公,臣愿意领命驻防,以抵御朝廷大军来犯!“陆逊跪拜道。

孙权也是骑虎难下,若是同意议和,陆家在军中的势力可谓是盘根错节,无法撼动。强力同意议和,军中必然生乱。可如今的形式,恐怕也由不得他了。便言道:“如此,孤就命伯言全权代表本王负责江东的布放,抵御朝廷的进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