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廷收复汉中的同时,江东的孙权正在紧急谋划着北上的战略。孙权清醒意识到朝廷在中原地区的势力不断壮大,对江东必然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只有通过北上扩张势力范围,增强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才能求得一地生存。
孙绍上前道:“主公,如若北上,有两个方向最为合适,一路是江陵,一路是合肥,不知主公如何决策?”
“不若选取一路集合大军前往若是全力进攻,便可在另一路未曾觉察到,便可轻易取胜,不知主公认为可否?”程普道。
“二位所言都有道理,但若是全力进攻一路,万不能保证必会在短时间内取胜,若是迁延日久,可能迎来朝廷援军,我军将处于被动之中,此次北伐,是我江东必然之举措,不知还有何良策?”孙权道。
“此次主公北伐,乃是我江东不被朝廷吞并的机会,北进中原可以与朝廷争锋,合肥乃是我江东北进中原的一个军事战略要地,如果取得了合肥,将打破朝廷遏止我江东发展的瓶颈,故而,臣认为可以只取合肥。”朱治道。
周瑜上前拱手,道:“主公,不若集合我江东大军,趁朝廷精力都在汉中,加之我江东可以集合十万有余,若是主公下定决心北伐,不若分成两路,一路攻取合肥方向,一路攻取江陵方向。若是两路齐头并进,然后会合与一处,必将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孙权听后,频频点头道:“此计甚为妥当,就依公瑾所言,集合江东二十万大军,分成两路进行北伐。一路由公瑾带领,攻取江陵方向。一路由本王亲自率领,直击合肥!”
“主公亲自挂帅,我等必当拼死效命,为主公夺取胜利!”众将齐声高呼。
待众人散去,孙权将周瑜留下商议。
孙权焦虑地问道:“公瑾,此番北伐事关江东存亡,你可有十足把握取下江陵?”
周瑜自信满满地回答道:“主公放心,属下已制定周详计划,定能攻破江陵城。”
孙权微微点头,但仍有些担忧:“朝廷援兵若是将至,我等需速战速决。”
周瑜胸有成竹地说:“属下明白,我会加快进攻节奏,早日与主公会师合肥。”
孙权拍了拍周瑜的肩膀:“公瑾,一切就拜托你了。”
周瑜拱手道:“属下必不负主公所托!”
数日后,大军集结完毕,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周瑜率领一军,沿着水路向江陵进军。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谋,制定了一系列精妙的战略计划。先是派出探子,详细打探江陵的防守情况,然后根据情报部署军队,准备对江陵发起攻击。
而孙权则亲率另一路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合肥进发。一路上,他激励着将士们,让他们充满信心和斗志。到达合肥后,孙权亲自视察地形,指挥士兵修筑工事,准备与朝廷大军展开一场激战。
此时,朝廷方面也得知了江东的动向,卢植立刻派出兵部信使,通报豫州诸葛亮和徐州马腾,让其二人集结兵力抗衡江东孙坚北上。
豫州的诸葛亮在接到兵部信使的通报后,立即开始调遣兵力。他深知此次江东大军来势汹汹,果断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命令各地守军加强城池防御,将城外的物资和百姓尽数迁入城内,以减少江东大军的资源获取。
同时,诸葛亮命令张绣据城而守,凭借坚固的城池工事,抵御江东大军的进攻。张绣乃是一员猛将,他率领守军严阵以待,准备迎接这场激烈的战斗。
而就在此时,好消息传来,摄政王将要亲率大军前来救援。摄政王的到来,让豫州的守军士气大振。
孙权的大军继续向前进发,他亲自率领的一路大军已经抵达合肥城下,与朝廷的守军展开了激烈交锋。城墙上下,箭矢如雨,双方士兵们舍生忘死,为了各自使命而拼搏。
而另一路的周瑜率领另一路大军进攻江陵,他运用智谋巧妙布置战术,试图突破江陵防线。
周瑜率领的大军对江陵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城墙上的守军顽强抵抗,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周瑜的军队。
然而,周瑜并没有被守军的抵抗所阻挡。他沉着冷静地指挥着军队,不断调整战术。
马腾得知周瑜进攻江陵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尽管他不熟悉水战,但他决定带领手下的西凉铁骑前往支援江陵。
马腾带领着西凉铁骑火速赶往江陵,然而面对波涛汹涌的江水,他心中不禁升起一丝忧虑。
抵达江陵后,马腾发现水战与他所熟悉的陆战大不相同。江水变幻莫测,船只摇晃不稳,让他的士兵们感到不适和恐惧。
尽管他努力适应着水战的环境,但缺乏经验使他们在战斗中处于劣势。
周瑜看准了马腾的弱点,巧妙地利用水军的优势,展开了一系列的攻击。他指挥着战舰在江上灵活穿梭,发射出密集的箭矢和投石。
马腾的军队在江水中行动迟缓,难以有效还击。船只屡屡被击沉,士兵们伤亡惨重。
面对周瑜的强大攻势,马腾陷入了困境。他意识到自己在水战中的不足,但已无法迅速弥补。
最终,江陵城的防线被周瑜攻破,马腾不得不带着残兵败将撤退。
得到董重的回报后,我心急如焚,竟然忘了马腾不善水战,错失江陵,心中懊悔不已,于是对董重言道:“速速派人前往江东,散布孙权在合肥被朝廷区区八百人逼退,周瑜得知后,想要趁此机会,带领大军返回建业夺取东吴政权。”
董重领命刚要离去,我忽然想到,汉中还有一人没有料理。于是叫住董重道:“派人将杨松处理了,尽量让人看得像意外。”
董重道:“王爷放心就是。”说着,便离开了王府。
来到书房,我让曹腾将郭嘉找来,商议东吴之事。
郭嘉稍后来到书房,听到江东之事后,坐下沉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