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穿书流放文(十二)(2 / 2)

梁青柳没什么胃口,草草扒了一口饭,便说起了那几家住到楼上去的人家,“……何止如此,有些人仿佛是准备宿在那边厅内,便是没买什么东西,今晚也有个可以挡风的住处了。”

算下来,除去各种粮食路菜、布匹器具等路上改善生活的东西,驿站里的新鲜食物也不少,不然怎能支撑起有些人这个时候还要点十个菜,光是肥鸡大鸭子就至少花去五六只。

他们俩倒是没那么奢侈,梁青柳估着分量点了三菜一汤,分量和京城中的小酒楼差不多,虽说没有陪房范师傅的手艺好。

即使如此,这样一碗晶莹剔透米香扑鼻的大米饭,上头还铺着烧得软烂可口、酱汁丰腴的肉块肉片,在流放路上宛如御黄王母饭,梁青柳虽然没觉得油腻腻的吃不下,却也只吃了一半,就搁了筷子。

流放队伍里有些人家到现在还吃着黑面窝窝头和水一样的一碗汤,看见梁青柳这副作态,虽然那张脸好看得叫人不会觉得他暴殄天物,却也看着那碗饭艳羡,恨不得跑过来要饭。

就算是流放前,这么多肉的一顿饭对于孩子多没有进项又只是依附族里的人家也不是时常能吃上的呢!

但江世玦已经将剩饭扒到自己碗里,又给梁青柳盛了半碗汤羹,那奶白的鲫鱼汤里不见鱼肉,却浮着几块雪白的豆腐,看起来就不腻人,倒是能多喝几口。

梁青柳虽然简朴,但是他不爱吃刺多的鱼,快穿者本来无所谓这个,但是原身幼年时活泼好动,嘴馋又嘴甜,还不会说话就会“啊啊”叫着要吃好吃的,会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糕糕”,结果刚断奶时吃一道清炖的鱼,那鱼少见,丫鬟不熟悉里头的刺,竟没全剔出来,卡到喉咙闹得府里头人仰马翻。

如果不是宫宴上也有几道鱼肉菜,恐怕这辈子也就吃过鱼丸、鱼汤和鱼面,因此这道鲫鱼豆腐汤,是要煮完后把整条鱼捞起来的,见汤不见鱼,略有些奢侈了。

江世玦把八两的饭瓮里剩下的饭和所有菜都吃了干净,梁青柳就慢悠悠地喝了大半的汤,剩下一点儿汤底被江世玦一块喝完后,便拿着托盘交还回去。

梁青柳则是掂了掂先前让灌好的水囊,烧开的井水不再清凉,眼下满满当当地挂在门边,他从现在起到明日离开,都不会再喝驿站的一口水了,谁知道他们烧的是河水还是井水。

这边天已经快黑了,驿站里突然叫嚷起来,是江家大房那边终于发现李氏不见踪影,想瞒着自己去找,江世瑜却报到了差役那里。

驿站楼上的烛火已经亮了起来,原本厅堂里灯光昏暗,只点了几盏油灯的屋子昏暗得只比室外好一些,在霞光都快被夜空吞没的时候朦朦胧胧,只听得嘈杂声忽然响起,随即灯光大亮,差役们手上提着灯笼,有人手里拿着在晚风里瑟缩的烛台,一群人鱼贯而出准备出去找人。

流放路上,就算死了人也要找到尸体,否则会被按逃跑论,好端端一个大活人从此变为通缉令上模糊不清一抹剪影,活得比流放还艰难。

梁青柳和江世玦却没出去,他们俩已经睡下了,和许多睡在驴车上的人家一样,安静得只能听到细密的呼吸声,悠远悠远。

就连报差役的江世瑜都没出去,他只是拿着烛台在门口为他人照明,没有迈步往外的动作。

只有厅堂里睡不安稳的人们,纷纷像是鱼群一样往外涌,他们的说话声后脚步声久久不歇,直至没入驿站外浓密的丛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