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蝴蝶效应(1 / 2)

韩林对此事情并不感兴趣。

不过还是很欣慰,因为韩林发现自己的蝴蝶效应还是挺有奇效。

比如林贤竟然被朱元璋重用之。

要知道胡惟庸最后准备造反的时候,林贤就是其马前卒。

长子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攻打集庆。

他得知了处于后方的妻子马女士生下了朱标后,兴奋万分,在战场上刻石题字:“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朱元璋将大儒宋濂纳入麾下后,专门指定他为朱标的第一导师,组建起以宋濂为首的强大教师团队,以教授朱标思想文化。

在朱元璋建国前夕,他让年仅13岁的朱标回老家祭祖。

朱标临行前,朱元璋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若你能在这次回老家后,知晓我创业的不易,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朱标不愧是朱元璋的儿子,他在从南京回老家安徽的路上,看到民生凋敝的景象,是一路看一路哭,哭得肝肠寸断,跟随他的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真是个宅心仁厚的人啊!”

回到南京后,朱标跪在朱元璋面前,仍是眼泪直流,险些把朱元璋那颗蛇蝎心肠哭成菩萨心肠。

朱元璋为了巩固朱标的太子地位可谓是煞费苦心。在朱元璋之前的历代皇帝,都允许太子在所居之东宫设立自己的官员,朱元璋对朱标的东宫更是有着最细致的安排。

政府中的所有高级官员,理论上都是东宫的官员,比如左丞相李善长,是东宫的太子少师。

右丞相徐达,是东宫的太子少傅。

军界大佬常遇春,是东宫的太子少保。

御史中丞刘伯温,则是东宫的兼善大夫。

这个安排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朱元璋的臣就是太子的臣,只不过现在暂由朱元璋管理而已,父子一体,父死子继。

文武群臣从中看到了朱元璋对朱标地位的高度认可,那些觊觎朱标皇太子位置的人不得不知难而退。

同时,这种安排还有个好处:当朱元璋离开首都时,太子朱标监国,其所用的东宫大臣都是政府官员,双方合作,不会产生矛盾。

朱元璋虽然嗜杀成性,却常对朱标说:“你必须记住以下原则:第一是仁,能做到仁慈,才不会失于疏暴。第二是明,能做到精明,才不会惑于奸佞。三是勤,能做到勤奋,才不会溺于安逸。第四是断,有决断,且能决断,才不致牵于文法。”

这就造成了两人之间人生观有了差距。

不过朱标还是认真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