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瘟神(2 / 2)

但也不是太穷。

在这里,老百姓去洗浴一次得花多少钱呢?

一钱。

一钱银子不算多,这就好比是现在月收入三四千的人,去浴室洗一次澡得花两三百块一样。

不是花不起而是澡洗了但心在疼,身体干净了但心在滴血,总之心脏要遭罪。

而且这里洗澡也没啥特殊服务。

一般人根本不会来。

明朝早期,老百姓的平均日收入是两分纹银,中后期好点,大概日均收入是五分,但物价也高了,我们就以中后期为例,普通老百姓得花两天的工资去洗一次澡。

谁没事会跟钱过不去呢?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让水给糟蹋了,想想是有点冤。

关键是这澡堂,该说不说,除了韩林所在的几个包间以外,环境还挺差。

其实非常好理解。

为了洗的不心疼,有体验感,那是会提前几天就在准备着。

身上要是没能搓下个两三层泥来,打死不去花那冤枉钱。

那可不脏的要命吗?

这还不是韩林挑剔,这是有历史记载的。

《七修类稿》说“男子被不洁者、肤垢腻者、负贩屠沽者、疡者、疕者,纳一钱于主人,皆得入澡焉。”

要是风流快活得了病,那也算是享受了。

可是就因为这个得病了,那多划不来?

除了环境差之外。

这里的治安也不是特别好。

鱼龙混杂。

有这么个笑话,说是有一天澡堂来了个义官,义官其实不是正式官员,是受官府聘用的临时工,众所周知,临时工干的都是脏活、累活,领的工资却是最低的,表面看上去挺体面,实际上生活水平跟普通百姓没什么两样。这天酉时,那义官走了不少路,汗流浃背的,就进了家一钱银子的澡堂。

泡了个澡,出来时发现脱在外面的衣服不见了,只留了纱帽、靴和一条丝带在那儿孤零零地搁着。就把老板叫过来,问他衣服去哪儿了。

老板知道他这地方治安不好,经常发生失窃事件,可他也没办法,一钱银子的澡堂不招待三教九流的人,还能招待谁去?贵妇?那也得人家愿意来才行。于是就装糊涂,说我怎么知道你衣服去哪儿了!

义官一听这话,顿时就恼了,我去洗澡前,把衣服脱在了澡堂外间,现在衣服没了,这事你得负责,要么给我去追回来,要么赔一套。

老板一听也恼了呀,就赌气说,你拿一钱银子洗个澡,还得让我送你套衣服?这不是讹人吗,哪个晓得你来澡堂时,身上穿没穿衣服?

义官气得直翻白眼,涨红着脸戴上纱帽,又穿了靴,将那条丝带系在白花花的肚皮上,朝老板大喝道:“难道老子是这身打扮来你混堂的?”那三样东西放在光溜溜的身上本就滑稽,周围洗澡的人听那义官一声喝,忍不住捧腹大笑。

这笑话出自《精选稚笑》,说明当时的澡堂环境确实不怎么样。

这种地方,也就韩林来玩玩,李善长不老实在家待着混吃等死,跑来这里来干什么?

属实让韩林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