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 检校(1 / 2)

在这件事上,朱元璋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相反,他认为刘伯温年老体衰,需要一个人照顾。

这种在古代把一个妙龄女子送给一个衰朽的老头。

正如我们今天送给腿脚不灵活的老人一个轮椅一样。

就是是一种关心罢了。

更是一种君主对臣子的体贴,充满了人情味。

作为一台冷冰冰高效运行的的政治机器,突然一反常态。

开始会对一个人关心。

这其实说明朱元璋有求于人。

朱元璋有求于刘伯温。

他所求的事和李善长有直接关系。

因为李善长的排除异己,让朱元璋不能接受。

李善长也同样不太满意,他最近有件和刘伯温无关的烦心事,这件事就是。

几个人对他坐在宰相办公室中很不满意。

这几个人的名字叫杨宪、凌说、高见贤、夏煜。

杨宪是太原人,不是淮西人。

因办事干练,成为朱元璋的亲信之一。他后来一直充当使者出入张士诚和方国珍政府,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

他是李善长的助手。

凌说和杨宪一样,投奔朱元璋后也很快就成为朱元璋的亲信,他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功绩就是,在朱元璋派他去侦缉朱文正时,他带回了“确凿无疑”的证据:朱文正要造反。

这件事让朱元璋很高兴。

因为朱文正必须要收拾,他是朱元璋集团的接班人,那是因为朱元璋刚刚起兵,需要确立一个人接班,免得意外。

形成两头政治。

但是当朱元璋势力范围扩大,朱标等亲儿子的成长。

朱文正必须要拿下。

高见贤和夏煜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们投奔朱元璋后,由于脑袋灵光、办事干练,都成为朱元璋的亲信,并在朱元璋的政府中担任要职。

表面上看,这四人没有什么联系。但只要稍熟悉明代特务政治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四人都是特务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