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造反成功奠定了基础。
而僧人作为方外之人,往往不会被人伤害。
所以总体而言,朱元璋对佛教是感恩的。
毕竟曾经在最难的时候,是寺庙给了他一个得以庇护的场所。
所以朱元璋在衣锦还乡之后,给皇觉寺赏赐了很多的财富用以报恩,
但是朱元璋此时已经成为了皇帝,他不能完全根据个人的好恶来处理事情。
家天下,家天下,他还是为自己家考虑更多些。
例如他开始对寺庙进行限制和制约,全国每个府不能超过40个僧人,而且每个僧人也要记录在册,不能随意的增减。
不过尽管制定了一些制约佛教的政策,但是朱元璋也不全然压制佛教的发展,反而还给佛教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将佛教传到周边小国。
奉旨传教。
如果有德高望重的法师去世了,朱元璋甚至还会给他们写铭文。
所以大静恩寺现在香火鼎盛也不足为奇。
韩林感叹了一下金碧辉煌的宫殿,僧人已奉上了好茶,这才说道“宋国公稍坐,贫僧去拿签筒。”
见僧人离开,刘福森连忙从窗台四周看了看,然后压低声音道:“主公,我觉得我们不如以静制动,我看陛下对你挺信任的,我们没必要跑。”
“怕什么?”韩林满不在乎地挥了挥手,都快要有军队了,就算只有几十个人,但是忠诚度百分百,逃命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现在朱元璋也还没完全掌握地方,只要摆脱暗中监视的人,逃出应天,天下何处去不得?
但这些话,也不便多说,“你放心。我既敢做这件事情就早把后路考虑清楚了。”
很快那位僧人手拿签筒回来了。
韩林转过身来,对僧人说,“我还带了几位下人,你可以安排一下住的地方吗?”
“嗯!”僧人当然同意,开什么玩笑,国公爷一句话,还能不同意。
当即唤来一个虎头虎脑的小沙弥。
“静心,你带各位施主去歇息。”
刘福森等人便跟着小沙弥走开了。
韩林看见签筒,也是兴趣勃发,前世今生,从没抽过签,于是从桌上拿起签筒道“你能解吗?”
僧人点点头。
韩林这才摇晃起签筒,一阵哗啦啦地响声过后,竹签掉落在地。
韩林捡起一根,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百花风雨半忧愁,万事无过且漂流,昨夜灯花虽报喜,徒然为我展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