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林点点头,“而且安南占城面积虽小,但是加上他们东边的东边的暹罗等地,面积也有湖广行省那么多。陛下,你想想这么大的土地,自然是粮食充足,在安南,随随便便就能活下,很少发生过饥荒,除非大洪水和大台风的时候。”
朱元璋沉思了半响,这才问道,“宋国公你的意思是攻下安南,作为粮食基地。”
韩林摇摇头,“不是这个意思,臣觉得安南不可以攻。”
“安南山高水远,交通不便,我们拿下了它。不仅要劳师远征。”
“而且赋税难收,朝廷反而贴钱去管理他们的治安。”
“因为安南自从南汉白藤江之战后,已经与我们分离了四百年。”
“他们形成了强烈国族认同,我们去进攻,就算秋毫无犯,他们也只能认为我们是在侵略。”
“那时候,到处都是反抗者,安南多原始森林,山高林密,就算有大军驻扎安南,也难以剿灭。并且环境与内地大有不同,容易导致水土不服,瘟疫蔓延,元初征安南,便是如此落败。可谓得不偿失。”
朱元璋点点头,他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才准备把越南列入不征之国。
接着问道,“可是这与增加粮食有什么联系?”
韩林回道,“当然有。安南发展落后,我们内地许多东西都是当地未曾见到的。”
“只要朝廷在开口通商,只用粮食结算,那么很多人都愿意和天朝贸易,自然是不几年就可以获得海量的粮食了。”
朱元璋听后却不满意,“那样会导致金银外流,还有就是太过于受制于人了。这计策不太适合。”
“宋国公,你的下策是什么?”
韩林没想到朱元璋连一点亏都不愿吃,只想占大便宜。
于是镇定地说,“土地和人口总是有不可调和的关系。人口一多,土地一少,自然会引发天下大乱。”
“既然陛下觉得上策太慢,中策受制于人。那么其实还有一个下策,可以说是又快又不受制于人!”
““当国家土地不够分配的时候,打出去!”
“上面说南方的安南,暹罗,等国一年四季如春,地广人稀稻米三熟,临近大海,渔业资源丰富。”
“还有那东边的倭国,上边白银成山,物资丰富。”
“还有路过西域,翻过葱岭的伊朗高原,美索不达比亚平原,都是沃野千里。随便给人分配。”
朱元璋听完,大声道,“好,我看这才是上策。”
他南征北战,征服江南淮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自然是对暴力有极大的迷信。
而且既然有这么地方未被征服,那么就该他朱元璋了。
至于说韩林儿说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
以前是因为觉得这地方不重要,所以不征,可是现在沃野千里的地方,不征服对不起后世子孙。
韩林赶快劝阻朱元璋收了神通,“陛下,此策有一巨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