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三人的裤脚都沾满了泥。
这让三人的的身影显得是十分萧索。
不过好在路程不是太远。
不到一刻钟,便来到了皇宫,亮了手令,搜过了身。
这才接过油纸伞和书篮,跟着太监走着最近天天都来的路。
皇宫毕竟是皇宫。
青砖砌筑的地面,丝毫没有一点积水,甚至还比较干燥。
四周好奇的看了看,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下水道或者井盖。
韩林不懂,于是就问,“陈公公,紫禁城是怎么就没积水?”
陈公公放慢脚步,转身笑着对韩林说道,“是这样的,紫禁城其实是有一定的坡度的,北高南低,这样的话,雨水就能直接流向东南的暗沟,自然是干燥。”
韩林拱拱手,“受教了。”
刘公公笑着说,“不敢。”
解决完这个问题,两人边走边拉拉家常。
韩林是礼貌,自己天天都是刘公公带路,怎么也算个熟人,所以交流一下也挺不错的。
而刘公公可谓是刻意讨好了。
由于朱元璋叫朱标多跟韩林儿亲近的时候,刘公公也在现场。
作为能在皇帝身边存在的太监,自然是耳濡目染之下,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
原本行情跌入谷底的韩林儿,大家都是避之唯恐不及。
可是自从他在现场听到朱元璋的话,他就觉得韩林儿不一定会倒台。
也不图什么。
他一个太监,结交外臣,要是被皇帝知道了。
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只是刘公公不想得罪人,看见皇帝重视,所以态度好一点罢了。
两人交谈甚为投机,刘公公本命刘牢,从小家庭贫困潦倒,做了流民,跟着父母走南闯北,最终为了一口饭吃这才进吴王府当了太监。
去过很多地方算是见多识广。
而韩林也是有很多新奇的观点和见闻,让刘牢大为惊奇。
所以每天这路走的也不枯燥。
到了大本堂,师傅都还没到,朱元璋的儿子们就早早到了地方。
见到韩林,都一一和其打招呼。
这也不奇怪,毕竟是大学生误入小学生课堂,就一个词形容,乱杀。
这属于降维打击。
也没用几天,就成了孩子王。
刚刚坐定,正准备趁先生没来,眯一会儿,就被一个奶生奶气的声音吵醒,“韩国公,你昨天答应我的新奇玩物呢?”
韩林睁开眼,就发现一个肥嘟嘟的孩子站在旁边。
笑着rua了一下他的胖脸,“当然带了,保证让四皇子殿下大开眼界。”
原来此人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帝朱棣。
说罢,从书篮掏出一个小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