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清君侧(1 / 2)

朱元璋看着韩林这幅模样。

只是冷笑了几声。

朱元璋从来不会被人表面的东西所动摇。

虽然韩林表现的像个傻子。

但是朱元璋一点也不信,一个伪废帝没有一点政治觉悟。

不过既然韩林这样子,他也不愿意直接揭穿对方的面具。

因为韩林还有利用价值,而不是没有一点用。

朱元璋不仅能忍,而且做人做事很灵活,有着变幻莫测的底线。

所以他能不拘小节,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既可以给刘福通韩林儿称臣,也敢于给元廷写降表。

甚至他为了元朝官僚系统的士大夫能为他所用,他可以为元朝统治的合法性背书。

于是这种前后不一致的言论,非常的肉麻。

让他的历史形象出现割裂,仿佛前后是两个朱元璋在发言。

像是个人格分裂的心理疾病患者。

比如给元朝唱赞歌,都可以毫不费力给他做一个合订本。

“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

“取天下于群雄,不在元氏之手。”

“朕本元民,天下之乱,实非朕始。”

“朕本淮右布衣,暴兵忽至,误入其中。”

“元虽夷狄,然君主中国,且将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餋。”

不仅是和义军切割,而且他在北伐之前,说自己北伐是为了“驱除胡虏,恢复中华”,是替天行道,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

可是等到了他登基以后,为了团结能团结的力量。

他说,“朕因群雄扰攘,不能自宁,由是为众推戴,乘时渡江,抚建业之民,待天下之清,奈何君不能控御,致将帅各怀不轨,外为元臣,内实自谋,靡有戡定祸乱以安生民者。”“朕静观群雄割据,荼毒生灵,于心不忍,乃亲率诸将,西平湖湘汉沔,南取交广东,定吴越,八闽、两江,皆入版图。”

“方欲息兵,以观君之为计,而君之将臣曰张、曰李、曰王,三人者,不为国谋,分据秦晋,互相雠杀,民遭涂炭。朕乃命大将军自前岁出师,由齐鲁,经河洛,次及燕城,我师未至,君已弃宗社而去。”

朱元璋对推翻元朝当然也有很大的贡献,可他自己不承认,坚持说自己是派徐达去大都清君侧的,是不是一个地狱笑话?

老朱转型翻脸的速度是真快,要不人家能成事呢?

大人物就得深刻领会到忘恩负义的真谛。

朱元璋得到这个回答,思考了一会儿,确实是韩林儿一个人所为。

忽然兴致缺缺,没有什么意思了。

只是让韩林跪安。

韩林也只好再度三叩九跪。

行吧,既然朱元璋不关心这些,自讨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