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贤王感觉不对劲,走出益王的病房,正要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刚出得病房,走进院落,北边的天空隆烟滚滚,火光冲天,他正想冲出去,袁健儿带着二十来个将士冲了进来,一把将他拿下,不容分辩。
左贤王还未来得及问出“这是为什么”,袁健儿按照郑经的吩咐,手起刀落,左贤王的人头落地,血水一地。
益王从病床上爬了起来,对着袁健儿道:“出去看看。”
袁健儿护送益王出得院子,爬上城关,观看着城关里热闹的场面。
四处的汉军一个左右围堵,将北狄骑兵挤在北关的城墙之下,进不得进,退不得退,在浓烟的包裹下,相互践踏,乱做一团。
城楼上的弓箭手,在朱大咖、左彪等八人的带领下,不停地朝下方的北狄骑兵放箭,射倒一片又一片。
北狄骑兵见无所作为就是等死,只好硬着头皮冲锋,可路上全是树木等做成的障碍物,马匹不能行,只好下得马来,拔出弯刀,跟汉军进行肉搏。
他们那里是汉军的对手,大部分汉军都是步兵出身,左手拿盾,右手拿刀、拿枪、拿剑,攻防兼备,且训练有素,配合到位。
北狄勇士都是天生的骑手、射手,丢弃弓弩马匹,相当于农民丢失了土地,失去了本钱,只能由他人宰割。
汉军见北狄骑兵下马之后,就像三岁的孩童,一个兴起,刀剑无眼,见人就杀,一片片北狄勇士倒在他们的‘攻防兼备’之下,失去了生命。
郑经看着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此消失,有些于心不忍。但想着千万生灵将在安思景的屠刀之下活的失去尊严,心儿硬了起来,大声道:“全部杀死,一个不留。”
汉军听过,刀剑更为锋利,一往无前。
北狄勇士听过,奋起反抗,就想活下来。
你来我往,刀剑有声,一个个身躯倒下,战斗极为惨烈。
将近半个来时辰过去,北狄勇士全部殉难,血流成河,尸体铺满一地。
余清站在城楼之上,看着那些无辜枉死的生命,想起当年的自己,不禁心寒。
郑经见战斗结束,便一声令下,清理战场,这才发现,视死如归的汉家将士死伤八千来人,慌忙挤出眼泪,痛心疾首,一片悲戚之声。
汉军清理战场,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北狄骑兵就补上一刀,帮他们往生极乐,真是惨绝人寰,仁德之心尽失。
其实也不能怪他们,就是华佗再世,他们也是救不活了,伤及肺腑,药石无效。
浓烟消散,尸体搬移一空,大雨刚好下了起来。
清理战场的士兵拿着竹枝做成的扫把,不停起打扫着地上的血渍,血渍随着水流往城外流去,染红了一条条小溪,绵延十里,鱼虾都跟着缺氧,不停地往下游飞奔,生怕被污染的血水所吞去生命。
战场被清理,天空光线暗淡,全军将士的肚子饿了。
司马横来到城楼,对着郑经道:“大将军,庆功宴已备好。”
郑经一声令下,带着全体官军走近饭桌,提起酒杯,敬向那些为了胜利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勇士们。
将士们一个跟随,挤出眼泪,倒落杯中酒,一个鞠躬,默哀三五口茶的功夫。
郑经大声道:“将士们,多谢你们的付出,我代表朝廷,代表大帅,代表全天下爱好和平的人,敬你们一杯。”
在座的将士们一个举杯,和着眼泪,喝下酒水,安坐下来。
郑经喝下杯中酒,说道:“将士们,不用难过,既然参军入伍,就代表着为国牺牲,生命早已不由自己说了算,而是由家国的需要说了算。今天那些为家国牺牲的兄弟们,只是比我们先走一步。我们既要缅怀他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在家国的需要面前,要跟他们一样,毫不畏惧,视死如归。只要我们心里装着家国,我们的生命就是鲜活的,就是灿烂的,不管是死是活,都将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余清端起酒杯,站起身来,大声道:“孩子们,为了华夏的永久和平,请举起酒杯,喝下这杯壮怀酒,与家国同在,一生英勇。”
将士们举起酒杯,一口尽饮,喝下去的好像不是酒水,而是一杯爱国情怀。
生逢乱世,唯有握住手中的正气,再将它付与刀剑之上,这人生才真正算活了个坦荡,没有不安。就算生命像极了昙花,也是闪耀了一时半会儿,足够为之自豪,为之喝彩。
几轮酒水过后,饭菜入肚,将士们欢欢下桌,寻找各自的战友去了,只为看他们最后一眼,将他们记录脑海,带着他们去寻找敌人,还天下一片安宁。
在一片片祝酒词中,将士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只愿华夏,受命于天,既寿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