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河州捷报入京(2 / 2)

华夏风雨情 砚山观月 1606 字 1个月前

襄王走上前去,再行大礼,皇帝一个招手,襄王来到身边,递上书信。

皇帝接过书信,看了看,将书信还给襄王,闭上眼睛,重新躺倒在椅子上,对着面前的襄王温言道:“你回去吧,明日朝会议论此事。”

襄王听过,本想说几句话,但见着父王轻闭双眼,也不敢自讨没趣,行完大礼后,在董公公的陪同下,走出了御花园,出得养心殿。

走下玉阶之时,董公公微笑道:“殿下,你也不用着急,明日朝会自有定论。”

襄王听过,向董宁感谢道:“多谢公公。”向皇宫外边走去。

董宁送走襄王,走入养心殿,回到御花园,端起桌上的茶杯,递给皇帝。

皇帝接过茶水,喝了两小口,向着董宁小声道:“明天开始,就让襄王进入内阁,开始帮着处理政务,你看如何?”

董宁走到皇帝后边,轻轻地帮皇帝梳理着筋骨,小声回话道:“此等大事,只能陛下圣心独裁,老奴不敢接话,望陛下原谅。”

皇帝轻轻地笑了笑,温言道:“你等下就派人去平江城走一遭,将刘云飞那个老东西接到京城来,到了这个时候,他也该出来陪着他的那个宝贝徒弟了。”

董宁问道:“陛下,怎么想起刘云飞来了?要是将他接回京都,他那平静的小日子怕是要过到头了!”

皇帝答道:“那周秉正跟虞陨文都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他惹出来的事,就该他来善后。”

董宁回道:“是,陛下,老奴马上去办。”

皇帝说道:“先去将徐任枫、林元治跟苏达仁叫到这里来。哦,还有杨怀宁,顺便也叫过来。”

董宁道:“是,陛下。”

见皇帝坐直了身子,便扶着皇帝坐了起来,搀扶着皇帝往养心殿走去。

皇帝回到殿内,在董宁的搀扶下,躺倒在御书房的御榻上,脸色不佳,身体有些难受的样子,拿着一本书,有意无心地看着,看着书上的文字,脸色平静了许多。

董宁帮皇帝盖好锦被,走出书房,交代事务去了。

皇帝看了一会儿的书,身心一个疲倦,悄悄地睡了过去。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皇帝被董宁唤醒过来,被搀扶着坐正身子,接受着徐任枫、林元治、苏达仁跟杨怀宁的叩拜大礼。

皇帝见过四位大臣,温言道:“你们都坐吧。”

四人听过,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

董宁见四人坐好,喜言道:“四位大人,西戎骑兵入侵陇西,王猛带着河州将士浴血奋战,将其击败,斩首五万余人,捷报刚刚送来。”

四人一听,欢喜雀跃,喜乐不已,笑容爬满全脸。

徐任枫站起身来,向着皇帝道贺道:“从陛下为了天下百姓起兵以来,在西北的战事上,这还是头一遭获得如此大捷,定当重重奖励那些奋勇杀敌的将士。”

其他三人见陛下高兴,也都欢笑满脸,言语附之。

皇帝道:“襄王提议,为激励戍边将士们的爱国热情,擢升王猛为并州刺史兼龙城将军。你们怎么看待此事啊?”

林元治微笑道:“臣等谨遵陛下旨意。”三人附和。

皇帝道:“那此事明日就到朝会上通过吧。”

四位大臣一个笑脸相迎,异口同声道:“陛下圣明!”

皇帝看了四位大人一眼,温言道:“吴州那个廉正,听说在平江干的挺好,治理有方,不如让他去商州做个刺史吧,以兹鼓励。”

杨怀宁听过,心想,这是陛下在为对付安思景做准备,立马附和道:“陛下,那廉正,勤于政事,公正廉洁,平江城被他治理的井井有序,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擢升商州刺史,臣无异议。”

其他三人一听,明白过来,言语附之。

皇帝听过,发话道:“那好,徐相,你去拟诏,擢升廉正为商州刺史,冉玠为管州知州,即刻赴任,不得耽误。”

董公公将徐任枫引到书桌边,帮着磨墨,徐相拿起笔,草拟诏书起来。

小过一会儿,诏书写成,董公公拿起玉玺,盖上宝印,即刻生效。

董公公拿起两份诏书,走了过来,递给皇帝,皇帝看过,对着徐任枫四人道:“那就这样吧,陇西之事,明日朝会再议吧。”

徐任枫带着三人,拜别皇帝,走出养心殿,办理公务去了。

皇帝见四人出殿,对着董公公道:“派人去平江吧,速去速回,不得耽误。”

董公公道:“是,陛下。”

扶着皇帝躺下,拿着两封诏书走了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