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捕捉鹿群(1 / 2)

房子建成后第三天,还没有睡够“大床房”的巫,便带着人继续去其他部落贸易,想要赶着在夏季尽快地为部落带回一些人口或资源。

与以往不同,这次他们携带的物品多了食盐、陶器,原本张洪打算亲自过去,但巫以部落新建好房屋,食物需要储备为由让他留了下来。张洪略作思考,不再坚持,同意了巫的劝阻。

这次巫准备去南边的“树”部落交换物资和“相亲”,这次相亲的队伍人数只给了10个人,因为距离不算太远,附近也很少有猛兽的出现,走上五天就能到。

临行前的前一晚,张洪与巫交谈了一番,从巫口中了解到树部落的一些情况。

树部落居住在熊部落南边的一处山林里,去年去的时候有大概七十多人,族长树青打猎是一把好手,曾经有过独自追杀一头野猪一天的经历,凭借这个被上一任族长看中,选为新任的族长。

树部落那边山林茂密,猎物也比熊部落这边多,据巫说,他们部落的兽皮有不少,张洪这次让巫过去,除了人口和食物,最主要的就是想换一些兽皮回来。

熊部落有着源源不断的陶器产出,熊木等人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技艺愈发熟练,目前部落里除了大大小小的陶盆、碗之外,还有大腹小口带盖的缶,用来盛水或者放水果的缸,陶器的种类十分丰富。

房子建好了,族人用到兽皮的地方也多了起来,比如张洪已经在脚下用麻绳和几块兽皮做成了一双“皮鞋”,并在部落里迅速风靡起来。

除了皮鞋,熊部落第一代的“皮衣”,也大受部落族人的欢迎。原来的兽皮,就是找一块大一点的,随便用植物纤维或者割成一条条的兽皮捆在腰上,身上更简单,直接从腋下穿过,两个肩膀都露在外面,无论男女,都穿着“抹胸装”。

第一代的“皮衣”,张洪根据后世沙滩裤和t恤的样式,将兽皮裁好,用石刀一点点地割下来,然后用骨针在边缘穿孔,然后用麻绳穿过去,缝好。因为兽皮经过初步的鞣制,变得柔软,不像之前的衣服,跟铠甲一样坚硬。

这种样式的衣服,有效地保护了一些重点部位,比如……无论男女,对这些衣服都很欢迎,因为在打猎和采集的过程中,经常会穿过灌木丛和森林,没有衣服,很容易被树枝等尖锐的物体划伤。

一件新物品的诞生,总会影响着看起来与它无关的事物。

有了大容量的陶器,张洪也有了对兽皮进行初步鞣制的工具,先是将树林里采集到的栗树皮混合清水,放到陶器中煮开并持续煮上一段时间,然后再加入一些草木灰,搅拌均匀后沉淀下来,只取清澈的溶液。

在将兽皮放入之前,还要用石刀一点点地把兽皮上残存的血液、脂肪给刮下来,如果需要两面都是光滑的皮革,那还需要将另外一面的毛给拔下来。

接着就是浸泡,将已经去除油脂并晒干的兽皮浸泡到溶液中,浸泡2-4周,每天还需要经常去搅动,等到毛皮软化下来,在水中揉搓,使其更加柔软,接着再取出控干水分,挂在阴凉的地方阴干。

这样经过处理的毛皮,跟动物身上的毛皮差不多柔软,有毛的一面也不容易脱落,能够存放的时间更长。

经过鞣制的毛皮在部落里大受欢迎,就拿晚上盖的毛皮来说,一张硬邦邦的毛皮板子无论如何也比不过软绵绵的皮草,更别提在处理毛皮中发明的骨针等工具,让几块毛皮能够编成更大、更贴合身体的服装。

当然让每个人都能有一套皮衣是不太现实的,部落里几代人积累下来的毛皮数量也不多,而且多数已经用在了铺床和族人的身上。

现在族人已经认识到毛皮的作用,其重要性在部落里现在已经是仅次于盐、陶器之后了。可是单纯依靠狩猎的方式来获取毛皮,所要的周期很长不说,还不太稳定,也不一定能够获得所需要的数量。

有鉴于此,张洪便有意地发展养殖业,部落周围经常出现的野鹿和山羊,成为他重点照顾的对象。

部落现在有几只活着的山羊和鹿,但现有的鹿群和羊群,急需快速的扩充,一方面是出于储存食物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毛皮了。

因为有鱼肉代替了部分兽类的肉食产出,捕捉到的鹿和山羊,只要不是重伤的,基本上都会被圈养在兽栏中,腌肉和熏肉的需求也不大,族中还剩的一些则被存放在陶缸中用碎草和草木灰、炭一同存放,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春天的这段时间,基本上以采集野菜配合着一些肉干来煮糊糊,隔几天才会取出一条肉干或者咸鱼给族人换换口味。

部落里被圈养的鹿,据巫的观察,目前已经有两头怀上了崽子,而山羊这边情况更好一些,有四只怀上。这意味着如果冬季来临的时候族中存粮吃完了,随时可以将圈中的鹿和羊宰来吃掉,挺过最艰难漫长的冬季,而代价仅仅是每天给他们喂的野草。

巫特别喜欢看到族中有这些生物的活动,看着圈里走来走去的鹿和低头吃草的山羊,眼里满是欢喜,仿佛看到了一条条移动的肉干和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