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皇帝的心思(四)(1 / 2)

待君琢玉 宇海裔 2213 字 18天前

“哈哈,所以说嘛,你毕竟还是如此单纯的年纪呀!听不明白倒也无妨,想当年朕像你这般年岁的时候,对于这些事情同样也是一知半解呢。然而,朕心里很清楚,权力永远都是那些人心心念念所渴望得到的东西。”

“他们表面上看似态度不一,有的人极力反对,而有的人则表示支持,但实际上,他们的目的无外乎就是想要获取权力而已。其中一部分人,不过是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自身已有的权力;而另一部分人,则妄图从朕这里谋取更多的权力。”

“接下来就要开启一场由朕精心筹备的大辩论啦。杨廷和那家伙倒是撂挑子不干了,但是以内阁大臣蒋冕、毛纪等那帮老家伙为首的势力依旧存在着。”

“他们其实也心知肚明,自己这次所做之事确实有些不太厚道。眼下杨廷和一走了之,他们就如同失去了主心骨一般,自然而然地便打起了退堂鼓,想着要把这件事给敷衍过去,就此罢休。可是天不遂人愿呐,就在这节骨眼儿上,突然杀出了一匹黑马——以年轻官员们为首的杨慎横空出世,而此人正是杨廷和的亲生儿子。”

“在他看来,张璁这个家伙简直就是个无耻至极的卑鄙小人!正是此人将他敬爱的父亲给驱赶出朝堂,这让他心中燃起了熊熊怒火,誓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张璁彻底铲除。可到底该如何下手呢?说实话,就连身为皇帝的朕也着实摸不着头脑啊!”

“这杨慎跟随他父亲这么多年,究竟都学到了些啥玩意儿呢?若是论起文斗来,恐怕以他那点儿本事还真不是张璁的对手。但出人意料的是,这家伙竟然突发奇想地打算采取武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你可能会觉得这杨慎是不是愚蠢到家了?其实不然,他可不傻,他不仅想要亲手击毙张璁,而且还胆大包天地计划着就在这戒备森严的皇宫之内动手。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他甚至已经物色好了一处堪称天衣无缝的行凶地点——左顺门。”

“他为何会偏偏选中此地呢?这就得提及前朝那位恶名昭彰的大太监王振了。想当年,王振的那些狐朋狗友们正是在此处遭到了一众官员们的暴揍,最终落得个惨死当场、成为孤魂野鬼的下场。也正因如此,在某些人的心目中,左顺门已然摇身一变,成为了铲除奸佞邪恶之徒的不二首选之地。”

“杨慎精心谋划了一场针对张璁的行动,其计划听起来倒也简洁明了:组织一众大臣潜伏于左顺门周遭,待那张璁现身,众人便一拥而上,以乱拳将之击毙,随后作鸟兽散,各回各家。”

“乍看之下,杨慎此计似乎天衣无缝,然而细细思量,实则破绽百出。想那杨慎饱读诗书,且曾高中状元,文采斐然自是不在话下。但可惜的是,他终究并非武状元出身,对于此类打杀之事毫无经验可言。”

“似张璁这般人物,即便尚未癫狂,但凡瞧见门口乌泱泱地聚拢着如此众多之人,岂能不知其中必有蹊跷?如此一来,他又怎会乖乖中计,自投罗网呢?”

“不过呀,世间万事皆无绝对之说。谁能料到,便是这样一个看似粗陋不堪的计划,竟然差点儿就要了张璁的性命!而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关键原因,正是由于他的疏忽大意,忘却了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桂萼。”

“张璁此人甚是聪慧,当他抵达京城之时,并未如常人那般急于来晋见,反倒是多长了个心眼儿,寻了一处隐蔽之地躲藏了起来。若要说张璁入京之行速度缓慢,那桂萼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且不提其行进迟缓,更为糟糕的是,这人竟毫无半点心机可言,全然不知晓京城乃是龙潭虎穴、危机重重,更有一大群人早已磨刀霍霍,只待他俩自投罗网。”

“桂萼一路艰辛跋涉,好不容易才踏入了皇宫的大门。那一瞬间,他仿佛迷失了自我,被那至高无上的权力所迷惑。往昔那个名不见经传、微不足道的小芝麻官,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如今总算如愿以偿地登上了这权力的核心舞台。在他眼中,那些用异样目光注视着他的人们,无一不是对他充满了艳羡与嫉恨。”

“桂萼趾高气扬、昂首挺胸地大步迈进了左顺门。恰在此刻,以杨慎为首的那帮官员们见状,岂能错过如此绝佳良机?真真是令人难以想象啊!堂堂一众朝廷命官,竟出现这般荒唐场景:一人在前狂奔逃命,一群人在后紧追不舍,而这群追兵竟是一心想要将前方那人置于死地。哈哈,瞧瞧,这便是咱大明王朝的官员,这些通过寒窗苦读以求功名利禄的士大夫们,如此行径,简直是把读书人的颜面都给丢尽啦!”

嘉靖皇帝面色阴沉如水,突然猛地一甩衣袖,那宽大的袍袖在空中划过一道凌厉的弧线,仿佛带着无尽的愤怒与不满。

他那锐利的目光扫过下方那些噤若寒蝉的读书人,冷哼一声道:“你们猜猜后来怎么样了?哼!自然是让那张璁和桂萼逃脱了惩罚!但你以为杨慎那群人会就此善罢甘休吗?想都别想!杨慎这家伙还真是执着得紧呐,武斗不成,竟然又改成文斗了!”

说到此处,嘉靖皇帝的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双方人马就在这朝堂之上争吵得不可开交,那场面啊,简直比菜市场还要热闹几分!嘿嘿,真不知道该说这帮家伙是愚不可及呢,还是冥顽不灵!”

嘉靖皇帝顿了一顿,接着说道:“不过嘛,这俗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杨慎此人倒也是有些能耐,不知从哪里学来了他老爹那一套,居然也敢以辞官相要挟,妄图逼迫朕改变主意。只可惜呀,他这点小伎俩在朕眼里,不过如同跳梁小丑一般可笑罢了!”

“朕心中早已有数,朕就是要给自己的父亲正名,这一点任谁都看得明明白白。可偏偏就有那么一群不识好歹之人,非要站出来反对朕。既然如此,那朕也不会心慈手软,对于那些支持朕的人,朕自当不吝赏赐,加官晋爵不在话下,那张璁、桂萼等人,自然也就能够平步青云,扶摇直上。至于那帮吵闹不休的家伙,就让他们继续吵去吧,朕才懒得去理会呢!”

“转眼间这件事已过去了整整三个春秋。如今,也的确到了该画上句号的时候了。不得不承认,杨慎不愧是杨廷和之子啊!此子着实是组织这些文人集会的一把好手。此次,他竟然成功地集结了多达两百余人一同向朕示威抗议,并且这群人还整齐划一地跪伏在了左顺门外。”

“当朕亲眼目睹这一幕时,生平头一遭感受到了恐惧。自从朕踏入宫门继承皇位以来,围绕着此类事件,前前后后历经了长达三年之久的纷扰喧嚣,然而如此规模浩大的公然对抗却尚属首次。须知,那可是足足两百多号人啊!其中不仅有六部尚书、监察御史等朝廷重臣,就连六部侍郎、三品以上的高官乃至其他各级官员皆有人参与其中。倘若真要与这帮人一直争斗不休下去,这偌大的大明王朝究竟还能否正常运转?想到此处,朕心中已有决断——决定选择妥协让步。于是乎,朕即刻派人前去传话,让他们速速归去,并告知众人,他们的所思所想朕已然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