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聊斋卷七爱情奇,周易观之理更弥(1 / 2)

七律诗词,赞颂从周易哲学透视《聊斋志异》之卷七的婚恋爱情:

《赞聊斋婚恋爱情》

聊斋卷七爱情奇,周易观之理更弥。

人鬼人仙皆有意,真情至性总相依。

阴阳交感良缘续,否泰轮回爱不疲。

千古传奇书里觅,哲思深蕴令人痴。

诠释:

“聊斋卷七爱情奇,周易观之理更弥”:《聊斋志异》卷七里的爱情故事充满奇异色彩,用周易哲学的观点去审视,其中蕴含的道理更加丰富和深刻。

“人鬼人仙皆有意,真情至性总相依”:无论是人鬼相恋还是人仙相爱,都饱含着深情厚意,真挚的情感和本真的性情始终相互依存。

“阴阳交感良缘续,否泰轮回爱不疲”:爱情中的双方如同阴阳相互交感,促成美好的缘分得以延续。而爱情也像否极泰来的轮回,无论经历多少挫折,爱都不会疲倦。

“千古传奇书里觅,哲思深蕴令人痴”:这些千古流传的传奇故事在书中等待我们去探寻,其中深深蕴藏的哲学思考让人痴迷陶醉。

这首诗旨在强调《聊斋志异》卷七婚恋爱情故事的独特魅力,以及通过周易哲学的视角解读所展现出的深刻内涵和无尽韵味。

一、《从周易哲学透视<聊斋志异>之卷七的婚恋爱情》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奇幻诡谲的故事和深刻的人性洞察而闻名。卷七中,作者蒲松龄精心描绘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婚恋爱情,包括人仙相恋、人鬼相恋以及凡人之间的爱情。这些爱情故事不仅令人陶醉于其中的浪漫与深情,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透过周易哲学的视角,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爱情故事所传达的关于命运、变化和平衡的智慧。

人仙相恋:巩仙与尚秀才之妹的奇幻爱情

在《巩仙》中,巩仙与尚秀才之妹的爱情故事宛如一场梦幻之旅。巩仙作为仙人,拥有超凡的能力和神秘的气质,他与凡人尚秀才之妹相遇相知,展开了一段跨越仙凡界限的爱恋。

从周易哲学的角度来看,这段爱情体现了“阴阳交感”的理念。仙人巩仙代表着“阳”的力量,他的超凡脱俗、神秘莫测象征着强大的阳性特质;而尚秀才之妹则代表着“阴”的一面,她的温柔婉约、善良纯真体现了阴性的柔美。阴阳交感,相互吸引,使得他们的爱情跨越了世俗的障碍。

然而,这段爱情并非一帆风顺。巩仙的仙人身份注定了他们要面临诸多考验和困难。这正如周易中的“否极泰来”,事物发展到极致必然会迎来反转。他们的爱情在遭遇外界的反对和阻碍时,陷入了困境,但正是这些挫折,促使他们更加坚定地追求彼此。

同时,这段爱情也反映了周易中“变化无常”的思想。巩仙的仙法和神秘力量使得他们的相处充满了变数,而这种变化既带来了惊喜,也带来了不安。然而,正是在应对这些变化的过程中,他们的爱情不断升华,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人鬼相恋:梅女与封云亭的深情执着

《梅女》中的梅女与封云亭的爱情则展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力量。梅女虽为鬼魂,但她与封云亭之间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动容。

从阴阳的角度来看,梅女作为鬼魂,处于阴的世界;封云亭则生活在阳间,代表着阳的存在。他们的爱情跨越了阴阳两界,是阴阳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体现。这种融合并非易事,需要克服巨大的障碍和恐惧。

周易中的“自强不息”在这段爱情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尽管面临着人鬼殊途的现实,封云亭始终不放弃对梅女的爱,他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努力寻找让梅女重生的方法。梅女也在封云亭的爱中得到了慰藉和力量,展现出顽强的意志。

这段爱情中的挫折和磨难也反映了周易中的“忧患意识”。他们深知彼此的爱情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正是这种忧患意识,让他们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刻,也让他们不断努力去改变命运。

凡人之间的爱情:刘子固与阿绣的坚守与忠诚

《阿绣》里刘子固与阿绣之间历经波折的爱情,展现了凡人爱情中的忠诚与坚守。

在这段爱情中,刘子固和阿绣都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和外界的诱惑。但他们始终坚守着对彼此的感情,这体现了周易中“守中持正”的思想。他们不被外界的繁华和虚荣所迷惑,保持着内心的纯正和对爱情的执着。

周易中的“动静相济”也在他们的爱情中有所体现。刘子固为了追求阿绣,不断主动出击;而阿绣在面对刘子固的感情时,有时保持矜持,有时又勇敢回应。他们的互动如同阴阳的动静变化,相互协调,最终成就了美好的爱情。

此外,他们的爱情经历也反映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当他们的爱情遭遇重重困难,几乎走到尽头时,反而出现了转机,最终得以圆满。

总之,《聊斋志异》之卷七的婚恋爱情故事丰富多彩,通过周易哲学的深度解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故事背后所蕴含的关于人生、命运和爱情的真谛。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人仙相恋、人鬼相恋还是凡人之间的爱情,都需要阴阳的平衡、变化的适应和坚定的信念。在爱情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守内心的纯正,顺应变化,就有可能迎来美好的结局。

二、卷七之《巩仙》《梅女》《阿绣》的原文及白话文:

《巩仙》原文

巩道人,无名字,亦不知何里人。尝求见鲁王,阍人不为通。有中贵人出,揖求之。中贵人见其鄙陋,逐去之。已而复来。中贵人怒,且逐且扑。至无人处,道人笑出黄金二百两,烦逐者覆中贵:“为言我亦不要见王;但闻后苑花木楼台,极人间佳胜,若能导我一游,生平足矣。”又以白金赂逐者。其人喜,反命。中贵亦喜,引道人自后宰门入,诸景俱历。又从登楼上。中贵方凭窗,道人一推,但觉身堕楼外,有细葛绷腰,悬于空际;下视,则高深晕目,葛隐隐作断声。惧极,大号。无何,数监至,骇极。见其去地绝远,登楼共视,则葛端系棂上;欲解援之,则葛断,立坠矣。

众相嗟叹,谓必无生理。道人方凭楼窗,俯瞰诸人,听其所言,色若甚喜者。俄见一青绶者过,乃急呼曰:“楼下何人?救我则生,不救则死!”绶者解带,掷高数丈,道人手捉之,而带不足,略引而上之。逐握带悬空,待缁者力揪,与同登楼。绶者问其姓氏,道人曰:“吾巩道人也。”绶者曰:“此司礼太监夏公,予乃其门生。”因叙其崖略。夏公骇,以为大奇,款留数日,敬为上宾。道人曰:“我癖于绘。闻殿阁之美,故以帛为被,入而卧其间,寝食几废,心迷目眩,久乃从被中出。”夏公命取大笔,使自绘其像。道人自能运笔,绘成,惟裙下双足不画。夏公奇之,问其故。道人曰:“殿阁诸景,皆在吾目前,独官靴官袜,不知其详,故不能画。”夏大笑。

一日,道人请于夏曰:“愿得美酒及佳妇人食之。”夏曰:“先生姑待,为君召之。”不数日,果有美姬数人,挟酒食至。道人大饮啖,醉饱熟睡。夏公命姬以被覆之。迟明视之,已去矣。

后十余年,有卖故袍于市者,夏见而识之,曰:“此巩道人之袍也。”取以归,道人大喜,以袍赠夏曰:“感公盛情,无以为报。此袍乃仙人所赠,着之可飞。”夏试之,果然。夏公自是常乘之,遨游四海。

《巩仙》白话文

巩道人,不知他叫什么名字,也不知他是哪里人。他曾求见鲁王,看门人不给通报。有个中贵人出来,他向中贵人作揖请求通报。中贵人见他相貌丑陋,便赶他走。可他不久又回来了。中贵人发怒,边赶他边打他。到了没人的地方,道人笑着拿出二百两黄金,央求赶他的人回去禀报中贵人:“就说我也不是要见王爷,只是听说后苑的花木楼台,是人间最美的景致,如果能领我游览一番,我这一生就满足了。”又拿出些白金贿赂赶他的人。这人很高兴,回去禀报。中贵人也很高兴,领着道人从后宰门进去,各处景观都游览了。又领他登上一座楼。中贵人正靠着窗户,道人一推,只觉得自己从楼上掉了下去,有细葛绳系在腰间,悬在半空;往下看,高深得让人头晕目眩,葛绳似乎要断了。他害怕极了,大声喊叫。不久,几个太监来了,也吓得够呛。见他离地很远,登上楼一起看,发现葛绳系在窗棂上;想解开绳子救他,可葛绳断了,他立刻就掉下去了。

众人都叹息,说他一定活不成了。道人却正靠在楼窗上,俯瞰着众人,听着他们的议论,脸上好像很高兴的样子。一会儿,看见一个系着青色绶带的官员经过,便急忙大喊:“楼下是什么人?救我就能活,不救就得死!”绶带官员解下腰带,扔上去好几丈高,道人伸手抓住,可腰带不够长,官员略一拉,就把他拉上楼了。道人握着腰带悬空,等官员用力一拽,就和他一起登上了楼。绶带官员问他姓名,道人说:“我是巩道人。”绶带官员说:“这是司礼太监夏公,我是他的门生。”于是大略叙述了事情经过。夏公很吃惊,认为太奇特了,挽留他住了几天,敬为上宾。道人说:“我痴迷于绘画。听说宫殿楼阁很美,所以用布帛做被,进去睡在里面,废寝忘食,心迷目眩,很久才从被里出来。”夏公让人拿来大笔,让他自己画自己的像。道人自己能运笔,画完了,只是裙子下面的两只脚没画。夏公觉得奇怪,问他原因。道人说:“宫殿楼阁的各种景致,都在我眼前,唯独官靴官袜,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所以不能画。”夏公大笑。

一天,道人向夏公请求:“希望能得到美酒和美女享用。”夏公说:“先生暂且等等,我为您召来。”没过几天,果然有几个美女,带着酒食来了。道人开怀吃喝,醉饱后熟睡。夏公让人用被子给他盖上。黎明时一看,他已经走了。

十多年后,有个人在集市上卖旧袍子,夏公看见认出是道人穿过的,说:“这是巩道人的袍子。”买了回去,道人很高兴,把袍子送给夏公说:“感谢您的深情厚意,没什么报答您的。这件袍子是仙人送的,穿上能飞。”夏公一试,果然如此。夏公从此经常穿着它,遨游四海。

《梅女》原文

封云亭,太行人。偶至郡,昼卧寓屋。时年少丧偶,岑寂之下,颇有所思。凝视间,见墙上有女子影,依稀如画。念必意想所致。而久之不动,亦不灭。异之。起视转真;再近之,俨然少女,容蹙舌伸,索环秀领。惊顾未已,冉冉欲下。知为缢鬼,然以白昼壮胆,不大畏怯。语曰:“娘子如有奇冤,小生可以极力。”影居然下,曰:“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槁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君一见,拔去二物,妾之阴恨可消,在生之愿亦慰矣。”封允之。女前导,入一房,见死者自颈至踵,骨节皆钩连,舌出如绳,索垂于胸。封解其索,抽其舌,女始能言谢。封欲出,女曰:“妾尚淹留,乞君少住为别。”封即坐。女流涕曰:“妾本延安展孝廉女,嫁延安范氏。以所遇非偶,展郁郁死。死后,范徙其棺,鬼守弗去。后范又娶继室,缞绖入门,与妾争屋,怒而结缳,遂致夭折。虽衾裯已具,而艳质将沦,尚目不瞑。君若能为妾迁葬父墓之侧,使魂魄得依所主,死且不朽。”封诺之。女曰:“人鬼路殊,君不宜久滞。”封乃出。

时寓中木工十数辈,封趋告曰:“有少隙屋,为诸君倾倒。”工既去,女复出,四顾无人,从容入室。及封归,则垂帘闭户,寂无声息矣。排闼入,则梁上有投缳者,项上索犹未去也。封惊走,大呼。众至,见女貌如生,共慰之。封以所见告,众不能解。有老吏闻之,曰:“此为缢死之鬼,阴气相乘,理或有之。”

封即赴延安,访范氏。范以无据,不肯迁葬。封忿而归。适有同里秀才与范善,封假托为其弟,与范曰:“家兄病革,嘱弟必迁嫂柩。”范惧鬼为祟,从其言。封为择地,而葬之。

既归,仍见女在室,笑曰:“君真信人也。”封曰:“鬼也,何敢负。”女曰:“妾身已安,君事亦了。然君有大恩,愿荐枕席以申永好。”封谢却之。女曰:“君何见拒之深?”封曰:“所以不即从者,恐鬼祟耳。”女曰:“无伤。”遂与狎。久而觉其阴气砭肌,始大惧,欲绝之。女已知,曰:“君为妾迁葬,恩义已重,妾何忍害君?”封曰:“然终非生人之道。”女曰:“妾身已得转生,君不信,可掘墓验之。”封从其言,发墓视之,女体已生肉矣。封大喜,携女归里。后育一儿,家道日隆。

《梅女》白话文

封云亭是太行山人。偶然来到郡城,白天躺在寓所里。当时他年轻丧偶,在寂寞冷清之中,心中颇有一些想法。他凝视着的时候,看见墙上有个女子的身影,隐隐约约好像一幅画。他想这一定是自己心里想出来的。可是过了很久,那身影也不动,也不消失。他感到很奇怪。起身细看,那身影竟然变得真切起来;再走近些,俨然是一个少女,面容愁苦,舌头伸着,有绳索环绕在秀美的脖子上。他惊讶地看着还没回过神来,那女子就慢慢地要下来了。他知道这是个缢死的鬼,但因为是白天,胆子就大了起来,不怎么害怕。对她说:“娘子如果有奇冤,我可以尽力帮忙。”那影子居然下来了,说:“萍水相逢之人,怎敢贸然把重任托付给您。只是我在黄泉之下,舌头缩不回去,绳索也解不掉,求您看一眼,拔掉这两样东西,我的冤恨就可以消除,在生时的愿望也能得到慰藉了。”封云亭答应了她。女子在前引路,走进一间屋子,只见一个死者从脖子到脚跟,骨头关节都连在一起,舌头伸出来像绳子一样,绳索垂在胸前。封云亭解开绳索,抽出舌头,女子这才能够说话道谢。封云亭想要出去,女子说:“我还想再停留一会儿,请您稍作停留与我告别。”封云亭就坐下了。女子流着泪说:“我本是延安展孝廉的女儿,嫁给了延安的范氏。因为所嫁非人,展家郁郁而终。死后,范家迁移我的棺材,我的鬼魂守着不肯离开。后来范家又娶了继室,穿着丧服进门,和我争房子,我生气就上吊了,于是就夭折了。虽然棺材被褥都准备好了,可是美好的身体将要腐烂,还是死不瞑目。您如果能把我迁葬到父亲坟墓的旁边,让我的魂魄有所依靠,死也不会朽败了。”封云亭答应了她。女子说:“人和鬼道路不同,您不宜久留。”封云亭就出去了。

当时寓所里有十几个木匠,封云亭赶过去对他们说:“有一间小屋子,给诸位腾出地方。”木匠们走后,女子又出来,看了看四周没人,就从容地进了屋。等封云亭回来,只见屋门垂着帘子关着,寂静无声。推开门进去,只见梁上有个上吊的人,脖子上的绳索还没去掉。封云亭惊恐地跑出来,大声呼喊。众人赶来,看见女子的容貌像活着一样,都安慰封云亭。封云亭把见到的情况告诉大家,众人都不明白。有个老吏听说了,说:“这是缢死的鬼,阴气侵袭,或许有这种事。”

封云亭就去了延安,拜访范家。范家认为没有证据,不肯迁葬。封云亭生气地回来了。恰好有个同里的秀才和范家关系好,封云亭假托是秀才的弟弟,对范家说:“我哥哥病重,嘱咐我一定要迁嫂嫂的灵柩。”范家害怕鬼魂作祟,听从了他的话。封云亭为女子选了墓地,把她安葬了。

回来后,仍然看见女子在屋里,笑着说:“您真是守信用的人。”封云亭说:“鬼啊,我怎敢辜负你。”女子说:“我的身子已经安稳了,您的事情也办完了。但您对我有大恩,愿以枕席之欢来报答您,永远相好。”封云亭推辞拒绝了。女子说:“您为什么拒绝得这么坚决?”封云亭说:“之所以不马上依从,是怕被鬼作祟。”女子说:“没关系。”于是就和他亲昵起来。时间长了,封云亭觉得她的阴气刺人肌肤,开始非常害怕,想要断绝关系。女子已经知道了,说:“您为我迁葬,恩情义气已经很重,我怎么忍心害您?”封云亭说:“但终究不是和活人相处的办法。”女子说:“我的身子已经能重生了,您不相信,可以挖开坟墓验证。”封云亭听从她的话,挖开坟墓看,女子的身体已经长出肉了。封云亭大喜,带着女子回到家乡。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家境一天天富裕起来。

《阿绣》原文

海州刘子固,十五岁时,至盖省其舅。见杂货肆中一女子,姣丽无双,心爱好之。潜至其肆,托言买扇。女子便呼父。父出,刘意沮,故折阅之而退。遥睹其父他往,又诣之。女将觅父,刘止之曰:“无须,但言其价,我不靳直耳。”女如言,故昂之。刘不忍争,脱贯竟去。明日复往,又如之。行数武,女追呼曰:“返来!适伪言耳,价奢过当。”因以半价返之。刘益感其诚,蹈隙辄往,由是日熟。女问:“郎居何所?”以实对。转诘之,自言:“姚氏。”临行,所市物,女以纸代裹完好,已而以舌舐粘之。刘怀归不敢复动,恐乱其舌痕也。积半月,为仆所窥,阴与舅力要之归。意惓惓不自得。

以所市香帕脂粉等类,密置一箧,无人时,辄阖户自捡一过,触类凝想。次年,复至盖,装甫解,即趋女所;至则肆宇阖焉,失望而返。犹意偶出未返,早又诣之,阖如故。问诸邻,始知姚原广宁人,以贸易无重息,故暂归去,来岁仍至云。刘候之,蹀躞居停,将半年,始携囊而返。途中思慕不已,中途为雨阻,夜投野寺。步月吟诗,至“谁伴明窗独坐”句,忽闻窗外有女子曰:“如此无偶,我愿为君补之。”刘惊起,视之,殊绝,遂与共寝。未明辞去,刘自是无夕不思之。

至家,寄诸斋中。时方初夏,昼卧,见女子搴帘入,以白布裹首,缞服麻裙,向内室去,疑邻妇访内人者;又转念,何遽以凶服入人家?正自皇惑,女子已出。细审之,遽非人,乃阿绣也。大惧,欲遁。女已止之曰:“勿尔。妾来省君。适经墙外过,闻君呻吟声,知为恙也,故来相慰。”刘乃喜,起而述相思之苦。女曰:“我亦念君,特未得间耳。”刘问:“何不谋私奔?”女曰:“两来相就,徒为人言藉口。且君亲在堂,妾又私相从,是败名节也。”刘曰:“卿能为我虑,情已逾笫矣。然终不若两全其美之为愈也。”女曰:“君意云何?”刘曰:“令舅不以我贫薄,许以姻好;但得卿来,事必谐矣。”女曰:“此亦大易。君归,即倩冰委禽,计无不遂。”刘虑势分悬殊,恐有蹉跌。女曰:“但去无忧。”刘遂归。

浼媒往,则舅已他出。逾年,音问全渺,舅返,始知舅在粤西遭寇,赀货荡然。刘自度不能忘情阿绣,囊赀就舅,将以卜婚。舅曰:“前固有议,以无回音,遂罢。

《阿绣》原文

浼媒往,则舅已他出。逾年,音问全渺,舅返,始知舅在粤西遭寇,赀货荡然。刘自度不能忘情阿绣,囊赀就舅,将以卜婚。舅曰:“前固有议,以无回音,遂罢。今既来,可复寻旧约。”舅诣其家,故旧已稀,而谋娶阿绣者,皆以财雄。舅以刘贫,议未谐。女闻之,谓父曰:“刘郎至,虽贫,义不可负。”父从之。

婚有日矣,女忽涕泣不食。怪问之,女曰:“适得梦,方知君妇非我。”刘异之,请暂归。女许之。刘归,见阿绣,问:“何往?”曰:“适从舅家来。”刘曰:“我未见汝,汝何在此?”女曰:“我非人,实狐也。爱君真诚,故暂相从。今有真阿绣至,妾当别去。”刘大惊,挽之,女曰:“君勿惧。我去后,君自能得真阿绣。”言已,不见。

刘怅惘不已。逾数日,果有媒来议婚于阿绣家,遂娶之。夫妇相得甚欢。然刘终念狐女,意不自得。一日,刘见阿绣,惊问:“汝何似昔所见狐女?”女笑曰:“君误矣,曩所遇狐女,乃妾之姊也。妾名阿绣,彼名阿锦。姊貌与妾略似,然性较悍,不若妾之柔顺。”刘始恍然。

后刘以故至盖,仍至肆中,见阿锦,相持悲泣。归告阿绣,阿绣曰:“彼虽异母姊,情亦厚矣。”因劝刘招之来。刘从其言,锦果至,相见涕零。从此姊妹俱归,与刘共居,和睦无间。

《阿绣》白话文

(刘生)托媒人去说亲,可舅舅已经外出了。过了一年,一点消息也没有,舅舅回来,才知道他在粤西遭遇了强盗,财物都被抢光了。刘生自己思量不能忘了阿绣,带着钱财去找舅舅,打算商议婚事。舅舅说:“之前确实有过商议,因为没有回音,就作罢了。现在既然你来了,可以再按照之前的约定办。”舅舅到了阿绣家,过去的熟人已经很少了,而谋求娶阿绣的,都是凭借钱财势大的人。舅舅因为刘生贫困,商议没有成功。阿绣听说了,对父亲说:“刘郎来了,虽然贫穷,但情义不可辜负。”父亲听从了她。

婚期定下来了,阿绣忽然哭泣着不吃东西。奇怪地问她,阿绣说:“刚做了个梦,才知道您的儿媳妇不是我。”刘生觉得奇怪,请求暂时回去。阿绣答应了。刘生回去,见到阿绣,问:“去哪儿了?”回答说:“刚从舅舅家回来。”刘生说:“我没见到你,你怎么在这里?”阿绣说:“我不是人,其实是狐。爱慕您的真诚,所以暂时跟您在一起。现在有真的阿绣来了,我应当离开。”刘生大惊,挽留她,阿绣说:“您别害怕。我走后,您自然能得到真的阿绣。”说完,就不见了。

刘生惆怅不已。过了几天,果然有媒人来阿绣家议婚,于是就娶了她。夫妻相处很是欢乐。然而刘生始终思念狐女,心里不痛快。一天,刘生见到阿绣,惊讶地问:“你怎么像以前见到的狐女?”阿绣笑着说:“您错了,以前遇到的狐女,是我的姐姐。我叫阿绣,她叫阿锦。姐姐容貌和我有些相似,但是性情比较凶悍,不像我这样柔顺。”刘生这才恍然大悟。

后来刘生因为有事到盖县,仍然到那家店铺,见到阿锦,相互拉着手悲伤哭泣。回去告诉阿绣,阿绣说:“她虽然是异母姐姐,感情也很深厚啊。”于是劝刘生把她招来。刘生听从她的话,阿锦果然来了,相见时痛哭流涕。从此姐妹都回来了,和刘生一起居住,和睦没有隔阂。

三、从几个方面用周易哲学深度解析《聊斋志异》卷七的婚恋爱情:

阴阳交感与平衡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交感是万物生成和变化的根本。在这些婚恋故事中,阴阳的力量相互作用。

以人仙相恋为例,如《巩仙》中,巩仙所代表的仙性可视为阳性的极致,具有超凡的能力和神秘的特质;而凡人,如尚秀才之妹,则代表着阴性的一面,平凡、温柔且充满尘世的情感。他们的相爱正是阴阳交感的体现,阳性的力量引导和保护,阴性的力量柔顺和依偎,两者相互吸引,达成一种平衡与和谐。

在凡人之间的爱情,如《阿绣》中,刘子固和阿绣各自的性格特点也可看作阴阳的不同表现。刘子固的主动追求和坚定可视为阳,阿绣的矜持和含蓄则为阴。他们在爱情中的互动和磨合,就是阴阳交感、寻求平衡的过程。

变化与无常

周易强调变化是永恒的。在这些爱情故事中,变化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