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的高蕃,年少聪慧,容貌俊美。十四岁就进了县学。富有人家都争着把女儿许配给他,高蕃挑选得很苛刻,多次违背父亲的意愿。他的父亲叫高仲鸿,六十岁了,只有这一个儿子,很宠爱怜惜他,不忍心稍稍违背他的心意。
东村有个樊翁,在街市上教儿童读书,带着家眷租住在高蕃家的房子里。樊翁有个女儿,小名叫江城,和高蕃同年,当时都八九岁,两小无猜,天天一起玩耍。后来樊翁搬走了,过了四五年,不再有消息。一天,高蕃在狭窄的巷子里,看见一个女郎,艳丽无比,超凡脱俗。跟着一个小丫鬟,只有六七岁。高蕃不敢正眼看,只是斜着眼偷看。女郎停下注视,好像要说什么。仔细一看,是江城。顿时又惊又喜。两人都没说话,只是呆呆地对视着,过了一会儿才分别,心里恋恋不舍。高蕃故意把红巾掉在地上就离开了。小丫鬟拾起红巾,高兴地交给女郎。女郎放进袖子里,换了自己的手帕,假装对丫鬟说:“高秀才不是外人,不要隐瞒他的东西,可以追上去还给他。”小丫鬟果然追上去交给高蕃。高蕃得到手帕非常高兴,回家告诉母亲,请求和江城论婚。母亲说:“家里连半间房子都没有,到处流浪,哪能和人家般配?”高蕃说:“我自己愿意,一定不会后悔。”母亲不能决定,和高仲鸿商量,高仲鸿坚决不同意。
高蕃听说后闷闷不乐,连饭也吃不下。母亲担心他,对高仲鸿说:“樊家虽然贫穷,也不是奸诈无赖的人家。我去他家看看,如果他女儿可以匹配,也没什么坏处。”高仲鸿答应了,母亲借烧香去黑帝祠的机会,到了樊家。看到江城眼睛明亮牙齿洁白,确实美丽可爱,心里非常喜欢。于是用金银绸缎厚赠樊家,并说明了来意。樊母谦逊推辞后接受了婚约。母亲回来讲述了情况,高蕃才露出笑容。过了一年,选了个好日子把江城娶回家,夫妻相处得很融洽欢乐。
然而江城脾气暴躁,翻脸就像不认识一样,言语尖刻,常常在耳边吵闹。高蕃因为爱她,都忍耐了。樊翁樊母听说了,心里不高兴,暗中责备女儿。被江城听到了,非常生气,辱骂更加厉害。高蕃渐渐地也和她反目。江城更加恼怒,把高蕃赶出家门,关上房门。高蕃在门外,不敢敲门,抱着膝盖在屋檐下过夜。江城从此把他当作仇人。起初,长时间跪着还能得到原谅,渐渐地即使跪着也不管用了。
母亲听说后,流着泪对江城说:“你能折辱自己的丈夫,对我有什么好处?如果不是这个郎君,我也受不了。”江城蛮横地不理睬,反而打得更厉害。高蕃气愤,跑去告诉父亲,父亲说:“这不行,应该另外想办法。”高蕃不肯,父子就分居了。
高蕃自己独居,好像脱离了水火,但觉得凄凉寂寞。到了晚上,江城忽然来了,坐在床上抚摸着高蕃说:“我知道你恨我,然而我也有自己的苦衷,不全是凶悍。”话没说完,流泪哽咽。高蕃也非常悲伤,于是和她亲热。从此,江城几天必定来一次,渐渐地因为凶悍的缘故,不怎么鞭打高蕃了。
高蕃的朋友王生,性格刚直,看到江城的暴虐,劝高蕃说:“这不是人,不早点断绝关系,灾祸将要降临。”高蕃红着脸不听。不久,高蕃因为有事外出,回来时,王生已经在路上被杀死了。惊问原因,原来是江城因为高蕃没回来,生气,派丫鬟拿刀刺杀了他。高蕃非常害怕,到官府告状。官府拘捕了江城,江城以死发誓,坚决不承认。官府拷打丫鬟,丫鬟如实招供。于是收押了江城,江城一点也不害怕,从容接受审讯。官府因为她的情况确实值得怜悯,想要释放她,江城不肯,说:“我虽然服罪,心里其实不服,情愿去死。”于是被关进监狱。高蕃去探望,江城生气地说:“你这负心郎!我死了,一定在地下告你!”高蕃害怕,不敢再去。
不久,江城竟然在狱中病死。高蕃悔恨交加,每天只是哭泣。忽然梦见江城说:“我死了,阴司因为我贞烈,让我做了神。你赶快娶妻,不必想念我。”高蕃醒来,更加悲伤。过了几年,果然娶了一个妻子,然而终究不如江城美丽贤惠。
二、用周易哲学从几个方面对《聊斋志异》卷六的深度解析:
1. 阴阳变化与人物命运
在《聊斋志异》卷六中,许多故事中的人物命运充满了起伏和变化,这与周易中的阴阳变化观念相契合。例如,故事中的主人公可能一开始处于顺境(阳),但随着情节的发展,遭遇各种磨难和困境(阴)。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后,又可能迎来转机,重新回到顺境。这种阴阳的交替变化,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无常和不确定性,也体现了命运的波折和轮回。
2. 因果报应与周易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卷六中不少故事强调了因果报应的观念。周易中也蕴含着类似的思想,即善恶行为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在聊斋故事中,善良正直的人物往往能在困境中得到庇佑或最终获得好的结局,而作恶多端的人则会遭受惩罚。这与周易中倡导的通过积累善行来获得吉祥、避免灾祸的理念相一致。
3. 变化与机遇
周易强调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同时也蕴含着在变化中把握机遇的思想。在卷六的故事中,人物常常面临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如意外的相遇、神秘的事件等。那些能够敏锐地洞察到这些变化,并善于抓住其中机遇的人物,往往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体现了周易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智慧。
4. 和谐与平衡
周易追求的是一种阴阳和谐、平衡的状态。在《聊斋志异》卷六中,一些故事中的人物因为过度追求某种欲望或违背了道德伦理,导致了阴阳失衡,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灾祸。而那些能够遵循道德规范、保持内心平衡的人物,则能够在复杂的世界中安然处之。
5. 象征与隐喻
周易通过卦象和爻辞来表达深刻的哲理,具有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意义。《聊斋志异》卷六中的各种奇异的情节、神秘的形象和超自然的元素,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象征和隐喻,它们反映了社会现实、人性的弱点以及人类对于未知和超越的渴望。通过解读这些象征和隐喻,可以深入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总之,运用周易哲学来解析《聊斋志异》卷六,可以帮助我们从更深层次去理解作品中所展现的命运无常、善恶因果、变化机遇以及和谐平衡等主题,从而更好地领略这部经典作品的魅力和内涵。
三、以下分别用不同词牌名来解析《聊斋志异》之卷六:
《清平乐·聊斋卷六》
聊斋卷六,鬼怪狐仙宿。善恶分明情难卜,尘世悲欢皆录。
义胆侠骨犹存,奸邪宵小无痕。千古奇书谁赋,蒲公妙笔惊魂。
《西江月·聊斋卷六》
卷六聊斋奇异,狐妖义胆情真。书生仗剑走红尘,阅尽人间爱恨。
善恶皆书墨里,忠奸尽在文存。蒲公椽笔绘精魂,留与后人评论。
《如梦令·聊斋卷六》
常记聊斋卷六,狐魅书生相逐。善恶自分明,离合悲欢难卜。休读,休读,沉醉不知归路。
《渔家傲·聊斋卷六》
卷六聊斋书妙处,狐仙鬼怪多情路。义薄云天谁敢负,奸恶惧,忠良正气千秋驻。
尘世悲欢皆入赋,奇闻异事惊双目。蒲氏才华惊世慕,心倾慕,佳篇传世传千古。
《卜算子·聊斋卷六》
卷六墨香留,鬼怪狐仙秀。善恶忠奸笔底收,尘世情依旧。
义胆震乾坤,奸佞终须咎。千古奇书韵味悠,醉了时光瘦。
诠释:
《清平乐·聊斋卷六》:
上阕“聊斋卷六,鬼怪狐仙宿”,直接指出《聊斋志异》卷六中有众多鬼怪狐仙的故事。“善恶分明情难卜,尘世悲欢皆录”,说明故事里善恶清晰,但其中的情感难以预测,且记录了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
下阕“义胆侠骨犹存,奸邪宵小无痕”,赞扬了正义勇敢的精神留存,而邪恶之辈无处遁形。“千古奇书谁赋,蒲公椽笔惊魂”,强调这千古奇书是由蒲松龄所创作,他的笔力令人惊心动魄。
《西江月·聊斋卷六》:
上阕“卷六聊斋奇异,狐妖义胆情真”,描述卷六充满奇异色彩,狐妖也有义胆和真情。“书生仗剑走红尘,阅尽人间爱恨”,写书生仗剑闯荡世间,看遍人间的爱与恨。
下阕“善恶皆书墨里,忠奸尽在文存”,指善恶忠奸都被书写在文字之中。“蒲公椽笔绘精魂,留与后人评论”,称赞蒲松龄以如椽大笔描绘出书中的精魂,留给后人评说。
《如梦令·聊斋卷六》:
“常记聊斋卷六,狐魅书生相逐”,常常想起卷六中狐魅和书生相互追逐的情节。“善恶自分明,离合悲欢难卜”,善恶自是分明,但离合悲欢难以预料。“休读,休读,沉醉不知归路”,叫人不要读了,因为读得沉醉以至于不知回去的路,侧面反映其吸引人。
《渔家傲·聊斋卷六》:
上阕“卷六聊斋书妙处,狐仙鬼怪多情路”,讲述卷六的奇妙之处在于狐仙鬼怪的多情故事。“义薄云天谁敢负,奸恶惧,忠良正气千秋驻”,强调正义之气无人能辜负,奸恶之人畏惧,忠良正气永远留存。
下阕“尘世悲欢皆入赋,奇闻异事惊双目”,说尘世的悲欢都被写入作品,奇闻异事令人瞠目。“蒲氏才华惊世慕,心倾慕,佳篇传世传千古”,称赞蒲松龄的才华令人惊羡和倾慕,其佳作流传千古。
《卜算子·聊斋卷六》:
上阕“卷六墨香留,鬼怪狐仙秀”,表示卷六留下墨香,鬼怪狐仙的故事出色。“善恶忠奸笔底收,尘世情依旧”,善恶忠奸都在笔下呈现,世间的情感不变。
下阕“义胆震乾坤,奸佞终须咎”,义胆能震撼天地,奸佞最终会被归咎。“千古奇书韵味悠,醉了时光瘦”,这千古奇书韵味悠长,令人陶醉,时光仿佛也为之消瘦。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