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稍有所得,狂妄自比入于圣位,就是高推圣境,自己甘心处于凡愚。所以大士以自身作表率,使我们知道已经证得等觉的菩萨,尚且自己称自己为凡夫。而那些狂妄自高尊大,或者甘心处于凡愚的人,都应当深刻地反省啊!
大士一生所行之事,所说之法,悉皆直指向上一着,而复不遗事善。六度齐修,一法不着。至其受法弟子,莫不深契真常,顿空蕴界。舍身命财,作大法施。故得道震两朝,德被异世。由陈至今,千数百年。普令见闻,同种善根。
傅大士一生所行之事,所说之法,全都是直指人心,向上一着的禅法,而又不遗漏事相的善行。六度一齐修持,一法也不贪着。至于受法的弟子,没有不深契真常,顿空蕴界。舍身命财,作大法施。所以能道震梁陈两朝,德行加被后世。从陈朝到现今,一千几百年。普令见者闻者,同种善根。
义乌双林寺,乃大士潜修之所。向有传录木板,以屡经钞录刊刻,未经明眼人校订,遂致错讹不胜其多。奉化孙玉仙居士,至双林礼谒大士,得其书归,即欲重刻,以广布大士之道。
义乌双林寺,是傅大士潜修的处所。一向有《傅大士传录》的木刻板,因为经过多次的钞录刊刻,没有经过明眼人的校订,致使错误很多。奉化的孙玉仙居士,到双林寺礼拜傅大士,得到这本书回来,就想要重刻,以广布大士的道法。
祈(光)校订,以冀芜秽尽除,而天真彻现。(光)勉竭愚诚,息心正订。虽未能一无遗漏,庶可还本来面目矣。
祈求我来校订,以希望尽除冗繁杂乱,而使本来天真彻底显现。我勉力竭尽愚诚,专心订正。虽然没能做到一处也不遗漏,也可以还回本来面目了。
玉仙又以大士碑记,文深义奥。若无注释,实难引人入胜,启人景仰。乃祈黄无言居士,为之详注。俾若文若义,一一如指诸掌。庶阅者不劳思索,悉知大士之本迹事理,以为龙华三会,得蒙度脱之先导云。
孙玉仙居士又因为傅大士的碑记,文义深奥。如果没有注释,很难引人入胜,启发人的景仰。于是祈请黄无言居士,做了详细的注解。使得文字义理,一一如同手指手掌,容易明白。使得阅读的人不须辛劳的思索,就完全知道傅大士的本迹事理,以作为将来龙华三会,得蒙弥勒佛度脱的先导。观河集重刻序
夫心者,世出世间诸法之本也。若能彻悟自心,则观一切法,悉是自心之所流露。观一切生灭迁变境界,悉是常住寂灭真如实相。
心者,是世出世间诸法的根本。如果能够彻悟自心,那么观一切法,都是自心的流露。看一切生灭迁变的境界,全是常住寂灭的真如实相。
楞严所谓观河之见,无有童耄。肇公所谓旋岚偃岳而不动,江河竞注而不流,皆示此即生灭而见真常之微旨也。
《楞严经》所说的:观看恒河的见性 (见,即“见性”,这里指的是能见之性,在眼根为“见性”,不是禅宗的见性,恒河为所见之境) ,没有童年老年的差别。僧肇大师所说的:大风吹倒了高山,而实则没有迁动,江河竞相奔腾流注,而实则没有迁流,这都是显示这个即生灭而见真常的微妙义旨啊!
果能了此,则可谓了事凡夫,达本道人。纵讥诮怒骂,皆能为人解黏去缚,令人起死回生。岂必登座竖义,然后为说法哉。
果真能够明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称为了结生死大事的凡夫,通达真理本源的道人。纵然是冷语讥讽,嘻笑怒骂,都能为他人解开粘着,除去系缚,令人起死回生。哪里必定要登上高座,阐明义理,然后才是说法呢?
孔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圣人之道,譬如阳春。阳春一到,举凡大树小草,无不发荣畅茂。纵焦芽败种,不能生成,而亦未尝不蒙煦妪以受润泽也。
孔子说:诸位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吗?我没有隐瞒啊!我没有什么行为不能告诉你们,这样才是我孔丘。圣人之道,譬如阳春三月。阳春一到,一切大树小草,没有不发芽繁荣茂盛的。纵然是焦芽败种,不能够生成,也未尝不蒙抚育而受到润泽。
天机深者,见其高坚前后而不可模仿,广大精微而不可拟议。实则了无奇特,不过日用云为而已。此心之妙,凡圣相同。如来圆满菩提,众生永轮六道,皆不离于此心。但以迷悟逆顺因缘,致令苦乐升沉天渊悬殊也。
天分根机深的人,见到此心,无始无终而不可模仿,广大精微而不可拟议。实际却没有什么奇特的,不过是日常作为罢了。此心的玄妙,凡夫与圣者相同。如来圆满菩提,众生永轮六道,都不离开此心。但因为迷惑觉悟,违逆随顺的因缘,致使受苦受乐,上升下沉就有天渊之别了。
长洲彭际清居士,宿根深厚,学问渊博。甫登进士,便悟苦空。视富贵如浮云,不乐仕进。了心性之实际,力修净业。亟欲普度迷流,故尔和光同事。致有述怀纪事唱和诸作。
江苏长洲彭际清居士,宿根深厚,学问渊博。才中进士,便觉悟到人生苦空。视富贵如浮云,不喜欢做官求取功名。明了心性的真实本际,努力修习净业。急切想要普度迷惑的众生,所以和于尘俗,与众生共事。因而有了叙述心怀、纪录事件、与人唱和的诸多着作。
虽属文字,实寓深心。其淑世善民,导迷诠真之意,具发挥显示于随机随境之吟咏间。可谓不据位而行政,不升座而说法者。
虽然是世俗文字,实际寄寓了很深的用心。他济世教民,开导迷惑,诠释真谛的用意,全都发挥显示在随机随境的吟咏诗词之间。可以说是,不据官位而行政令,不升法座而说佛法啊!
裒 (p ou ) 辑诸作,分为四卷。乃题为观河集,盖取楞严观河验见不迁之义。又冀观此集者,勿在文字义理间推测,但观观者。观者既了,河自不流矣。此彭君命名之大意也。
辑录他的着作,分为四卷。题名为《观河集》,这是取《楞严经》波斯匿王观见恒河,验证见性不变的意思 (见,即“见性”,这里指的是能见之性,在眼根为“见性”,不是禅宗的见性,波斯匿王所见到的恒河不因他年龄的增大而改变,反证了他的能见之性不变) 。又希望阅读这本诗集的人,不要在文字义理之间推测,只要观照自己。自己既能明白了见性(能见之性),恒河(所见之境)自然就不改变了。这是彭际清居士给这本书命名的大意。
刘君朝侍,以其有益于世,为之刊板流通,实为方便导引之胜举也。祈令为序。予愿观彭君之诗者,当先学彭君之道。其道唯何。曰,妙悟自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而已。
刘朝侍居士,认为这本书有利益于世人,加以刊板流通,实际是方便引导的殊胜之举。请我写个序。我祈愿看彭际清这本诗集的人,应当先学习彭际清的修行之道。他的道是什么呢?就是:妙悟自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罢了。
倘能于此有得,则尽十方世界森罗万象,皆是现成新诗。否则纵令声韵铿锵,对仗工整。而元气毫无。如画壁之镜,剪彩之华。形虽逼肖,欲令现其光相,舒其芬芳,则断断乎不可得也。
倘若能够于此有所得,那么尽十方世界森罗万象,都是现成的新诗。否则,纵然所作的诗歌声韵铿锵,对仗工整。而没有丝毫的元气。如同画在墙壁上的镜子,剪出来的彩花。形相虽然逼真,想要使这个画镜现出光相,纸花散发芬芳,则是断然不可能得到的。观无量寿佛经石印流通序
法身本体,圆离名相。寂光真境,不属根尘。非有非空,五眼莫之能觑 (qu ) 。非心非色,四智从何以宣。寂照虚通,真如净妙。万德具备,一法不形。佛净常住,尚不可称。生秽轮回,岂复能立。此实生佛本具之理体,无上菩提之法源也。
法身本体,圆离一切名称形相。寂光真境,不属六根六尘所缘。非有非空,五眼 (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不能看见。非心非色,四智 (指四无碍智,又名四无碍辩出法界次第,即义,法,辞,乐说) 如何宣演 (发生、存在之意) 。寂照不二,虚通无碍,真如理体,清净玄妙。虽然法身本体具备一切德能,却了无一物,无形无相。佛陀、清净、常住,这些尚且不能称名它。生死轮回之法,更无可立。它实在是众生与佛,本具的理体,无上菩提的法源啊!
此理生佛平等,无有高下。但以众生在迷,日用不知。虽具法身,妄受生死。虽处寂光,妄见秽恶。以故如来垂慈,广说诸经。普令一切众生,返妄归真,复本心性。
这个理体,众生与佛平等一如,无有高下。但只因为众生在迷惑之中,每天运用而不自知。虽然具有法身,却妄受生死轮回。虽然处在常寂光,却妄见秽恶娑婆。所以如来垂慈,广说诸经。普令一切众生,返妄归真,恢复本有心性。
然自力断惑,现生证道。中下根人,末由成办。爰有大士,名阿阇世。以大慈悲,欲佛开示仗佛慈力,舍秽取净。普令上中下根,皆得临终往生之不思议奇特大法门。
然而靠自力断惑,于现生证道。中下根人,不可能做到。有一位大士,名阿阇世。以大慈悲,想要佛陀开示仗佛慈力,舍秽土,取净土。普令上中下根,全都得以在临终,往生极乐的不思议奇特大法门。
特示病行,作大逆恶。囚父禁母,以为发起。致其母韦提希,请佛降临。愿离娑婆,愿生净土。
刻意示现众生的罪业行为,作大逆恶行。囚禁父亲,禁令母亲,作为这部经的发起。致使他的母亲韦提希夫人,请佛降临。愿离娑婆,愿生净土。
于是世尊放眉间光,遍示诸佛净妙国土。其母唯愿生极乐国,又请众生得生方法。因兹如来说此十六依正妙观。
于是世尊放眉间光,遍示诸佛净妙国土。他的母亲唯愿生到极乐国,又请示众生得生的方法。因此如来宣说了这个十六依正妙观。
但能依教修行,无一不满所愿。非但善人如是。即五逆十恶之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受知识教,称念佛名。或满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慈力,带业往生。
只要能依教修行,没有一个不满所愿的。不但善人是这样。即使是五逆十恶的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前。受善知识的教导,称念佛名。或者满十声,或者只念一声。也得以蒙佛慈力,带业往生。
诚可谓转凡成圣之大炉韛 (bài ) ,畅佛本怀之大法门。其力用超出一代时教之上。若如来不开此法,则末法芸芸众生,谁能出离苦海乎。
实在可说是,转凡成圣的大熔炉,畅佛本怀的大法门。其能力作用超出佛陀一代时教之上。假使如来不开示这个法门,那么末法芸芸众生,谁能出离苦海呢?
是知释迦弥陀,乘大愿轮,兴慈运悲,度脱众生。一则示居秽土,以秽以苦,折伏而发遣。一则示居净土,以净以乐,摄受而钧陶。
所以知道释迦本师,弥陀如来,乘大愿轮,兴慈运悲,度脱众生。一佛(释迦)示现居于秽土,以秽恶,以痛苦,令众生信服,而发遣到极乐。一佛(弥陀)示现居于净土,以清净,以极乐,摄受众生,而造就成佛。
而阿阇世王,交相赞助。特现恶逆,成就厌离。殆与两土世尊,砧锤相成,锻淬相济。一逆一顺,以为末世众生究竟得度之化仪。其为利益,难尽赞扬。行于非道,通达佛道。非久证法身者,孰能为之。
而阿阇世王,(与两土世尊)互相支持。特别示现恶逆之行,成就厌离之心。与两土世尊,如砧石铁锤,相辅相成;锻造淬火,相互济助。一逆一顺,作为末世众生,究竟得度的教化仪式。这个利益,赞扬不尽。逆行于恶道,而通达佛道。不是久证法身的菩萨,怎能做到呢?
此经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生佛究竟不二为体。若能于此直下信去,则其人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已是极乐之嘉宾。
这部经以“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生佛究竟不二” 为体。如果能够对于这个义旨归趣,当下相信,那么这个人虽然还没有出离娑婆,却已经不是娑婆世界的久客。还没有生到极乐,就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嘉宾。
智海居士刘朝侍,宿有灵根,笃修净业。因读此经,触发孝思。念母夫人张氏,守节抚孤,孝事翁姑。德镇坤维,身作闺范。笃信因果,长持十斋。净业正因,颇已具足。惜于生信发愿,专持佛号,以求往生,未极致力。由是发心,流布此经。
智海居士刘朝侍,宿有慧根,专修净业。因为读诵此经,触发孝亲之思。想到母亲张氏夫人,坚守节操,抚育孤儿,孝顺公婆。德镇妇女界,身为闺门的模范。深信因果,长持十斋。净业正因,已经颇为具足。可惜对于生信发愿,专持佛号,以求往生,没有尽力下功夫。因此发心,流布此经。
陶玉耕居士,笔法超妙,堪追钟王,因请恭写,石印施送。普令见闻,同植净因。以此功德,令其母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
陶玉耕居士,书法高超绝妙,赶得上钟繇、王羲之,因此请他恭写此经,石印布施赠送。普令见者闻者,共同种植净土之因。以此功德,令母亲神识超升到净域,恶业凋谢于尘劳。莲花开在九品之中,佛陀授记一生成佛。
须知此经,与阿弥陀,无量寿二经。乃如来于一代通途教理以外,所立之特别法门。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治。故无论业之轻重,惑之厚薄。但能信愿念佛,无一不获往生。
必须知道这部经,与《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二部经。是如来在一代通途教理以外,所建立的特别法门。如同阿伽陀药,万病总治。所以无论罪业的轻重,烦惑的厚薄。只要能够信愿念佛,没有一个不能往生的。
如摩尼珠,随意雨宝。故但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待至业尽情空,心佛双亡时。则一切法门,河沙妙义,无不融会贯通于自心矣。
譬如摩尼珠,随意雨珍宝。所以,只要能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等到业尽情空,能念之心,所念之佛双亡之时。那么一切法门,恒河沙的妙义,无不融会贯通于自心啊!
净土法门,其妙如是。其有欲上荐先亡,下济群品。令一切人,不废本分职业,各得现生出离生死轮回者,可不汲汲从事于此法门乎哉。
净土法门,有如此的高妙。如果有想要向上超荐先人亡灵,向下救济众生。令一切人,不荒废本分职业,各各得以在当生出离生死轮回的话,能不急切从事于这个法门吗?佛光月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