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王一亭居士,特别发起大菩提心,聚集志同道合之人,建立了一所残疾院,在上海南车站附近,使得那些无家可归的残疾人,安心住在其中,供给他们衣服饮食,以尽享天年。有手脚不完具的,派人照护,其中有眼能看物,手能作事的,随他力所能及,参加各种劳动,来稍微贴补他的衣着用度。
又请通达佛法之人,数日一往其中,为彼演说改过迁善,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法。俾彼等了知前因后果,聿修厥德,一心念佛,以期往生。庶可永离娑婆生死轮回之苦,常享净土常乐我净之乐,其为彼等虑者,可谓恳切周挚,至极无加矣。
又请通达佛法的人,几天一次到他们中间,为他们演说改过向善,去除邪念,保持诚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的佛法。使得他们明了前因后果,继承发扬先人的德业,一心念佛,以期往生西方。只有这样才可以永离娑婆生死轮回之苦,常享净土常乐我净之乐,可以说为他们考虑的种种情况,已经恳切周到真挚到了极点,无以复加了啊!
然人众既多,所费实繁,端赖富有力者,发同体之悲心,捐无尽之宝藏,补天地化育之遗憾,培自己庄严之法身,则幸甚幸甚。
然而,人数既然很多,所须的费用必然繁多,这要依赖有财力的人,发起同体的悲心,捐出无尽的宝藏,来弥补天地化育的遗憾,培植自己庄严的法身,则非常欣庆。募修永嘉罗汉山景德禅寺疏
佛法深妙,非凡情所能测度。若非有大智慧,大辩才,大神通之圣人。而欲化导愚俗,共归正法,舍拘墟之劣见,开性具之正知,各舍家珍,创建梵刹。俾得宏宗演教,作长夜之明灯,办道修心,为苦海之巨筏者,诚非易易也。
佛法精深微妙,不是凡夫情见所能测度的。如果不是具有大智慧、大辩才、大神通的圣人,为了化导愚痴的俗众共同归向正法,舍弃狭隘低劣的见解并开发自性具足的正知,而各自施舍家中珍宝,创建梵刹寺院,以利于弘扬和修习佛法以作轮回长夜中众生的出苦明灯,生死苦海的大船巨筏,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永嘉罗汉山景德寺者,唐藤萝尊者之所造也。按寺志,尊者不知何许人,于武宗会昌二年,乘木浮海而至瑞安巡简司前,邑人异之,祈师登岸。由是一方之民,崇信景仰,有如活佛。
温州罗汉山景德寺,是唐朝的藤萝尊者所创建的。《景德寺志》记载,藤萝尊者:不知道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 年),乘着木筏渡海到了瑞安市巡检使的官衙前,乡镇的人感到奇异,祈求法师登岸。因此,一方的人民,崇信景仰尊者,如同活佛一样。
于是随机开导,令生正信。逆知武宗将有灭法之兆,故其建立梵刹,皆悉从缓。至中宗继立,佛日重明,尊者乃普遍化导温州属邑,共建梵刹十有八所,可谓大宏法化,为众福田矣。
尊者从此随众生根机,加以开导,使令他们生起对佛法的正信。预知唐武宗将有毁灭佛法的征兆,所以他使建立梵刹寺院的事,全都从缓。到了唐中宗继位,佛教之光重明,尊者才普遍化导温州的各个附属城镇,一共建造了十八所寺院,可以说是大宏法化,为众生的福田啊!
罗汉山景德寺,乃其一也。其山峰峦峻秀,景趣清幽,为永嘉之首镇,洵修道之灵区。其寺自唐迄今,历一千一百余年,其间宏扬法化,鼎革梵刹者,固难悉数。现以久未修葺,佛殿僧寮,倾颓殆尽,尊者圣迹,将欲湮没。
罗汉山的景德寺,就是其中一所。罗汉山峰峦峻秀,景致清幽,是温州的第一镇,实在是修道的好地方。这座寺院从唐朝到现在,经历了一千一百多年,这当中宏扬法化,重新翻建寺院的人,多不胜数。现在因为长久没有修理,佛殿僧寮,倾颓殆尽,尊者圣迹,将要湮没。
邑人潘鉴宗,吴碧华,叶健雄等数十人忧之,共议兴复。然以时局艰难,且缩小办,拟建佛殿五楹,前殿三楹,两廊寮舍十余楹,俾凡礼诵栖息,各得其所。安住数位精修净业之比丘居士,常住其中,专修念佛三昧,以期自他同出娑婆,同生净土,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会之良朋耳。
乡人潘鉴宗、吴碧华、叶健雄等几十人觉得忧虑,共同商议兴复。然而因为时局艰难,暂且缩小规模来办理,打算建造佛殿五间,前殿三间,两廊寮舍十多间,使得凡是礼诵休息,各得其所。安住数位精修净业的比丘居士,常住其中,专修念佛三昧,以期自他同出娑婆,同生净土,为弥陀的弟子,作海会的良朋啊!
但以工程浩大,独力难成,恳祈十方檀越善信人等,发菩提心,行方便事,打开宝藏,培植福田,俾含空宝殿,指日成功,满月金容,经劫常住,莲社开而见闻蒙益,净宗阐而僧俗明心。
但是因为工程浩大,独力难以成办,恳祈十方檀越善信人等,发菩提心,为此事提供帮助,解囊献宝,为自己培植福田,使得宏伟广阔的宝殿,克期而可以建成,佛陀犹如满月的金容,经长久劫而常住世间。开办莲社使见者闻者都蒙受利益,使净土宗得以阐扬,使僧俗二众得以明心。
将见佛天云护,吉庆骈臻,富寿康宁,现身获箕畴之五福,尊徽高爵,裔世纳伊训之百祥矣。
必将受到佛天齐护,吉庆并至,富寿康宁,身份尊贵,自身获得箕子所说的五种福份,后世子孙获得《伊训》所说的各种吉祥啊!庐山青莲寺启建莲社缘起疏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而其全体大用,悉在众生一念心中。但以迷而未悟,遂致于本无生死中,妄受生死轮回之苦。故我释迦世尊,特垂哀愍,示生世间,以施拯济。于是弃舍国荣,出家修道,菩提树下,成等正觉。欲使一切众生,悉皆彻证自心,圆成佛道,于是随机说法,应病与药。
佛法至理如法界一般广大,如虚空一般透彻。然而,佛法的全部功用,都在众生的一念心性当中。只是因为众生迷惑没有觉悟,才导致轮回于本属虚无的生死苦海之中,徒然承受生死轮回的痛苦。所以我本师释迦世尊,特别垂示哀愍,示生在五浊世间,来施以拯救拔济。于是悉达多太子弃舍国位荣耀,出家修道,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想要使一切众生,都能彻证自心,圆成佛道,于是随众生根机而说法,应众生之病给与法药。
俾彼善根成熟者,顿证无余涅盘,善根未熟者,随分各得利益。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虽则大小权实不同,偏圆顿渐有异。在佛本心,无非欲直授己所证之觉道,以机多不契,故不得不曲垂方便以摄受耳。致于出世本怀,未能顿畅。
使得善根成熟的众生,顿时证入无余涅盘,善根没有成熟的众生,随自己的力分,各自得到利益。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虽然有大乘、小乘、权教、实教的不同,偏、圆、顿、渐有所差异。佛陀的本意,无非是想要直接传授他亲自证得的无上觉道,但因为众生根机大多不能契入,所以不得不委曲垂示方便法门,来加以摄受,而佛陀想要让众生出离轮回的初衷,无法立即实现。
由是于常途教理外,开一特别法门,所谓念佛求生净土,使彼若圣若凡,若愚若智,同于现生,出离生死。俾已破无明者,圆证法身,具足烦惑者,亦登不退,其功勋利益,出于一代时教之上,诚可谓至圆至顿之教外别传也。
所以,佛陀在常途教理之外,又开启一个特别的法门,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使得不论圣人或凡夫,愚痴或智慧,同样都在现生,出离生死。使已破无明的菩萨,圆证清净法身,具足烦惑的凡夫,也能登上不退位。这种功勋利益,超出于佛陀一代时教之上,实在可说是成就最圆满、了生死最方便迅速的教外别传啊!
以故一切大乘经中,无不显阐赞导,一切菩萨祖师,无不依教奉行,以其为三世诸佛普度众生之大道,九界众生圆证佛果之妙法也。
所以一切大乘经中,对念佛求往生法门都有明确的阐述,并赞叹提倡;一切菩萨祖师们,全都依照这些经教奉行,并认为净土法门是三世诸佛普度众生的大道、九法界众生圆证佛果的妙法啊!
及至大法东来,远公大师,首于庐山东林,宏扬此法。一时缁素高人,咸皆云集川赴。而庐山之名,净土之法,人皆景仰而修持焉。
等到佛法东来,慧远大师,率先在庐山东林寺,宏扬这个法门。一时间,僧俗高人,皆来此地,汇集如云,奔赴如川。因而庐山之名,净土之法,人人都景仰并来修持了。
自兹厥后,所有律教禅密,莫不以求生净土为返本还元之末后一着,以故莲风扇于中外,法利遍及古今。况兹时丁末法,人根陋劣,更宜专修此法,以期现生了脱。
从此以后,所有的律、教、禅、密诸宗,无不以求生净土,为返本还元的压轴一着。所以莲宗之风普扇于中外,佛法之利遍及古今。何况现在时值末法,人的根机顽陋低劣,更加应该专修此法,以期现生了生脱死。
而庐山最胜之地,青莲寺适当其基。高踞山巅,其形势固天然一朵莲华。故晋之黄谷大师,继远公之宏猷,建寺其中,以阐扬莲宗也。自晋迄清,千五百余年,由高人相继住持,故莲风常得丕振。
庐山最殊胜的地方,当属青莲寺所在的地方。高踞在山顶上,周围的形势就像天然的一朵莲华。所以晋朝的黄谷大师,继承慧远大师的宏大志略,在其中建了一座寺院,来阐扬净土宗。从晋朝到清朝,有一千五百多年,由高人相继住持,因而净土宗风常得大振。
至洪杨之乱,悉成劫灰,法道式微,无人恢复,致令千余年选佛道场,竟成荒山,可不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