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增广下册(1 / 2)

所以知道信愿念佛这个法门,是药王中的药王啊!我有幸承着宿世的因缘,得以听闻到这个法门。怎敢不竭尽诚心恭敬,来努力修持呢?

拟建茅篷一所,名为药王。安住其中,笃修净业。以期普愈自他身心生死等大病。恳祈檀越,发菩提心,行方便事。略分宝海之涓滴,俾成安身之陋室。

打算建一所茅篷,名为药王茅篷。安心住在其中,努力修习净业。以期望普遍治愈自己他人,身心生死等大病。恳祈诸位檀越,发菩提心,行方便事。稍微分出宝海的一滴细涓,使我成就安身行道的陋室。

由兹夙夜翘勤,礼拜忆念。既能念兹在兹,何难即心即佛。则无边利益,皆所成就。以如是因,感如是果。

由此日夜翘首勤奋,礼拜忆念。既然能够念念不忘,有什么困难达到即心即佛的境界呢?那么无边的利益,都是由此而成就。以如是因,感如是果。

现生必得蒙佛接引,高预海会。将来必作药树王身,普治众病。若能鉴此愚诚,则此语当不虚弃矣。

现生必定得蒙阿弥陀佛接引,高登莲池海会。将来必定作药树王身,普遍治疗众病。如果能够鉴察这个愚诚,那么所说的这些话,应当不会是虚言而被遗弃啊!法雨寺万年簿序(代开如和尚作)

得最胜之地,方可宏最胜之道。建非常之事,必须待非常之人。宗匠出,则本立道生。哲人亡,则法残教弛。

得到最殊胜的地方,才可以宏扬最殊胜的道法。建树不寻常的事情,必须等待不寻常的人。祖师大德出兴于世,则有了这个宏传佛法的根本建立了,那么佛法也就可以兴盛。智慧卓越的人去世,那么教法就会松弛残败。

虽否极泰来,属于天运。而革故鼎新,实赖人为。法雨常住,肇始于大智老人,中兴于别庵统祖。规模宏敞,法道兴隆。

虽然说否极泰来,属于天运。而拆旧建新,实在要依赖人的作为。法雨寺常住,自大智老人而开始,别庵性统祖师中兴。规模高大宽敞,法道兴隆。

嗣后历代住持,虽则无大树立。然皆恪守成规,家风不坠。及至兵燹之后,住持不得其人,遂致一败涂地。

之后的历代住持,虽然没有大的建树。然而都是严格遵守老规矩,法雨寺的家风不坠。等到兵火战乱之后,没有好的住持,于是导致一败涂地。

殿堂寮舍,坍塌破坏。法器庄严,百无一存。诸房法眷,见此景象。咸皆束手,不肯承当。

殿堂寮房,坍塌破坏。法器庄严,百无一存。诸房的法亲眷属,看到这个景象。全都束手无策,不肯承当。

于同治十一年,众强先师公立山老人住持。荒垣破屋,竭力修葺。兢兢业业,十有余年。自天王殿,至藏经阁,悉皆重新。其余工程,虽未尽复当日旧制,而大局已有可观矣。

在同治十一年,众人请我的师公立山老人来住持。残墙破屋,竭尽心力来加以修葺。兢兢业业,有十多年。从天王殿,到藏经阁,全都重新修葺。其余的工程,虽然没有完全恢复过去的庄严,但是大体上已经初具规模了。

至光绪十一年,以老病退隐,命先师闻老人继席住持。先师缵承旧绪,发广大心。凡师公力未暇及之工,一切殿堂寮舍,或创或修,无一处不使一新。其规模制度,不亚中兴。

到了光绪十一年,因为年老生病而退院隐居,命我的师父化闻老人继任住持。先师继承未竟的修葺事业,发广大心。凡是师公力量没来得及完成的工程,一切殿堂寮舍,或者创建,或者修葺,没有一处,不使它焕然一新的。其规模制度,不亚于中兴时期。

凡咸丰年间,压出桃花庄稻田,尽行赎回。又以欲转法轮,须仗庄严法器。十余年来,宏宗阐教。所置什物,上自龙藏佛像,下至桌凳床榻。凡所需用,般般具足。

凡是在咸丰年间,抵压出去的桃花庄稻田,全都赎回。又因为想要转法轮,必须依仗庄严的法器。十多年来,宏扬禅宗,阐明教下。所办置的庄严什物,上自乾隆大藏经、佛像,下至桌凳床榻。凡是所需要用的,样样具足。

然老人大愿云兴,恨不得十方僧众,咸萃一堂。往昔只园,复现今日。为法,为人,为常住,为大众之心,如丧考妣,如救头然。日夜焦思,忧劳成疾。

然而老人大愿如云一般兴盛广大,恨不得十方僧众,都来集在一堂。往昔只树给孤独园的盛况,又重现在今日。为法、为人、为常住、为大众的心,如同丧失父母一般的着急,如同抢救燃头之火一样的迫切。日夜焦心思虑,忧心操劳而生了病。

至二十三年冬,修建尚未毕工,而老人竟赍 (j i) 志西逝矣。(如)自愧凉德,兼无作略。因厕门墙,委理院务。勉承师命,极力辅弼。

到了光绪二十三年的冬天,修建还没有完工,而老人竟然怀抱志愿西去了。开如自己惭愧德行浅薄,又没什么作为。因为身为弟子,委任我管理院务。勉力承接师父的命令,努力辅助。

虽轻尘坠露,不足添江益岳。然于自分论之,亦可谓鞠躬尽瘁,罄竭愚忱矣。承此未了公案,只得竭力担当。于是奉先师遗命,邀诸法眷,公举定公,继席住持。

虽然微尘露水,不足以增多江水、增高山岳。然而对于自己本分来说,也可说是鞠躬尽瘁,竭尽我的愚忱啊!承此没有了结的公案,只得竭力担当。于是奉先师的遗命,邀请诸位法眷,公开选举开然德定和尚,继任住持。

(如)仍居旧职,监理院务。及至定公退隐,荷蒙法眷,委此重任。虽知弗克担荷,而不容推却者。以先师公案,尚未了毕故也。

开如仍然担任旧职,监理院务。等到德定和尚退院,承蒙诸位法眷,委此重任。虽然知道不能够担荷,而不容许我推却。因为先师的修葺公案,还没有了结的缘故。

由是夙夜经营,莫敢或遑。拌 (p ān ) 此身心,谨成师志。三年之内,所有事宜,悉皆清楚。可以交代,不累他人。

因此日夜经营,不敢松懈。拚此身心,一定要完成师父的志愿。三年之内,所有事务,全都清清楚楚。可以交代明白,不拖累他人。

故今谨同法眷,备将常住所有钜细什物,一一登记。俾后之莅住持位,膺职事职者。知前人为转法轮,置办什物,一番苦心,大不容易。各加爱惜,无或暴殄。

所以现今同诸位法眷,准备将常住所有的大小什物,一一登记。使得后来的住持,担职任事的人。知道前人为了转法轮,置办什物,一番苦心,很不容易。各人倍加爱惜,不会任意浪费。

使守成之功,媲 (p i) 美创业。缵 (zu ǎn ) 绪之德,追踪开山。亿万斯年,永无替废。

使得保持成业的功劳,与创业比美。继承旧业的德行,追逐开山祖师的踪迹。亿万千年,永远不会替换废弃。

庶可法轮与愿轮而常转,千古恒守旧家风。国恩共佛恩以并报,奕 (y i) 世常沾新雨露。则法门幸甚,常住幸甚。

才可以法轮与愿轮常转,千古恒守旧有家风。国恩与佛恩并报,累世常沾新的雨露。那么法门有幸,常住有幸!化闻老人公堂序(代开如和尚作)

窃以春秋祭祀,儒礼所重。岁时追荐,释教尤崇。念水源木本之恩,修慎终追远之事。世出世间,又何间然。

我私下认为,春秋二季的祭祀,是儒家礼法所注重的。一年之中,在固定的日期,追悼祭奠先德,佛教尤其崇重。追念水源木本的恩德,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世出世间,又有什么差别呢?

先师闻老人,多劫熏修,堪为人天福田。乘愿再来,特整大士门庭。生虽示迹都城,世荣以只眼而觑破。身遂栖迟海岛,佛法以通肩而担当。布濩 (h u) 慈云,兴隆法雨。

先师闻化老人,多劫熏修,堪为人天福田。乘愿再来,特地整治大士的门庭。出生虽然在大都城,世间荣华一眼看破。色身于是止栖在海岛普陀山,佛法一肩担当。散布慈悲云,兴隆法雨寺。

不愧为普门之功臣,直可作别庵之嫡子。去旧更新,梵宇复辉煌之制。宏宗演教,法源得流通之祥。

不愧为普门的功臣,真可以作别庵性统祖师的亲传法子。去旧更新,梵宇恢复辉煌的规模。宏宗演教,法源得到祥瑞的流通。

视人若己,急公犹私。住持法雨,十有余年。未曾买一畦养老之田,盖一椽栖身之所。惟欲恢宏祖道,利益将来。日夜焦思,忧劳成疾。功圆果满,撒手西归。

看待他人如同自己,热心公事犹如私事。住持法雨寺,有十多年。没有买过一亩养老的田,盖过一间栖身之屋。只想要恢复宏扬祖师法道,利益将来。日夜焦心思虑,忧劳成疾。功圆果满,撒手西归。

(德月)嗣德未能,报恩无地。欲崇追荐之仪,兼使后人感发。故将老人所筑众香塘田,拨一百亩,以作法眷春冬公堂祭祀之资。使后之登堂荐献,礼像投诚者。诚惶诚恐,自愧自惭。各各取则,人人效法。

德月未能承接他的德行,无法再报他老人家的恩德。想要隆重一下追思祭祀仪式,兼使后人感动启发。所以将老人所筑的众香塘田,拨出一百亩,以作法眷们在春冬二季公堂祭祀的资费。使得后人登堂祭献,礼像投诚的人。诚惶诚恐,自愧自惭。各各取作准则,人人加以效法。

以老人之心为心,以老人之事为事,庶可不愧为老人儿孙矣。凡我同伦,尚勉之哉。

以老人之心为己心,以老人之事为己事,才可以不愧为老人的徒子徒孙啊!凡我同辈,还要勉励啊!白华庵法谱序(此系悬叙,下叙事不录)

吾人一念心性,不生不灭,非色非空。竖无初后之迹,横绝边表之形。不变随缘,历九界而不减。随缘不变,证佛道而不增。光明洞彻,受用自在。直下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二无别。

我们的一念心性,不生不灭,非色非空。竖则无始无终,横则无边无际。虽不变而随缘,历经九法界却不会减少。虽随缘而不变,证得佛道也不会增多。光明洞彻,受用自在。直下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二无别。

但由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致使生佛悬殊,苦乐迥异。大觉世尊愍之,示生世间,成等正觉,广演言教。令其返妄归真,背尘合觉。复还本有之天真,亲证无上之觉道。

但是由于迷惑真心,追逐妄境,背离觉性,合于六尘。致使众生与佛陀天地悬殊,受苦受乐,完全不同了。大觉世尊,怜愍众生,示生世间,成等正觉,广演言教。令我们返妄归真,背尘合觉。恢复本有天真,亲证无上觉道。

由是教随机异,法以人殊。为实施权,备设五乘之阶位。开权显实,同归三德之法门。

因此言教随着根机而有了差异,法义因为个人而有了不同。为实教施设权教,备设了人、天、菩萨、声闻、缘觉五乘的阶位。开权教,显实义,同归法身、解脱、般若三德之法门。

虽一雨普润,四众均沾。而宏扬流通,惟僧是赖。良由割爱辞亲,方能精修净行。负荷法道,必须洞彻心源。

虽然是一雨普遍滋润,四众弟子均沾法益。而宏扬流通佛法,还是要依赖僧人。实在由于割舍情爱,辞别亲人,方才能够精修净行。负荷法道,必须洞彻自心本源。

故自教启西乾,法传东震。律教扬镳,禅净建帜 (zhi ) 。

所以自从教法生起于西域,佛法传到东土。律宗、教下(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得以建立弘扬,禅宗、净土宗法幢高竖。

二千年来,蒙剃度而饮法乳,以斯道而觉斯民者。其世系师承,源源本本,何可得而胜数也。

二千多年来,剃度出家,饮法乳,以佛道觉悟众生的高僧大德。他们的世代师承,各门各派,数也数不完。

普陀为观音大士应化之地,历劫常然,无迁无变。而世间凡夫知见之迹,则自五代梁贞明间,始建道场。

普陀山是观音大士的应化之地,经历长劫,常然如此,没有迁动,没有变化。而世间凡夫所知所见的应迹,是从五代梁朝贞明年间的慧锷祖师建立的道场开始的。

历宋元明,以迄昭代。高人屡出,天章频颁。其间法运,不无否塞。而赖有负荷法道之人,为之调停施设。得以转否为泰,即塞成通。以故圆通道场,振古如斯,不坠厥初也。

历经宋、元、明,以至当朝。高僧大德屡屡出现,天子之文频频颁敕。这其间的法运,不是没有阻塞不通的时候。而依赖那些负荷法道的人,来调停周旋,善巧施设。得以转闭塞为通泰,即阻塞而成通达。所以圆通道场,从古到今都是如此,与最初没有二样。香积会斋僧规约序

窃以僧名福田,普利四生九有。斋能助道,均资三乘六和。由福田故,供之则近除饥馑之因,远获应供之果。由助道故,受之则堪修六度之行,用彰三德之身。

我认为出家僧众名为福田,普遍利益四生九有一切众生。斋饭能够辅助行道,均等资助三乘圣者,六和僧团。因僧是福田(供僧即是种福于此田中,必得福报),供养的话,近则除去饥馑之因,远则获得阿罗汉的果位。因斋饭可助道,故僧众接受供养,才能修习六度之行,从而彰显法身、解脱、般若三德之身。

经所云于食等者,于法亦等。财法二施,等无差别者。此之谓也。钟芳大师,有见于此。遂邀净友若干众,人各出洋若干圆。永存普济库房,略生少息。以备每年腊月二十五,设斋之费。

《维摩诘经》中说:“ 于食等者,于法亦等。” 财法二施,等无差别。就是这个意思。钟芳大师,见到这种殊胜的利益。于是邀请净友若干人,每个人各出若干洋圆。永久存入普济寺的库房,略微生一点利息。以准备每年腊月二十五,设斋供僧的费用。

一日持所立规约过予,祈作一序,冀垂永久。且曰,昔维摩居士,以神通力,过上方四十二恒沙佛土,于众香国,香积如来所,乞取香饭。

有一天,拿着他所立的规约来到我这里,请我写一个序,希望永作垂训。并且说:往昔,维摩诘居士,以神通力,经过上方四十二恒沙佛土,在众香国,香积如来的处所,乞取香饭。

于丈室中,普供大众,以作佛事。令其未得者得,未证者证。芳等愧无如是神力,谨具疏斋,用表微忱。

在丈室之中,来普供大众,以作佛事。令没有得法味的,得到法味,没有证果的,证到果位。钟芳等人惭愧,没有如此的神力,略微具办一些斋饭,用来表示微薄之心。

欲与十方三世一切大众,同仗弥陀六八洪愿,共离五浊,咸登九品。永侍普门大士,亲证真实圆通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