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是佛常住不灭的法性身无不周遍;般若德是佛的智慧无量无边;解脱德是佛所证得的最胜妙法,能够化度一切众生而自在无碍。重刻水陆仪轨序
甚矣佛恩之广大周遍,而靡有孑遗也。初成正觉,说所证法。唯法身大士,方能与会。人天凡小,不见不闻。
太伟大了啊!佛恩的广大周遍,而没有遗漏者。佛最初成等正觉,宣说所证大法。唯有法身大士,方才能够领会。人天凡夫小乘,看不见,听不到。
于是为实施权,寝大用小。随顺机宜,循循善诱。待其已断烦惑,已证真谛。然后种种弹斥,多方淘汰。
于是为宣扬实教,而施设权教,息大法而用小法。随顺众生根机所宜,循循善诱。等待众生已经断除烦惑,已经证得真谛。然后用种种批评和斥责,加以冶炼。
俾其发大心而冀佛果,不住法而修万行。迨至根机已熟,则会三归一,开权显实。普授作佛之记,大畅出世本怀。从兹了知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人皆是佛子,而无复自甘退屈矣。
使众生发大心而希求佛果,不住着一法而修六度万行。等到众生根机已熟,则会三乘归于一乘,开权教,显实义。都授以成佛之记,彻底实现出世初衷。从此了知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人都是佛子,而不再自我甘心退缩委屈了。
又复悯彼自力劣弱,现在断难了脱者,特开净土法门,令其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其有罪障深重,定业不易转移者,大启秘密观道,使彼承三密力,灭尽无余。
又怜悯众生自己的力量太劣弱,当生决定很难了脱生死轮回,特别开启净土法门,令众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其中有罪障深重,定业不易转移的,大启秘密观法之道,使众生承身口意三密之力,灭尽罪障。
然此二法,乃凡圣同修之道,成始成终之法。以其偏显业系凡夫,顿获胜益,作如是说。实则十方三世诸佛,莫不由此以圆成佛道,莫不由此以普度群萌也。
然而这显密二个法门,是凡圣同修之道,从始至终的方法。因为观道忏法偏重显示罪业系缚的凡夫,顿时获得殊胜的利益,作如是宣说。实际十方三世诸佛,没有不由此而圆成佛道,没有不由此而普度群萌的。
迨至法流震旦,梁武御极。由高僧以示梦,俾普度夫含灵。因兹备览大藏,制斯仪轨。自是流通,以至今日。
等到佛法流传到东土,梁武帝做了皇帝。由高僧托梦给他,使他普度一切含灵。因此通读大藏经,然后制作水陆仪轨。从此流通世间,以至到今天。
溯其原始,则以无量威德陀罗尼而为发起。究其纂述,与其修设,则一代时教一切诸法,无不备举而读诵修持焉。故其法门广大,利益宏深。不但使六道凡夫,顿脱业缚。亦兼令三乘圣人,速证菩提。
追溯其源头,是以无量威德陀罗尼 (瑜伽施食) 而作为发起。研究其中的编纂着述,以及其中设定的内容,那么一代时教,一切诸法,没有不推举而加以读诵修持的(因为该仪轨圆满至善)。所以这个法门广大,利益宏深。不但使得六道凡夫,顿时解脱罪业系缚。也可使三乘圣人,快速证得菩提。
然人能宏道,诚堪契真。若请法斋主,与作法诸师,各皆竭诚尽敬,则其利益,非言所宣。
然而人能宏道,诚敬才堪能契入真理。如果请法的斋主,与作法的诸位法师,各自都竭尽虔诚恭敬,那么这个利益,不是语言所能宣说的。
譬如春回大地,草木悉荷生成。月丽中天,江河各现影像。故得当人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先亡咸生净土,所求无不遂意。并令历劫怨亲,法界含识,同沐三宝恩光,共结菩提缘种。
譬如春回大地,草木全都因此而生长。月在高空,江河各自显现出月影。所以能使当事人业消智朗,障尽福增。先祖亡灵全都往生净土,所求无不遂意。并令历劫怨亲,法界含识。同沐三宝恩光,共结菩提缘种。
若斋主不诚,则出钱之功德有限,慢法之罪过无穷。僧众不诚,则是鼓橐 (tuo ) 龠 (yuè ) 以为经,交杵 (chu ) 碓 (dui ) 以成礼。
如果斋主不诚敬,那么出钱的功德有限,轻慢佛法的罪过无穷。僧众不诚心,就是鼓动风箱当作诵经,交击舂捣当作礼拜。
于三宝龙天降临之际,作卤莽灭裂塞责之行。其不至罪山耸峙,福海干枯,生罹灾祸,死受谴谪者,何可得也。
在三宝龙天降临之际,作草率粗疏,敷衍了事的行为。这样想不招至罪业如山耸峙,福德如海干枯,活着遭遇灾祸,死后受到贬降,怎么可能呢?
此书杭垣之板,模糊不堪。天童虽刻,亦难普及。以故维扬万寿寂公,宝轮裕公等。募资重刻,以冀广传。令光纪其年月,故略述原委,与其利弊。俾从事此法者,唯得其益,不受其损。则佛圣欢喜,而福慧二俱增崇矣。愿修法者,其各勉旃。
这部书的杭州板,很是模糊。天童寺虽然有刻,也很难普及。所以扬州万寿寺的寂山老和尚,扬州宝轮寺法裕长老等人。募资重刻,希望广泛流传。令我纪述其中年月,所以大略叙述缘由始末,与其中的利弊。使得从事修持这个法门的人,只得到修法的利益,不受到败法的损害。那么佛陀圣者欢喜,而福德智慧都会增长啊!祈愿修法的人,各自勉励。新昌大佛寺修筑放生池募缘序
儒者以忠恕胞与为怀,必须推己及人,以至于物,方有实际。释氏以慈悲济度为事,是故悯诸物类,皆具佛性,欲行救援。无奈世人杀生食肉,相习成风,不知其非。致使生生世世,展转互杀,了无已时,可不哀哉。
儒家学者以尽忠、仁恕、泛爱为怀,必须推己及人,以至推广到一切万物,方才有实效。佛教以慈悲济度为事务,所以怜悯一切众生,都具佛性,想要救援。无奈世人杀生吃肉,互相沿袭成为风俗,不知道这是错的。致使生生世世,展转互相杀害,没有停止的时候,能不悲哀吗?
须知人与物类,同此血肉之躯,同此灵知之性,同生于天地之间。但以彼此宿世罪福不同,致使今生形质灵蠢各异。
必须知道人与一切众生,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灵知的心性,同样生长在天地之间。只是因为彼此宿世的罪福不同,致使今生的身形禀质或灵敏、或愚蠢,各有差异。
以我之强,陵彼之弱。以彼之肉,充我之腹。快心乐意,谓为福报。而不知其福力一尽,业报现前。堕彼异类,受人杀戮时。则身不能敌,口不能言。中心忧惧痛楚,方知食肉之事,为大罪过。
以我的强大,欺陵它的弱小。以它的血肉,来填我的口腹,让我快心乐意,认为这是福报。而不知道这个福力一旦享尽,业报现前。堕到畜生类,受人杀戮的时候。就身体不能反抗,口里不能说话。心中忧愁恐惧痛楚,才知道吃肉这件事,是大罪过。
食肉之人,为真罗刹。虽欲不令人杀而食之,不可得也。故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又况多劫以来,更互相生。既无道力以行救济,忍使彼受刀砧极苦,我享口舌滋味乎。
吃肉的人,是真罗刹。虽然想要不让人杀死吃掉,也不可能了!所以《楞严经》中说:“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 又何况多生多劫以来,还彼此相生。既然自己没有道力来施行救济,难道还忍心让它遭受刀板宰杀的极苦,而自己却享受口舌的滋味吗?
入楞伽经,世尊种种呵斥食肉。有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凡诸杀生食肉之人,若念及此,当即怵然惊,憬然悟。宁可自杀,不能杀一切物矣。
《入楞伽经》中,世尊种种呵斥吃肉之事。其中说到:“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 凡是一切杀生吃肉的人,如果想到这,应当立即惊惧,幡然醒悟。宁可杀自己,也不能杀一切众生啊!
新昌有山,名曰石城,即山凿龛,及弥勒百尺大像。乃齐僧护,僧淑,梁僧佑,三师所造者。相好庄严,妙无伦媲 (pi ) 。
浙江新昌县有一座山,名为石城山,随山势而开凿佛龛,以及弥勒佛百尺高的大像。这是南朝齐朝的僧护、僧淑和南朝梁朝的僧佑三位法师所造。相好庄严,妙无伦比。
其寺为天台西门,智者大师入灭于此。盖欲表前继灵山,后辅龙华也。大师一生,随机说法,尤加意于放生。
大佛寺为天台山西门,智者大师在此处入灭。大概是想要表达,向前继承灵山法脉,向后辅佐龙华三会吧!智者大师一生,随机说法,尤其注重放生。
以台民多业渔捕,乃以衬 (chèn ) 施,买渔簄 (hu ) 一所,为放生池。兼为彼讲金光明经。渔者闻法,皆好生去杀。遂各舍江溪簄梁,六十三所,周三百余里,俱作放生法池。
因为天台地区的人民大多是捕渔为业,于是将信徒供养自己的钱财,买了一所网鱼的水域,作为放生池。又为他们讲《金光明经》。捕渔的人听闻佛法,全都喜好放生,远离杀生。于是各各施舍江溪中的堤坝渔网,共六十三处,方圆三百多里,全都作为放生池。
有偷捕者,则立即得祸,至唐时尚然。而世远人亡,法残禁弛。遂致大佛寺外之池,亦为渔捕之所矣。
有偷偷捕鱼的,就立即遭受灾祸,到了唐朝时,仍然还是如此。但是世代久远,智人亡故,法事残败,禁令松弛。于是致使大佛寺外面的放生池,也成为捕渔的处所了。
马契慈居士,景仰僧护,僧淑,僧佑,智者之懿德殊勋。欲使同人,以及水陆空行一切物类,各得同尽天年,同生极乐,将来同预龙华三会。特呈宪严禁,勒其示文,冀垂永久。
马契慈居士,景仰僧护、僧淑、僧佑、智者大师的美德功勋。想要使大家,以及水陆空行一切众生,各自得以同样享尽自然的寿命,共同往生极乐世界,将来共同参预龙华三会。特地制定规约严禁盗捕,并勒石铭刻规约条文,希望能流垂永久。
然池久未浚,淤泥充满。兼须外筑围墙,以防盗捕。又须造桥修闸,建亭铺路。岂特徒壮观瞻,实欲来礼佛者,触境舒怀,上契佛心。庶可消除天灾人祸,于不知不觉中。
然而放生池很久没有浚通了,充满淤泥。又必须在外面筑一道围墙,以防止盗捕。又必须造桥修闸,建亭铺路。这哪里只是特意来提升观赏,实在是想使进来礼佛的人,接触这个环境,舒畅心怀,上契佛心。在这不知不觉之中,可以消除天灾人祸啊。
但以工程浩大,不得不募诸十方官绅士商,以及一切善信也。恳祈各发生佛同体,物我不二之心。共出净资,俾观厥成。则其功德,当与十方虚空同一寿量矣。
但因为工程浩大,不得不向十方官绅士商,以及一切善信来募资。恳祈各各发起众生与佛陀同体,动物与我不二之心。共同捐出清净资财,使得这些大观可以成就。那么这个功德,应当与十方虚空,同样的寿量啊!金山江天禅寺传戒序
如来以三事故,令正法久住于世,众生悉蒙度脱。三事者何,曰戒定慧。以众生一向背觉合尘,轮回六道。今欲令其背尘合觉,趣证涅盘。
如来以三桩事,令正法久住于世间,众生全都得蒙度脱。哪三桩事呢?就是戒定慧。因为众生一向背觉合尘,轮回六道。现今想使众生背尘合觉,趣证涅盘。
非戒则无所束缚,必至随逐尘境,起惑造业。非定则识波奔涌,何能心无所住。非慧则本具之真心何由彻证,幻起之妄惑何由顿灭。
没有戒,就无所束缚,必会随逐六尘境界,起惑造业。没有定,就识海波涛奔涌,哪能心无所住。没有慧,那么本具真心,没有办法彻底证得,幻起的虚妄之惑,哪有办法立刻灭除。
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须知此三,全三即一,全一即三。切勿谓戒但为定慧之初基而已。
所以《楞严经》中说:“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必须知道这三法,全体三法,即是一法,全体一法,即是三法。千万不要认为,戒只是定慧的初基而已。
夫律仪戒,执身不作,可云初基。而定共戒,执心不起。道共戒,业尽情空,真穷智朗。岂非定慧之全体大用,何得唯以初基视之。
律仪戒,约束身体不作恶,可以说这是最初基础。而定共戒,约束恶心不起。道共戒,业尽情空,真穷智朗。难道不是定慧的全体大用,怎么能够只以最初的基础来看待戒律呢?
然定共道共,仍以律仪而为本体。但以持戒功用浅深,而立此二名,初非另有所说之戒本也。
然而定共戒、道共戒,还是以律仪戒作为本体。只是以持戒功用的浅深,而建立这二个名称,不是另外有与律仪戒不同的戒本。
世人每以律仪为论,致不知如来制戒大意者,或藐视之。而真戒真定真慧,无从闻熏而冀及,为可叹也。
世间人每每只以外相可见的律仪来看戒律,以致不知道如来制戒深意,或者加以轻视。而真戒、真定、真慧,就没办法听闻熏修而祈望得到了,实在可叹啊!
然如来法道,弘范十界。虽宏法大士,各皆三学圆明,而门庭建立,不能不各有专主。或专主于止作持犯,则为律。或专主于修观讲演,则为教。或专主于参究本来,以期彻悟,则为宗。
然而如来法道,弘范十法界。虽然宏法的大菩萨们,都是戒定慧三学圆明,而门派的建立,则不能不各自有所专一注重。有的侧重于止持作持,止犯作犯,这是律宗。有的专一注重于修习止观,讲演教法,这是天台贤首等教。还有的专一注重于参究本来面目,以期彻底开悟,这是禅宗。
宗名教外别传,律教乃教内真传。言别传者,欲人于言外见本体也。非谓宗迥出于教理之外也。
禅宗名为教外别传,律教是教内真传。说别传,是想令人在言语之外而见到本体。不是说禅宗远超出在教理之外。
试观世尊拈华,迦叶微笑。本地风光,彻底显露。了此,则尽世间所有形形色色,无非世尊所拈之华,无不令人彻见自己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况如来金口所说之无上妙法,便非此华,便不能令人亲见本来面目耶。
看看世尊拈华,迦叶微笑。本地风光,彻底显露。明了这个道理,那么尽世间所有的形形色色,无非都是世尊所拈之华,无不是令人彻见自己父母未生前之本来面目。何况如来金口所说的无上妙法,就不是花,就不能令人亲见本来面目吗?
而人天百万,纵见世尊拈华,悉皆罔措。亦如骑牛觅牛,了不可得。若知直下便是,则多少现成,多少省力。由其迷不知返,如演若之头,无端狂走。衣里之珠,枉受贫穷。为可哀也。
而法会中的百万人天众生,纵然见到世尊拈华,全都罔然不知所措。也如同骑着牛而到处寻牛,了不可得。如果知道当下便是(本来面目),那么这是多么现成,多么省力!但由于众生迷不知返,如演若达多迷失自己的头,无故颠狂奔走。自己衣中有明珠,而枉受贫穷。实在悲哀啊!
须知律也教也宗也,此三者全,方可以续佛慧命,传佛法道。若或有缺,则便不足以上证无上菩提,下度一切含识矣。
必须知道,戒律,教下、禅宗,这三法具全,才可以续佛慧命,传佛法道。如果其中有缺,就不足以上证无上菩提,下度一切含识啊!
卢舍那佛,以戒为体。以恶无不尽名净,善无不圆名满。断恶修善,乃止作二持也。是律为佛身,教为佛语,宗为佛心。心语身三,决难分裂,决难互缺。否则只翼难飞,单轮莫运。欲自利利他,便难如愿矣。
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以戒为体。以恶没有不尽除的,名为净,善没有不圆满的,名为满。断恶修善,就是止作二持。所以戒律为佛身,教下为佛语,禅宗为佛心。心语身三,决定很难分开,决定很难缺少一个。否则只有一只翅膀难以高飞,只有一个车轮不能运行。想要自利利他,就很难如愿了。
金山,乃千余年来着名道场。虽圆修三法,而注重于宗。故古今来于此大彻大悟者,不胜其多。每间数年,必传一次戒。一以继先佛之洪规,一以作后学之懿范。退居青公,住持融公,乃数十年前之故友。
金山江天禅寺,是一千多年的着名道场。虽然圆修律、教、禅三法,而侧重在禅宗。所以古往今来,在此寺大彻大悟的人,非常多。每隔几年,必定传一次戒。一方面,是继延佛陀的洪规,一方面,是作后学的懿范。退居方丈青权印开老人,住持融通印澈老和尚,是我几十年前的老友。
今秋至山观光,二公款留信宿。因言此间常住,明年拟欲传戒。命光作序,以发挥其义。光于宗于教于律,皆无心得,何能不负所嘱。但以平日闻于佛祖古德,而鄙见所领会者,撮略言之,以塞其责。
今年秋天到金山江天寺观光,二位老和尚款留招待二三天。因此说到常住,明年打算传戒。请我写个序,来发挥其中的义旨。我对于禅宗、教下、戒律,都没有心得,哪能不负嘱托。只是以平日从佛陀祖师古德那里听到的,我的心中所领会的,大略说说,来搪塞这个责任。
遗教经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佛遗教经》中说:“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 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又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梵网经》中说:“ 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 又说:“ 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愿受戒诸佛子,各各自知自己本来是佛。以迷背故,反承此佛性功德力,轮回六道,受诸极苦。如转轮圣王,梦作蚁子,寻膻阶下,自顾藐小。而床上王体,依旧不失。及至于醒,方知幻作蚁形,了无实体。
祈愿受戒的诸位佛子,各各自知自己本来是佛。因为迷惑背离的缘故,反而承着这个佛性的功德力,轮回六道,受诸极苦。如同转轮圣王,梦到自己变成蚂蚁,在台阶下面寻找食物膻味,自己看自己很藐小。而床蹋上的王体,依旧没有失去。等到醒来,方才知道是梦中变蚂蚁的形体,没有真实的本体。
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佛本是而未成,业原无而妄造。高推圣境,甘处凡愚。独让释迦世尊,为一雄猛丈夫,岂不大可哀哉。
一切众生,也是如此。本来是佛,而未成佛,业原本没有,而错妄造作。高高推崇圣境,甘心自处凡愚。独让释迦世尊,成为一代雄猛大丈夫,岂不是大可悲哀吗?
倘受戒诸佛子,各各勉旃。则不但不负融公传戒一番婆心,亦可慰如来出世制戒一番圣意也已。
倘若受戒的诸位佛子,各自勉励。那么不但不辜负融通老人传戒的一番婆心,也可以安慰如来出世制戒的一番圣意啊!鄞县至邱隘镇修诸桥梁征信录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