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活捉少将旅团长(1 / 2)

灌河位于固始县境内靠近潢川一侧,由北自南贯穿固始全县,要想从固始前往潢川就必须跨越这条河流。

刘焕的一团现在就死死钉在灌河西岸的马罡集,只要他们还在这里,倭寇第三十八联队就不敢贸然渡河——半渡而击可不是闹着玩的。

行事谨慎的助川静三没有选择强渡,而是耐心地等待第三十三联队先从西面发起牵制攻击,然后自己再从东岸渡河夹攻。

按照助川静三的预估,独立师的这支部队眼下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趁着己方两个联队尚未合围之前抓紧向南退回商城才对。

你的伏击企图都已经败露了,战场态势又如此之不利,还有必要非得硬着头皮打下去吗?

也不知道独立师的这支部队是没发现身后包抄而来的第三十三联队,还是他们的指挥官是个愚蠢的糊涂蛋,他们就这样据河而守一动不动,里里外外都透着几分诡异的味道。

肯定有阴谋!助川静三不相信能一战全歼第十三师团的独立师会派个蠢货指挥官来这里,可只是一个联队长的它并不了解现在东起信阳、西至固始的整个战场大态势,所以任凭它抠破脑袋也想不通对方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无意义的坚守。

可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那就是独立师不想要自己和第三十三联队合兵一处,既然如此,那就更得抓紧汇合才行。

第三十三联队抵达战场后,立即就按照约定从背后朝一团发起了攻击……至少是它们以为的背后。

实际上,刘焕的眼睛一直牢牢紧盯着第三十三联队的一举一动,相比于隔河对峙的第三十八联队,他把更多的兵力部署在了身后的西面用来对付第三十三联队。

三十三联队一开始进攻就感觉到了异样,这支中国军队似乎对自己的到来早有预备,不仅兵力投入充足,就连防线都显然是精心设计过的。

整个固始至潢川一线都可谓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并不适合打阻击,刘焕之前也是反复勘察后才终于选出了马罡集这个地方来设立阵地。

马罡集附近地势平是平了点,但胜在挨着灌河,当地老百姓因此修建了众多的水塘、水渠等引水灌溉设施,灌河的名称也是由此得来的。

这些纵横交错的引水设施给第三十三联队的兵力展开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它们根本无法发挥自身兵力优势来铺开攻击阵线,只能以小股部队从东一块西一片的水塘、洼地、水渠的缝隙间进行突击。

如此一来,三十三联队不仅兵力优势无从发挥,就连攻击路线的选择都极为有限,而且更麻烦的是,一团早就在这些通道上布满了地雷。

雪上加霜的是,在倭军的步兵联队编制里设有炮兵、通信、辎重和反坦克四个中队,但就是偏偏不设工兵编制。

要想出动工兵,那得去找师团部申请,就连旅团部在非战时都不配置工兵。

步兵们自然不肯拿命去趟雷,它们一边用步炮和迫击炮压制对面一团的火力,一边直接跳进水塘试图涉水发起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