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这个“局外人”都能想到的事,刘一菲这个“当事人”的感触,自然是更加深刻。所以备受鼓舞的刘一菲,为了不辜负粉丝期待,在返回北京之后,立马就以更加努力的态度投入到了《梦华录》的准备事宜之上。
而等时间跨过2020年,来到2021年1月,本着求稳的想法,刘一菲甚至还想让李明帮着自己梳理了一下《梦华录》剧本和赵盼儿这个人物。
“其实你这明显就是担心过头了,导演杨阳和编剧张巍那可都是顶尖的行业精英,他们一起合作的剧本怎么可能有问题。”
“再加上这个角色和你形象性格的适配度,只要你能按照导演的要求来演,那就会让电视剧大爆。”
可惜随着老谋子的精力逐渐转移到即将开机的《狙击手》之上,且《岁月如歌》剧本创作进入收官阶段,李明是真没时间和兴趣去帮刘一菲分析一个有着四五十集篇幅且本来也没问题的《梦华录》。
额...好吧,其实除了这个原因,主要也是因为刘一菲已经是孩子她妈了,不然李明大概率...绝对不会这么敷衍了事。
“可是你之前不是还说《梦华录》上映以后会有一个争议的地方吗?!”李明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在2016年刚刚追求刘一菲时为其详述未来时顺嘴说过的一句话,刘一菲居然能够记到现在。所以面对刘一菲明显压抑着愤怒的质问,李明先是一愣,然后仔细回想了许久,这才想起当年曾经提过的那个有关《梦华录》的争议。
“嗨,你说的是赵盼儿不顾杀父之仇接受顾千帆的剧情吧?!”
“怎么说呢,虽然这个确实会引发争议,但却也是无法避免的争议。”
“因为这个争议的根源不是来自剧本,而是来自观众看剧时下意识会以上帝视角来评判对错的习惯。”
“历史上面被迫签订和平条约的事情多了去了,比如刘邦在白马之围的贿赂冒顿老婆以及之后利用公主的和亲政策,比如唐朝天可汗李世民也曾签订的渭水之盟,亦或者被网友鼓吹骨头最硬的明朝曾经签订的隆庆和议。”
“所以《梦华录》中涉及的那个檀渊之盟并没有错,错的是后面宋朝没能励精图治,把场子给找回来。”
“而如果檀渊之盟并没有错,那赵盼儿父亲当初被皇帝治罪也就没错,哪怕他当时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老百姓。”
“换句话说,站在赵盼儿的视角,其实她本身并没因父亲的死而产生太大的仇恨。”
“或者再换种极端的说话,如果赵盼儿真的那么在乎杀父之仇,如果赵盼儿真要为父亲报仇。”
“那她就必须否定檀渊之盟的正当性,就必须推翻签订檀渊之盟的大宋皇帝和文官系统,但是你觉得,这是赵盼儿这个人物能够想到且完成的事情吗?!”
李明的嘴角泛起了一丝带着自嘲的苦笑。也怪当时忙着在刘一菲面前“卖弄”的自己,不但多嘴说了这个事情,而且还没有细说,不然刘一菲怎么会这么快就察觉自己的敷衍。
“哦!”刘一菲眼中的质疑随着思考的深入而逐渐消散。至于李明为何没有提及删除或者修改这个设定,刘一菲也是已经有了一些猜测。
比如删除赵盼儿和顾千帆的这份仇恨,不但两人在剧本后半段之间的爱情波折会消失,就连赵盼儿和池衙内的剧情也会出现问题。
比如修改赵盼儿父亲获罪的缘由,虽然可以让故事的逻辑更加通顺,但却会让赵盼儿这个角色的魅力(获得观众怜悯和同情)大大减少。
所以在导演和编剧已经做了取舍的情况下,还让自己去改戏,只会让人误会自己是在耍大牌,妥妥的得不偿失。
“另外我这最近因为《岁月如歌》的剧本确实有点忙,所以要不这样,等我在过年(农历)之前把《岁月如歌》的剧本搞定,然后专门抽时间陪你一起去剧组,现场帮你看看有关表演上的事情。”
虽然刘一菲暂时偃旗息鼓了,但李明还是略作犹豫之后,直接在和刘一菲袒露真实想法的同时,也是提出了一个折中办法。等把《岁月如歌》的剧本搞定之后,接下来就是一些场景筛选和演员对接的工作,自己倒是完全可以抽身来刘一菲帮帮忙。
“没事!其实我自己一个人去剧组也可以。”刘一菲这话倒也不是完全在为李明考虑,而是有些担心李明去了剧组之后,看到自己和其他男演员亲热戏后吃醋。甚至就算李明不去多想,难保和自己对戏的男演员不会受到影响。
至于李明刚才敷衍自己的事情,反倒不是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