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虎,新兵训练得怎么样?\"李铭问正在校场操练的大将。
程虎抱拳道:\"按主公定下的新训练方案,现在新兵三个月就能掌握基本战技。精锐部队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
李铭亲自检阅了几个训练场。在弓箭场,士兵们正在练习新式劲弩;在武术场,将士们正在学习他改良的搏击术;在战阵场,一个个方阵正在进行复杂的阵型变换。
\"很好,要继续保持。\"李铭对程虎说,\"和平时期更要练兵,才能在关键时刻制胜。\"
傍晚,李铭召集文武官员议事。这是他定下的制度,每隔十天要听取各部门的工作汇报。
\"先说说民生方面。\"李铭看向主管民政的官员。
赵德起身报告:\"各地都在按计划推进改革。水利工程进展顺利,新式农具推广效果明显,手工业产值持续增长。百姓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没有发现重大民怨。\"
\"很好。\"李铭点头,\"继续抓好这些工作。要让百姓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改善。\"
接着是财政部门的汇报。今年赋税收入比往年增加了四成,但李铭要求不得增加百姓负担,增长的部分主要来自商业发展和工商业税收。
\"要把这些钱用在刀刃上。\"李铭强调,\"继续投入水利、教育、军备这些重要项目。\"
军事方面,程虎报告说新式武器的研制取得突破,特别是改良后的连弩和攻城器械,性能大大提升。新建的军械库已经储备了足够三年使用的武器装备。
情报系统的陈平也带来了好消息。他们在各地建立的情报网已经完全理顺,能及时掌握周边各方势力的动向。
\"所有部门都要趁这段和平时期,做好充分准备。\"李铭最后说道,\"现在的平静只是暂时的,未来必定还有大战。我们要在战机到来之前,积蓄足够的实力。\"
散会后,李铭独自在书房批阅奏章。这段时间虽然没有战事,但政务繁忙,每天都有大量文书需要处理。
\"主公,江东来信。\"亲兵送来一封密信。
李铭展开一看,是周瑜派人送来的。信中说江东最近也在休养生息,希望能与李铭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有意思。\"李铭冷笑一声。他太了解周瑜了,对方这是在试探他的虚实。
李铭提笔写了回信,表达了友好合作的意愿,但也巧妙地避开了一些敏感问题。
\"传我命令,\"李铭对亲兵说,\"让沿江的哨所加强警戒,任何可疑船只都要严查。\"
夜深了,李铭仍在批改文书。案头堆满了各地送来的报告:新式农具的订单、水利工程的预算、学堂的课程安排、军械改良的方案......
这些看似琐碎的事务,每一件都关系着整个地区的发展。李铭知道,只有把这些基础工作做好,才能在未来的大争之世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公,该歇息了。\"老仆端来热茶,关切地说。
李铭伸了个懒腰:\"再批改一会儿。对了,明天一早我要去看看新建的粮仓,你提前安排一下。\"
老仆应声而去。李铭站起来,走到窗前。夜雨已停,天边露出一轮明月。
这段休养生息的日子,看似平淡,实则暗流涌动。李铭知道,其他诸侯也在抓紧时间发展。谁能在这段时间里积累更多的实力,谁就能在未来的较量中占据主动。
想到这里,李铭重新坐回案前,继续批改文书。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未来大局的走向。而他,必须让每一分时间都用在刀刃上。
\"有付出才有收获。\"李铭自语道,\"现在的努力,都是为了将来的大业。\"
檐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敲响了子夜时分。李铭知道,在这个不眠之夜,无数人都在为了各自的理想在努力。
而他的理想,就是要在这个乱世中,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