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见她这样,心里也很高兴,这可是契主唯一一次主动种地。
开心的说:“等这批小麦成熟了,正好给皇帝送去当今年春种的种子。
虽然没有经过一冬的生根扎实,但是毕竟是咱家出品,一定比外边那些种子好。”
东方瑾看着手里的小麦:“也行,以后这里得还是多种些土豆吧,红薯也种上一些,留着不备之需。”
“土豆和红薯省事,也方便携带,最主要的是抗饿,送出去也不起眼。
小麦就不行了,白面?
一般的穷苦人家可不常吃,要是作为救济,怕是不是救济,倒是给人带来灾祸。”
如意点头,也觉得她说的对:“瑾姐儿,那你怎么不把红薯给皇帝拿出去?”
“如意,我们不管在什么时候,也要懂得藏拙,更要给自己留后路。
给,是要给,但是要分怎么给,什么时候给。
东西给太多,会适得其反,小麦、稻谷、玉米、豆子什么的,都是这个国家有的。
我们可以拿,也可以大量的给,但是,土豆和红薯却不是。
我们要开始推广大家种土豆,要让土豆成为每家每户的餐桌上。
这个还得靠皇帝,我们做不来,也不能做,这关乎到民心。
历史流传,自古以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我们只是一介草民,过了,就会让人猜忌 ……”
后边的话不用她说,她相信如意也明白。
“以前那些百姓也种那些黄豆什么的,可是种了不知道有什么用处。
吃,遇灾应急还行。
喂牲口?牲口也不能总吃,慢慢的大家就不种了。
可是现在不同,凌云阁要建造油坊,芝麻、花生和黄豆就不能少。
再有就是豆腐坊,也用不少豆子。
这些东西哪里来?还不得老百姓种。
百姓们知道这东西能卖钱了,你说他们种不种?
凌云阁的厂房一多,需不需要大量的工人?
这些工人哪儿来?”
“还有豆芽,现在才几个人知道?
而我可是想让这些唾手可得的东西,以后都能进入每家每户的餐桌上。
至于红薯,还是以后再说,等皇帝把目前的这些捋顺。
让他手底下的人和百姓们尝到甜头,后边的事儿就好做了。”
“我呀,现在最关注的就是眼前的事儿。
给郭玉明家烧纸玻璃的方子;给刘伶醉家酿造高度酒的方法;还得想法把酒精弄出来,让顾城霖给边关送去。
争取让边关的将士们多一种能活下来的希望。”
如意飞到她身边:“方家和谢家呢?”
“方家不是有娴姐儿吗,她现在带着采薇和雯雯学习服装设计,我给她的那些成衣图纸够她们学的了。
再加上三个凑一块,每一个人都能举一反三,你说用得着咱们操心?
至于谢家,他家开茶庄的,自己家也有茶园,咱们就从茶上入手就好。
等过些日子陆云卿的那个师兄,还有皇帝和大哥的人肯定会来不少,到时候茶叶的数量也会逐渐多起来。
开茶庄的也会多起来,咱们就让谢家来个不一样茶庄,争取做到独一无二。”
“就是你说的那个花茶?”
“对,不仅有花茶,还有果茶,放心,一个也不会丢下他们的。
你想,茶叶有了是不是需要罐子装?这罐子哪儿来?郭家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