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冷静之后的智商(1 / 2)

王伦听着黄子澄的话之后,双眼冒光,一脸激动的说道。

“此计甚好!此计甚好!只要我们在合适的时候,给他们加一把火。

然后就会让陛下心中的种子发芽长大,何愁我们谋划的事情不能成?”

“哈哈,王大人不要忘了一件事,经过改革的京营,已经清除了勋贵的势力。

那么这样一支清清白白的军队,交到我们手里,岂不是更美?

既然武勋们已经失去了陛下的信任,那么陛下能信任的人只有我们了。

尚礼这计策,简直是一石多鸟,真妙!”

黄子澄说到这里不禁开怀大笑,这几天因为朱允炆对于削藩的不认同,从而产生的郁郁之气一扫而空。

“不知,此计从哪里入手?”

黄子澄笑吟吟的看着齐泰说道。

“哈哈,难道子澄兄心中有人选了?”

齐泰看着黄子澄的样子,显然是他心中已经有了定计。

“不若,我们一起说?”

于是二人在王伦一脸懵逼的状态下,二人笑呵呵的在身旁的桌子上同时写了一个名字。

然后,二人相互看了写下的名字,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随后,似笑非笑的看向一脸懵逼的王伦。

王伦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于是走上前看向二人旁边的桌子上。

当看到名字的时候,脸上还有很多的不解,于是开口问道。

“徐增寿!为什么是此人?”

“呵呵,王大人有所不知,此人才是关键。

要说整个中山王府之中,最大的弱点就是这个人。

此人与燕王来往甚密,而且此人在朝堂之上官职不显。

同时此人还有一些纨绔的习气,王大人手中的棋子,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齐泰这个时候,一脸认真的对着王伦解释道。

“如此,下官明白该怎么做了!”

随后几人就在大堂之中商量着接下来的细节,一直到深夜几人才散场。

送走齐黄二人之后,王伦召来一个家丁,拿出一封拜帖,然后交代一番之后。

随后王伦呼了一口气,像是卸下了什么样的包袱一脸,脸上只剩下了精明。

翌日

夜幕下蜿蜒曲折的秦淮河上,星光点点、熠熠生辉,来往不息的花船行驶其上。

这里就是如今大明国都,最为繁盛的经济、文化中心。

柳枝迎风摇曳,画舫在河面上微摇,丝竹之声飘荡在空中,与夜晚的宁谧交织在一起?。

此刻在河中的一座高大的楼船之上,一间装饰豪华的雅间之中,却是没有丝竹管乐,舞姬歌女。

却是满脸严肃的几人,围坐案己之上,与雅间之外传来的热闹嬉戏的声音形成了严重的反差。

“王大人的意思是让我们去跟那个废物点心接近?”

一个戏谑的声音,颇为不屑的看着,坐在次座的王伦说道。

“江阴侯莫急,难道您没看出来,这次主导京营改革之人是谁么?

或者,在下所说的现状,你没有听进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