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襄平城里的书店(2 / 2)

“老曹你还是回头想好了再编吧!反正这个国渊是个人物,你可以考虑怎么拐人了,还有没准过两个月,我这会给你个惊喜!”

“哈~老荀你太贴心了,?( ′???` )比心~”曹刘一点也不觉得尴尬的笑着,还真开始考虑怎么拐这个国渊的事了。

几人出了襄平城,一路向西南方向,大约走了一个时辰,就远远看到一座小山,估计也就200多米吧!原来首山这真有一座山啊!曹刘虽然以前就是辽阳人,但还真没来过首山,一直以为首山就是一个地名,最大的印象来自站前小客的要喝声“首山的,首山的,首山的走不走,首山的……”

曹刘读初中时,有一次还差点被强拉上车,那阵子整个市里跑附近郊县的小客车,都是抢人的,路过直接拉上车,不管你去哪,上车交一块钱,不然别想下车。

那时候真是没人管,什么市里物价工商交警啥的都搞不定,不过这种疯狂拉客的行为,也就持续了半年多,后面听说是被当时的黑老大给摆平的。所有客车不许强拉客,都排队拉人,然后内部之间补差额,谁敢抢客人,车就别想再开,生意也别做了,有点扯远了。(这全都是听闻,具体是怎么解决的,真不清楚。)

曹刘就见不远处的山脚下,有个村子,看起来还不算小。跟着年轻的伙计来到村中的一户宅子前,宅子不算大,但比村里的农宅子看起来要好很多。曹刘和荀谌下马,跟着年轻伙计走进了院中,就看到前方一个开敞的房厅,四个人围坐在煮着茶的火炉旁边聊着天。曹刘和荀谌停住了脚步,等那年轻伙计先和主人家禀报,同时也在观察着里面的四个人。

四个人年纪看起来都不到三十岁的样子,三个是儒雅端庄的学士打扮,最年轻的那个倒是紧服裘装的武人打扮。最引人注意的是三个学士中的那个人,眉如浓墨,青须美髯,一个大帅哥。同样屋里的四人也停下了交谈,看向了曹刘和荀谌,年轻伙计和中间年龄最长的学士说了几句,那人就起身向曹刘和荀谌走来。

“在下国渊,是国原书肆的主家,不知二位怎么称呼?又有何事需要与我商谈的?”

“在下辽东长史曹刘,这位是我朋友荀谌。我们是想……”

“抱歉!可是颍川荀家的荀谌?”

曹刘话还没说完,就被国渊打断了,国渊有些欣喜的直接问道。

“正是在下,子尼兄听说过我?”

“呵呵~听说过,颍川荀家,不仅有‘荀氏八龙’,年轻一代俊才辈出,尤以荀彧、荀谌、荀攸为首,特别是你荀友若,听说你这两年四处游学,你去过的地方,总会留下一些你的独到见解啊。”

“哪里哪里~子尼兄可是得到郑玄公的赞誉‘国子尼,美才也,吾观其人,必为国器’。”

曹刘感觉有些气闷,这完全没无视掉了。俩人在这商业互吹上了,忍不住咳嗽了一声。国渊这时,才觉得好像有些失礼,连忙说道:

“屋里三人都是我的好友,二位不介意的话,进来一起坐坐,我也给二位介绍一下。”

“那就劳烦子尼兄了!”曹刘接口说道,荀谌只是笑笑没说话。

国渊这时才意识到,曹刘二人是以曹刘为首的,不免又仔细打量了一下曹刘,然后引二人到屋子里坐下,然后给他俩介绍道:

“这三位都是北海郡人士。这个最帅的是管宁,管幼安,齐相管仲的后人,算起来可是我的师叔。这个看起来比我长得还老点的是邴原,邴根矩,那个国原书肆就是我俩一起开的。那个小家伙叫刘政,文不成武不就的,总想当个侠士。”

三人都瞪眼看着国渊,而国渊并不在意的继续三人介绍曹刘两人道:“喏~这两位是辽东长史曹刘和颍川荀家的荀谌。”

曹刘和荀谌也与三人见过礼,曹刘心中感慨,这回来着了。那个邴原和刘政,他没啥印象,这个管宁可是知道,“割席断义”这个成语就是从管宁这来的,后来说的更多的是“割袍断义”,当年读书时,语文课本里就有。

不过这个管宁应该不好忽悠,记得三国时,根本就不出世,一直是个隐士高人。曹刘是个俗人,完全无法理解这种清高的隐士,能在历史上留名的隐士,他绝对是身处那个时代的牛人,但往往给后世留下的都有些什么呢?寡淡闲情,圣贤清白,不为功名钱财所累,世间清醒?往往被当世和后世人追捧。但曹刘更觉得这样的人,并不会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无名英雄们创造的价值更大,甚至都没有可比性。在一个时代里,有能力还不作为,简直就是最可耻的浪费,美其名曰的与世无争,大隐隐于市。那就是怯懦和沽名钓誉罢了。(剧情需要,虽然也有那么一点点个人意见,但作者本人理论上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当然这只是曹刘个人的想法,也可能因为自己没有什么大才,达不到人家的高度,没机会站在山顶去看世界吧!但现在让曹刘碰到了这种大才,如果不能拐到手,心里会很难受。荀谌已经和几人交流上了,而曹刘坐在那里一直在发呆,其实是一直在想怎么把这几个人骗到手。把这些牛人都拐到自己阵营来,那曹刘想要做的事情就会变得容易很多,纵观历史上的成功人士,要么是自己很牛逼,要么就是能聚拢一批很牛逼的人。

荀谌、国渊、邴原三人交谈甚欢,管宁说的不多,但也能看出来,他也同样十分认可荀家,也觉得荀谌确实有才华。刘政的参与度就比较低了,估计在学识方面,如同国渊说的那样,还达不到几人的层次。也许是文人的通病,几人从儒家思想,聊到古文经学,各种的引经据典,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曹刘和刘政俩人都显得有些多余,刘政倒是多看了曹刘几眼,应该是感觉这人同病相怜。可是见到曹刘一直在那里发呆,就觉得这哥们可能还不如自己,起码俺刘政还听得懂。于是也不在看曹刘了,曹刘完全被无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