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慵懒,洒在郑逸的身上,却丝毫未能减弱他心中的那团火热。
自宫中出来后,他便一头扎进了礼部,开始了科举改革最后的冲刺。
他步伐匆匆,衣袍带风,仿佛一柄出鞘的利剑,锐不可当。
礼部的官员们早已习惯了他这般风风火火的模样。
往日里清闲的衙门,此刻却是一片忙碌景象,案牍堆积如山,笔墨纸砚摩擦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充满希望的气息。
孙礼部官员更是忙得脚不沾地,眼见郑逸到来,连忙迎了上来,”
郑逸点了点头,目光坚定而又自信。
“孙大人,时间紧迫,咱们直接开始吧。”
他并未按部就班地沿用唐朝固有的科举模式,而是结合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唐朝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大胆的创新想法。
他详细地阐述着他的改革方案,从考试内容到形式,从流程到阅卷,每一个环节都经过深思熟虑,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殿下,这……这……”孙礼部官员听着郑逸口中那些闻所未闻的改革举措,惊讶得合不拢嘴,连手中的茶杯都险些掉到地上。
他从未想过,科举还可以这样进行,这种种新颖大胆的想法,简直是颠覆了他对科举的认知!
郑逸却不以为意,他眼眸如星,神情专注而自信,仿佛早已预料到众人的反应。
他继续侃侃而谈,手中的笔飞速转动,将他的想法一一落于纸上。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如同擂鼓般,振奋人心,让周围的官员们听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他们不禁对眼前这位年轻的殿下心生钦佩,他的才华横溢,远超他们的想象。
众官员无不被郑逸的才学和魄力所折服,他们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激动和自豪,仿佛置身于一场伟大的变革之中。
“好了,诸位,”郑逸放下手中的笔,嘴角微微上扬,“就先这样吧,接下来……”
他的话语戛然而止,转头看向窗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窗外,一骑快马疾驰而来,马蹄声踏碎了午后的宁静。
马上骑士高举圣旨,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了礼部衙门前。
骑士翻身下马,快步走入衙门,高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科举改革方案,朕已阅览,甚为满意!着即刻全面推行,钦此!”
郑逸接过圣旨,双手微微颤抖,心中激动不已。
他知道,这一刻,他期盼已久,为之奋斗的科举改革,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即将全面推行!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激动,朗声说道:“臣,领旨!”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郑逸的身上,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他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眼眸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一刻,他是如此的耀眼,仿佛一颗冉冉升起的星辰,照亮了整个大唐的未来。
消息传开,整个礼部都沸腾了。
官员们纷纷向郑逸道贺,他们的郑逸的创新之举,不仅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也赢得了民心,这无疑是对那些保守势力的当头一棒。
魏文臣和陈学究等人得知消息后,脸色顿时变得铁青。
他们站在角落里,如同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他们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力,可以阻止科举改革的推行,没想到最终还是功亏一篑。
然而,就在众人欢欣鼓舞之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却在暗处响起。
“哼,科举改革?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我倒要看看,这所谓的改革,能翻起多大的浪花!”说话之人,正是之前被郑逸驳斥得哑口无言的保守派官员。
“就是,我就不信,他能把科举考试办得天衣无缝!”另一个官员附和道,眼中闪烁着阴险的光芒。
他们的对话,被暗中观察的孙礼部官员听得一清二楚。
他眉头紧锁
郑逸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他转头看向窗外,目光深邃而警惕。
“孙大人,”他沉声说道,“加强戒备,务必确保科举考试顺利进行!”
孙礼部官员立刻领命,转身离去。
他心中充满了担忧,他知道,一场新的风暴即将到来……
夜幕降临,郑逸独自一人站在书房里,手中拿着一份名单,眉头紧锁……
夜色如墨,深沉地笼罩着长安城。
礼部衙门内,烛光摇曳,映照着郑逸略显憔悴的面容。